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教学背景下核心问题提出例谈

2020-04-20 11:45于海容
教育界·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数学学习问题意识

于海容

【摘要】提出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过程,学生只有具备问题意识,能提出问题,才能深入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而学会运用。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去引导。文章就大问题教学背景下的核心问题的提出进行阐述,以期对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数学学习;核心问题;问题意识

大问题教学的核心就像一颗种子,找到存活关键因素所在,就能向种子输送各种小问题,将知识如同枝丫式生长于学生头脑中。不过,寻找一节课的存活关键因素是有难度的,因为你将要思考与面对的是学生是否具备提问题的能力,若学生无法提出核心问题时,教师预设的情境就与现实不吻合了。

一、提出问题要有序

1.提前铺垫是关键

回顾张齐华老师的“圆的认识”这一节课,他从一个关键的问题“确定圆的大小,最少需要几个条件”开始教学,学生围绕着他的话题,开始探究圆的各种知识。这一个问题不是由学生提出的,但是笔者相信这个问题在学生心中已经生成。因为张老师一开始就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进行探究。有了这样的复习回顾,接着问学生:“确定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需要几个条件?”有了这两步铺垫,出示圆时,关键问题就顺利在学生心中生成。虽然是由老师道出,那也是学生迫切想要了解的,有想要探究的心理需要。

无独有偶,在黄爱华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课,他的核心问题是:“分数与小数整数在算的道理上是不是一回事?”他先通过举例说明整数、小数算理是相同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个数才能相加减。这就是一个很扎实的铺垫过程,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后面的分数探究就方便很多了。目的性分析过后,黄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结论的含义。这样反复铺垫的过程,让后面的小老师环节得以顺利开展。学生先认同后,再请一名同学上台做老师,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问题顺利提出。

2.日常训练不可缺

笔者通过研究学生,发现他们所接受最多的训练就是解题练习。一节40分钟的课,能给予他们提问的机会少之又少。为什么?只有一个原因,为了达到那所谓的效率。如果真的向课堂要效率,教师们是不会舍得那宝贵的40分钟时间的。

有着这样一个大环境,如何让大问题教学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必须要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提问题成为日常训练。维扬实验小学有一个问题银行本,是针对科技所设计的一个项目。每个学生都要提一个问题,无论是什么问题,最好是能与生活息息相关。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这个问题银行笔者打内心里喜欢。从笔者班级中整理出来的那些问题,发现问題出现了重复化、简单化,有些问题甚至是无法回答的冷僻问题。虽然问题暂时没有达到老师心中理想的境界,但是这样的训练结果会使学生越来越好。如能将问题银行分科目,让每个老师都去采集他们学科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还可以不受课堂那40分钟的限制。日常训练,就是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一旦养成提问习惯,提问就是思考与实践的精华所在。

二、设置问题要接地气

“种子只有埋在合适的泥土中,赋予阳光、水与营养源,才能顺利发芽生长。”老师在设置问题时,不仅要为学生进行合理的铺垫,也要考虑到所教的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有没有养成提问题的习惯。你所设置的问题不能脱离现实,要接地气,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纬度到底是什么范围。

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课,笔者从他人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发现,要真正了解学生的思维纬度是什么范围,因为学生潜意识中根本不会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联系起来。如果课上直接抛出核心问题,很显然会让学生束手无措,找不到研究的方向。这是一位研究核心问题教学的老师针对这节课堂提出的一个学情研究结论。这样的认知是合理的,是有根有据的。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她设计了“问题串引领学生拾阶而上”的教学过程,从她的课堂实录中,笔者发现似乎太顺利了。

我们来逐一看一下她设计的问题。(1)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的话题引入简单,让学生有话说。(2)对于多边形的内角和,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提问是:“其他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也是360°吗?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有什么规律吗?”看到这,笔者感叹于她的学生提问能力较强,能把她心中设想的问题都提出来。有了这样的基础,后面的教学一定顺利,双方都能有所收获。

可当笔者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发现情况并不是那么的顺利。尤其是第二个问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回答比较零散:我想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我想知道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没有一个人能概括性地去提问题。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摆在笔者眼前,为什么笔者的学生达不到那位老师的学生的提问能力呢?笔者的师傅提到一句话,有时候一些想法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也许换一个老师换一批学生,得到的结果就会不同了。这说明那位教师可能将学生的思维纬度调整到自己的范围内了。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笔者进行了调整。

第一个问题仍是“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展示三角形的探究过程,给学生复习。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常规四边形,他们的内角和是可以通过计算法得出的。

第二个问题是猜一猜: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度呢?随意画一个四边形,用自己的方法求出它的内角和。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出几种方法?

交流:(1)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大部分学生都采取的方法)

(2)把四个角剪下来拼一拼,看出是一个周角。(原因如下:没有剪刀工具;自己亲自拼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发现操作上比较困难)

(103个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个方法)

(3)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算出内角和是 360度。

(占20%的学生采用的方法)

在这样的调整下,学生开始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并在探究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样的问题设置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调整的。有了这样的合理铺垫,后面的研究会更加顺利。这节课难度在于学生能否采用正确的分割三角形法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规律,有了这样的认知,笔者开展下一步研究,重点放在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分割法上。

“利用刚才的方法能求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吗?”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让学生找出分割方法,并分别讲解思路。此时学生出现了错误。

此时此刻教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分析他们的思考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何将学生的错误进行修改?而在这一块笔者并没有找准问题的核心所在,处理方式只是比原来好一些而已。

无论是书中那位老师设计的开头,还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面对的问题,都没有处理好一个关键问题:你设置问题时自己思考的维度是否与学生在同一层次,不要高于他们,也不要不去了解他们,只有将学生这块土壤成分分析透彻,才能真正接地气,让问题生根发芽。

核心问题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开端,从中笔者看到了教学模式开始转变。我们常说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可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可这条路并不是那么的平坦,教师要能勇敢地放手,在放手过程中给予学生直立的机会;学生要有良好的问题意识,要有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真正去做,才能在做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为这个问题种下希望的营养,让它真正地发芽长大,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数学学习问题意识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