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帖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4-20 07:13胡永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肩手上肢肢体

胡永新

(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安阳 455000)

脑卒中是指患者脑血管出现阻塞或破裂情况,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造成神经组织功能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情况,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肩手综合征是该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症状表现为患者上肢浮肿、疼痛,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上肢运动受限情况明显。 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常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 虽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手臂疼痛情况明显,活动时更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 有研究发现,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肌内效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缓解患者局部疼痛,治疗效果显著[3]。 该研究选择该院2017 年2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 例, 分析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帖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 对照组27 例,男16 例,女11 例,年龄47~72 岁,平均年龄(60.52±4.87)岁;观察组33 例,男18 例,女15 例,年龄46~74 岁,平均年龄(60.28±5.3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纳入病例、研究方法均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因脑卒中入院治疗,且满足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相关诊断标准: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表温度升高、手部肿胀、手指屈曲受限且无明显外伤、感染情况;(2)患者无意识障碍,均了解该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3)患者无心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疾病,预期生存期≥6 个月。

排除标准:(1)患者出现病情恶化或治疗依从性极低;(2)患者合并上肢皮肤破损或出现皮肤过敏情况,无法进行肌内效贴治疗;(3)患者合并肩周炎、颈椎病引起上肢功能病变情况。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 具体包括:(1)健康指导:医护人员需将肩手综合征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告知患者,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整体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 (2)体位指导:由于患者上肢疼痛情况显著,医护人员需指导患者调整体位,避免肩关节受压、腕部屈曲,导致上肢疼痛情况加剧。 (3)运动训练: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上肢功能运动,包括屈伸肩关节、内外旋展、肘关节屈伸、腕关节和指关节背屈运动,早期可在康复医师辅助下行被动运动并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内效帖治疗,选择威海海格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肌内效贴布(鲁威械备20150024 号),按照《软组织贴扎技术》[4]要求,先暴露患者患侧上肢,贴扎前需进行过敏测试,确认患者无明显异常情况,进行患肢肌内效帖治疗。(1)痛点贴扎:指导患者呈坐位,采用“X”形贴布在自然拉力下,中部“锚”固定于肩部疼痛点,“尾”向两端延展;(2)手部水肿贴扎:指导患者呈坐位,手腕自然屈曲位,“锚”在肱骨外上髁,沿腕伸直肌群延展,“尾”从手背延展绕过指间。 贴扎时间为18~24 h,每日更换贴扎布,并观察患者贴扎效果。

两组患者均治疗4 周,评价其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临床疗效[5]: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分为:显效:患者关节疼痛、水肿症状消失,患者关节活动无明显限制;有效:患者关节疼痛、水肿症状出现明显改善, 关节活动轻微受限, 肩手部肌肉未出现萎缩;无效:患者关节疼痛、水肿症状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情况严重, 且伴随着肌肉萎缩症状。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肢体功能评分: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上肢功能,共33 项,按照患者实际状态进行评价(0~2 分),总分为0~66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3)肩手综合征评分: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价,主要包括感觉、自主神经、运动范围等三个方面,总分0~14 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越明显。

(4)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评价,总分0~1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情况越明显。

(5)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手部肿胀、肌肉痉挛、肩关节半脱位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肢体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疼痛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并以(±s)表示;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并以[n(%)]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HSS 评分、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疼痛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FMA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3)对照组(n=27)t 值P 值31.68±5.43 31.26±5.39 0.299 0.766(53.16±6.05)#(45.07±4.12)#5.913 0.001 SH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8.98±0.56 9.05±0.53 0.493 0.624(3.56±0.74)#(7.04±0.59)#19.812 0.001 V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4.45±0.57 4.38±0.54 0.485 0.630(1.06±0.34)#(2.85±0.41)#18.493 0.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患者预后容易出现肢体功能、感知功能、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预后质量影响极大。 肩手综合征是常见的肢体功能障碍并发症,主要与患者交感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从中医角度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脉络阻滞、气滞血瘀有关,属于“中风”“痹症”范畴,导致患者上肢疼痛、手部肿胀、皮肤颜色改变等,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出现患肢肌肉萎缩、手指畸形、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6]。针对肩手综合征患者, 临床主要采用康复治疗措施,从健康指导、体位指导、气压治疗、运动训练四个方面进行,能够有效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改善患者患肢功能,但治疗期间患者疼痛情况明显,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治疗效果不理想。

肌内效贴是一种模拟人体皮肤功能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贴扎于患者病灶处,起到放松局部肌肉、改善局部水肿、疼痛的作用,同时肌内效贴能够提拉皮肤,促进病灶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效果。 肌内效贴治疗操作便捷、治疗费用抵,在临床应用广泛。该方法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能够根据其疼痛、水肿情况,采用不同贴扎方式进行治疗,如针对疼痛患侧,采用“X”形贴布,能够通过自身拉力,减少肌筋膜的运动,达到止痛效果,具有操作简单、作用效果显著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7]。 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 两组患者FMA 评分、SHSS 评分、VA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 评分、SHSS 评分、VA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朱韫钰等[8]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肌内效帖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患者自理能力,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肩手上肢肢体
肢体语言
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实施康复护理的价值评定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三联护理在脑卒中中年患者肩手综合征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康复研究进展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吻合血管的上肢穿支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