对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改革量与质变化的思考与建议

2020-04-27 08:55冯伟华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考试内容分值学业

冯伟华

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举措,历经30多年跌宕起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下滑态势的作用,但是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长期存在,考试的初衷不断地被改道,难以形成科学的考试机制,导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依然堪忧。在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背景下,改变被动的局面,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和杠杆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建立科学系统完备的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多年参与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的经历,对部分省份已公布的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进行梳理研究,引发了对量与质变化的思考。

一、考试的定位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任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对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在七至九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健康知识,应在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使其了解,但不得组织笔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统一了一至九年级的课程名称为“体育与健康”。寓意非常清晰,“体育是手段,健康是目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要求,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将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提高到了与语文、数学和英语同等重要的地位,凸显了改革的决心与力度。

综合以上,为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实施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目的是引导学生上好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掌握1~2项运动技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驱动力;引导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联动机制,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质量持续高水平提升。

二、量与质的变化

量变决定定位,是质变的准备,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质变指的是根本性质的变化,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从梳理的情况来看,与以往相比,当前变化主要集中在考试的内容、分值(权重)、方式、周期、评价等五个方面,这也是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的关键性问题。从辩证法来看这些“变化”都还处于量变过程,而要响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和实现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还需有一个质变过程,那就是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全面重视体育与健康,为全面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而付出实际行动。这就需要我们很好地利用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这把利刃,在考试五个关键性问题改革上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更加让社会接受和重视。

1.考试的内容

变化:增加了以体能(身体素质)、健康(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补充了对学生运动参与的评价,形成了体能、技能、健康三位一体的考试内容体系;丰富了体能、技能考试的项目和内容,其中篮球、足球、排球等开放性运动项目考试的动作技术有所增加。

思考:考试内容充实了体育元素、补充了健康元素,体现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性质,重“体育”轻“健康”的观念有所改变,一定范围内丰富了学生个性化选择考试内容的需求。但是必考与选考相结合的体能、技能、健康三位一体的考试内容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考试内容碎片化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对学生健康能力仅局限于对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测量,健康行为能力的测量略显不足。

建议:一是考试内容的增减要符合适度性原则,以持续进阶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学生接受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内外体验学练的情况,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总体框架内,做好统筹规划,避免“激进”和“开倒车”的情况出现;二是完善考试内容体系建设,加强体能、技能、健康三位一体融合的研究;三是结构化地设置考试内容,细化运动能力(体能、技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的动作类型、健康能力的行为类型,以串联、并联的形式组合独立的内容。

2.考试的分值(权重)

变化:增加了考试的分数或提高分值(权重)。

思考:考试的分数是对成绩最直接、客观的反映,从来都不与考试的分值(权重)相对立。考试分数或分值(权重)的增加固然能够产生社会影响,撬动上下游学校体育与健康的开课和教学改进,但是如果将分数与分值(权重)的联系割裂开来,片面地增加数量,超出限度的范围,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建议:以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每周体育与健康课(每周3节)占周总课时量(每周34节)的比例为标尺,将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的分值(权重)控制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的8.8%左右,并根据课程教育教学的实际发生,合理分配体能、技能、健康考试的分值(权重),建立阶梯递增的赋分制度。

3.考试的方式

变化:在原有的终结性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运动参与(评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育与健康认知考试(笔试)等过程性测评。

思考:过程性测评方式的增加,改变了以往只进行终结性考查(现场考试)的单一考试方式,加强了“学、练、考”的衔接,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是静态或固化的考试方式依然是主流,仍然停留在技能考试的层面,而非考查学生的运动能力。

建议: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下,考试方式应向多元化的考试方式转变,避免一成不变的超前备考。一是从“终结性考试→过程性测评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转变;二是从“分散考试→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转变,从“静态或固化的单一化考试情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多元化考试情景、情境”转变。

4.考试的周期

变化:延长了考试周期,三年一考变为一年一(多)考。

思考:考试的周期前移至初一年级起初三年级止,关注了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练的全过程,有助于推动学生经常性参与课内外的学习和锻炼,并能根据周期考试的结果,调整具有激励作用的“标高”。考试周期的延长,意味着考试内容、次数的增加,对考试周期的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以考试内容体系为导向,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依据,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的情况,做好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周期性考核、考评规划。

5.评价的方法

变化:增加了过程性测评。

思考:虽然初步形成了过程性测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但对于不同学生群体的过程性、阶段性测(考)评方式、工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

建议:以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准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标准》设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绝對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普适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

猜你喜欢
考试内容分值学业
第15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五人操成套难度动作分析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我国成人高考内容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论能力测评导向的高校考试改革
浅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内容及应对策略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