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2020-04-20 07:13李运方梁耀荣申华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李运方,梁耀荣,申华明

(广东省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佛山 52821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常见骨科疾病之一,在长期负重或久坐的人群中多发,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较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与椎间盘进行性蜕变、长期活动量大、腰椎长期受压或者保持直立体位有密切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时,会引发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马尾综合征等症状,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一般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根据患者意愿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但是均有疾病复发的风险。 研究表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 中医针灸及推拿疗法有广泛的实践基础;而对于患者来说,采取必要的康复训练不仅能够提升腰椎功能,还可有效避免疾病复发[1]。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单独的治疗方案疗效不明显,因此,该研究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 例为对象, 分析针灸推拿及康复训练联合应用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2]:患者因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马尾综合征等就诊,经核磁共振或者CT 检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排除标准:存在其他先天性脊柱病变者;外伤性脊椎损伤者;存在相关疾病部位手术史者;治疗部位皮肤红肿、破损者;合并其他严重机体病变或者恶性肿瘤疾病者;合并心脏功能障碍者;精神病患者或交流障碍、治疗不依从者。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签订入组协议。以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 例。 观察组:男30 例,女10例;年龄20~58 岁,平均(38.6±4.6)岁;病程1 个月~10年,平均(3.4±2.6)年。对照组:男28 例,女12 例;年龄20~60 岁,平均(39.3±5.2)岁;病程2 个月~8 年,平均(3.7±2.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 采取滚、捏、揉、推及后伸法治疗,使用川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器(广州市科鹏电子有限公司,KP200310 型,粤械注准20162090036)将椎间隙拉开,将患者胸及大腿垫高,保持腹部悬空,患者双手扒住床头,将其踝关节固定,将双腿向上提后,抖动3 次,缓慢放下,并牵引3 min。 双手叠掌将患侧向健侧按压,或向下压3~5 次;再指导患者俯卧,实施腰部后伸加压,单手抵住患者突出部位,另一只手前臂抱住患者双膝,向上提,保证腰椎后伸。使患者腹部离床10~15 cm,用力下压2~3 次。 每日1 次,连续治疗7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及康复训练。(1)针灸:根据不同突出部位选穴。 椎L3~4节突出者,选足三里、悬钟、风市及阳陵泉等穴;椎L1~5节突出者,选昆仑、太溪、委中等穴;每次选3 个穴位进针,以平补平泻法进针,得气后留针15 min。 每天1 次,连续治疗7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2)康复训练:①倒退散步,每天30 min;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弯腰双手碰触地面,缓慢起身后先后弯腰,身体尽量延展,锻炼腰部力量及柔韧性,连续20 次。 ②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头、双肘及双足跟着床,臀部离床,腹部呈拱桥状,保持10 s 后放下;双手抱头,头及双足跟支撑身体,抬高臀部;以俯卧位,双手后伸至臀部,腹部支撑,胸及双下肢提高离床。 ③体前屈练习:直立位,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上体前倾,髋关节用力,双手扶腰,保持1~2 min,重复3~5 次。 ④体后伸练习:直立位,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手放腰间,上体尽量向后倾,尽量伸展,维持1~2 min,每组3~5 次。 ⑤体侧屈练习:保持上述体位,上体以腰为轴,先向左侧弯曲,还原后向右侧弯曲,重复6~8 次。 ⑥弓步行走:右脚尽量向前迈,膝关节弯曲90°以上,左腿绷直,向前迈步,保持同样动作,上体保持直立、自然摆臀,每天2次,每次5~10 min。⑦后伸腿练习:双手扶桌,挺胸抬头,晃腿交替后伸,每次3~5 min,2 次/d。 ⑧提髋练习:仰卧位,左髋及下肢尽量向身体斜下方延神,右髋及下肢尽量上牵引,保证髋关节上下扭动,每天1~8次。 ⑨蹬足练习:仰卧位,膝关节尽量曲至胸部,足跟用力向斜上方蹬, 下肢肌肉保持紧绷,5 s 后放下,每天20~30 次。 ⑩伸腰练习:保持直立位,双腿与肩同宽,双手扶腰后伸,保持腰部尽量延伸,重复8~10 次,期间配合呼吸。⑪悬腰练习:双手扶门框,身体呈半悬垂,双脚固定,身体沿着臂部左右晃动,每天3~5 次。连续治疗7 d 为1 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治疗效果。 以《实用颈腰背痛学》为评估标准:显效为患者腰痛、坐骨神经痛及马尾综合征等症状缓解80%以上, 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效为上述疾病症状缓解50%以上,患者可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但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无效为患者疾病症状缓解50%以下,生活工作不能恢复正常。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评估两组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以数字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评分0~10分,分数增加代表疼痛程度逐渐提升;以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患者功能障碍,评分0~50 分,评分越高代表功能障碍越严重[3]。

1.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评估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评估[n(%)]

2.2 两组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VAS 及O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及ODI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对比[(±s),分]

组别V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OD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7.8±2.0 7.6±2.3 0.415 0.679 3.2±0.8 4.7±1.2 6.578 0.000 38.4±5.0 38.2±4.5 0.188 0.851 15.8±2.4 25.0±3.3 14.260 0.000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的脊柱功能受损疾病,多发于久坐不动、突然发力以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4]。该病通过保守治疗或者充分休息后可痊愈,但受到上述因素刺激时,仍会反复发作。 对于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后仍不可避免疾病复发,因此,手术并非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案[5]。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痹症”范畴,是由于风邪入侵、气滞血瘀导致的[6],因此,应采用驱风祛湿及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 从中医角度来讲,针灸及推拿可达到上述疗效。 针灸治疗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选择不同的穴位针灸,可达到较好的筋络刺激作用,能够调节阴阳,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正常。该研究将针灸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发现针灸可刺激腰椎、脊柱筋脉,疏通该部位的血运,从而达到活血化瘀及消肿止痛的作用,还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神经根部炎症吸收,祛除侵入病灶部位的风寒邪气,预防疾病复发。 推拿是中医的一大特色,通过对腰椎及脊柱病灶部位进行推拿,达到松解该部位肌肉、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 还可利用滚、推、揉等推拿手法,促进腰部血液循环,有较好的活血化瘀及舒筋活络作用。有研究认为[7],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基础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后压迫神经根导致的一系列疼痛及机体功能障碍,认为康复训练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及ODI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通过采取不同体位对患者腰部进行拉伸,能够改善肌肉功能,消除软组织水肿,可增加腰椎及神经根运动;通过神经根的牵引、松弛及上下运动,不仅可加快其本身的血液循环,还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神经根部位炎症消退,保证患者恢复正常的腰椎功能[8]。 针灸推拿及康复训练的联合应用,可保证腰椎部位肌肉、神经根有效松解,发挥骨骼功能的支撑作用,并通过改善血运,减少风邪入侵,而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比单独采用推拿的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推拿及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功能障碍,提升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