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2020-04-20 02:48李竹清李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腕关节桡骨活动度

李竹清,李利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务科,重庆 400052)

桡骨是位于前臂外侧的主要的长骨骨干,是人体中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桡骨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7%。 桡骨骨折多发于远端区域,大部分为粉碎性骨折或是横形骨折,根据骨折程度不同可采取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会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具有较大难度和风险,且术后关节畸形、僵硬或腕关节能力异常等情况较为常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力[1-3]。 术后康复治疗是保证患者腕关节恢复的关键, 该研究对该院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35 例桡骨远端骨折行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获得了理想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70 例为研究对象, 入组者经影像学检查后判断为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家属均知晓研究详情,认同该组护理模式,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面文件; 排除合并骨科疾病患者、脏器损伤患者、 手术禁忌患者、 精神或意识异常患者、无法完成随访患者。 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 例)中男14 例,女21 例;年龄37~74 岁,平均年龄为(47.85±2.54)岁;骨折发生在左侧及右侧分别为19 例、16 例。 观察组(35 例)中男15 例,女20例;年龄38~75 岁,平均年龄为(48.10±2.47)岁;骨折发生在左侧及右侧分别为20 例、15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院伦理委员会准许并备案该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掌侧锁钉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恢复情况,进行体位、活动、药物及疼痛护理及指导;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若存在异常情况则及时处理;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治疗健康宣教,告知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腕关节功能的重要性, 提升患者依从性,告知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解决办法,提升患者康复治疗信心。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 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由专业医师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进行腕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强化关节活动能力,要求患者掌握训练重点,以独立锻炼为主。

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开始时间为术后3 d,要求患者情况平稳,循序渐进完成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需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详细告知早期康复治疗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信心,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并使其积极配合完成治疗。 具体方法为:(1)术后第3 天:主要训练手指和肘关节能力,进行屈伸和功能锻炼,每日锻炼2 次(上、下午各1 次),活动100下/次, 时间控制在30 min, 锻炼后进行冰敷缓解疼痛;(2)术后第4 天:观察并总结患者在第3 天的锻炼效果及总体表现, 针对患者运动耐受度和关节活动度制订后期康复运动计划, 由康复师指导并协助患者完成腕关节被动锻炼, 通常活动度完成标准为可由中立位活动到背伸20°及掌屈20°,2 次/d, 锻炼时间≥20 min;锻炼后需要适当抬高患肢,并对患处关节部位进行冰敷,持续锻炼3~4 d;观察患者耐受度及治疗效果,合理调整关节活动度,通常情况下建议每日活动度按10°递增 (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加减);(3)术后第7 天后根据原定计划,持续稳定地提升活动幅度和锻炼次数,每日锻炼时间≥30 min;在康复师指导下完成腕关节主动锻炼,以患者不感觉明显疼痛为标准;(4)术后第2 周主要锻炼腕关节活动能力,进行旋转、屈伸活动锻炼,主要目的为纠正桡侧或尺侧偏斜问题,锻炼过程中需要配合按摩及热敷,提升患者舒适度,促进血液循环和骨折恢复;2 周后拆线,要求患者腕关节被动屈、伸能够达到100°;(5)术后3~6 周继续巩固上述各项练习,除此之外还需要增加骨间肌力量练习, 并同时加强腕关节活动度练习,练习时以患者无疼痛感为标准;(6)术后6~8 周,该阶段通常情况下患者伤口已经全部愈合,可对骨折部位应用适当力度进行按摩,上述各项练习需要根据康复运动计划保质保量完成, 该阶段可增加功能性活动锻炼,并主动锻炼腕关节能力,腕关节活动度可以依照关节松动术进行锻炼,锻炼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疼痛反应,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调整松动强度。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评估术后1、2、4 周的腕关节活动度。(2)评估两组治疗后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参照Cooney 腕关节评分法完成评估),总计100 分,主要评定项目包括4个部分:疼痛程度、关节功能状况、活动程度和握力,评分越高表明腕关节功能恢复越理想,具体标准为优(≥90 分),良(80~89 分),尚可(65~79 分),差(≤65分)。 (3)评定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使用改良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定,分值越低表明日常活动障碍越大,提示恢复情况越不理想。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接受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接受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对比

观察组术后1、2、4 周的腕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对比[(±s),°]

表1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对比[(±s),°]

组别术后1 周术后2 周 术后4 周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40.10±12.01 16.20±6.75 10.263 0.000 45.96±13.60 39.52±12.51 2.062 0.043 53.14±10.92 43.34±12.50 3.493 0.001

2.2 两组腕关节活动能力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的Cooney、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腕关节活动能力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腕关节活动能力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s),分]

组别Cooney 评分 MBI 评分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97.65±8.73 80.41±3.09 11.014 0.000 57.12±8.86 40.86±6.28 8.858 0.000

3 讨 论

现阶段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发病率较高,老年人为高发人群。 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通常会采用手术治疗,但骨折复位后再丢失较为常见,会影响腕关节功能[4-5]。手术后患者手腕部位痛感较为明显,因此不敢进行活动,这样会影响腕关节恢复速度并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现阶段临床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可获得理想的复位效果。但术后需采取有效的康复工作巩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腕关节能力和活动度尽快恢复正常[6]。 骨折术后进行固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骨折愈合,但外固定会导致肢体组织发生失用性变化,如组织肿胀、肌肉萎缩、瘢痕粘连、关节粘连挛缩、骨质疏松等,容易诱发功能障碍。目前临床积极利用内固定替代外固定, 同时实施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现阶段临床提出骨折后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相关研究结论证实,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助于防止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通过肌力训练能够避免肌力下降,避免关节囊及关节韧带发生挛缩,或关节内发生粘连,有助于最大程度恢复关节活动度;通过运动疗法或辅助进行理疗可以帮助骨折早期愈合; 另外,早期康复治疗和运动训练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呼吸道、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获得较为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使患者尽快恢复腕关节正常活动能力[7]。

该研究中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 术后第3天待患者情况平稳后逐步开展关节活动、腕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 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逐步加大活动度和锻炼强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2、4 周的腕关节活动度以及治疗后腕关节活动能力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江莉萍[8]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治疗组腕关节背伸和屈曲活动度均大于常规康复训练组,MBI 和Conney 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和该文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上述表明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获得确切效果,有助于尽快恢复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及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其独立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早期开展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其恢复腕关节活动能力,但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和耐受度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猜你喜欢
腕关节桡骨活动度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