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红 张雷
[摘 要]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联系,理解科学的本质。因此,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既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很好地激发其化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化学;化学知识;生活应用
学好化学的第一步是兴趣。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较大的原因是化学实验。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原本神秘而有趣的化学变成了死记硬背定义、原理、元素与方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大幅度减弱,学习的目的仅仅为了解题和应付考试,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培养。据此,本文从当前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出发,探索如何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化学的学习变得更具价值与意义。
一、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学习化学
实际上,许多生活中有趣或令人疑惑的现象都能应用化学知识予以解释的。例如,在进行“气体溶解度”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该知识点的利用案例。一开始学生很难回忆起相关案例,但只要教师给予适当提醒,例如为什么在编写重要文档时要使用碳素笔呢?学生知道,碳素笔所记录的笔记在多年后也不会褪色,但是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跟我们即将学到的化学知识相关,这样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出发展开教学,无疑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了解真相,学习化学的兴趣。再比如教师还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我们在打开汽水瓶时会涌出许多的泡沫,通过这些案例,将原本枯燥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其变得简单易懂且具有趣味性。坚持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能促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应用化学知识的良好习惯。要知道,课堂上能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对于化学而言,更多的是在课下的反思与学习。
二、為学生创造亲身动手进行实验的机会
亲身动手是留下深刻记忆的最好方式,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我们应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化学实验。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无疑是纸上谈兵,束缚学生手脚并不科学,实践才能出真知,也才能真正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钙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一袋雪饼中的干燥剂开展各种趣味性的实验,再以此为基础延伸到氢氧化钙在生活中的种种妙用,最后再点出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也能保持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明确学习化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价值。
三、精心设计讨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要想探究活动具有良好的效果,前提在于教师所设计的探究问题符合学生的期望。教师要对化学课本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出其中能够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化学问题,例如在学习酸碱性这一章时,可以让学生测试生活中常见液体的酸碱性,让学生回去搜集一些父母在生活中利用酸碱性完成的生活小窍门。在通过组织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些窍门背后隐藏的化学知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学习小组,其中注意每个小组内部成员的互补性,包含学困生和学优生,确保每个成员能够互相交流、进步。一些学困生虽然学习的能力较弱,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可能还会比较强。同时,喜欢一些新鲜事物,希望多从实验中学习知识。因此,只要教师积极地去引导,他们就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从而建立其化学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性的问题,学习化学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的获得不是纸上谈兵,要在实际行动中求索,学生可以通过猜想,参与设计并动手体验,知行合一才能展示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罗建新.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2).
[2]曹怡.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
(责任编辑:吕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