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肌力训练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20-04-20 02:48蒋春雨张永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压缩性活动度肌力

蒋春雨,张永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青州市人民医院),山东青州 262500)

胸腰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 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及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稳定性骨折患者, 即未发生神经损伤的患者;若患者合并神经损伤,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创伤性较大,非手术治疗二次创伤轻微,但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极易发生尿路感染、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因此,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康复效果一直是骨外科领域研究的重点[1]。 据研究显示,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核心肌力训练,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2]。鉴于此,该研究以该院2019 年3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12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对象,观察应用核心肌力训练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5 例。纳入标准:符合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标准;患者年龄>18 岁;骨折后出现腰部疼痛症状,且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3 个月;患者无运动禁忌证,腰部骨折情况已稳定;纳入者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因其他原因引起腰部疼痛,如强直性脊椎炎、腰痛、肿瘤疾病等;患者存在精神或神经性疾病,或存在交流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完成量表测试;患者不愿配合研究,依从性差。 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根据入院时间分组。 对照组62 例患者中, 男性48 例、女性14 例,年龄25~57 岁,平均年龄(41.35±9.44)岁。 观察组63 例患者中,男性45 例、女性18例,年龄27~59 岁,平均年龄(42.06±9.37)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理疗, 如中药熏洗、手法推拿、红外线疗法、电针疗法等。

在常规康复理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核心肌力训练。(1)伤后2 周,采用五点支撑法进行呼吸训练与肌力训练,即指导患者仰卧位,将双侧肘关节与膝关节屈曲,躯体呈拱桥状,以头、双肘、双足为支撑点,进行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即使患者取平卧位,在身体两侧平放双臂,闭口进行深呼吸,指导患者呼气需胸部保持不动,向内收腹。 训练为3 次/组,每次训练4 组,完成2 组后休息30~60 s。(2)患者伤后2~4 周,根据患者治疗情况,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手术患者可用矫形支架下床。 拱桥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屈曲肘关节、膝关节,身体呈拱桥状,以头、双足做支撑训练。 侧桥练习,侧卧位,将上肢外展90°,将另一侧上肢放体侧,并拢双侧下肢,屈曲肘关节90°,使身体呈现侧拱桥状态。单侧拱桥训练:仰卧位,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另一侧伸直,屈曲双侧肘关节,身体呈现拱桥状态,以头、单足、双肘作为支点进行训练。(3)患者伤后4~6 周,可采取巴氏球平衡训练,患者取俯卧位,在腹部下方摆放巴氏球,将一只手与脚伸直,另一只手与脚做支撑,进行训练。根据训练结果,增加强度与难度,实施巴氏球俯卧撑训练,在两小腿下方摆放巴氏球,双手支撑,伸直肘关节进行训练。最后进行巴氏球牵伸训练,仰卧位,外展90°上肢,下肢均屈髋屈膝摆放在巴氏球上,下肢随巴氏球向体侧运动,训练为3 次/组,每次训练4 组,完成2 组后休息30~60 s。

1.3 观察指标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腰椎活动度情况, 包括:腰椎右旋、左旋、右侧屈、左侧屈、伸直、屈曲活动度。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 治疗后4、12 周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该量表共计10 个项目,包括:旅游、社会生活、性生活、干扰睡眠、站立、坐位、步行、提物、生活自理、疼痛强度等,评分越低患者腰椎功能越好。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 治疗后4、12 周的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评分共计10 分,评分越高疼痛越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腰椎活动度

观察组腰椎右旋、左旋、右侧屈、左侧屈、伸直、屈曲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活动度[(±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活动度[(±s),°]

指标 观察组(n=63)对照组(n=62)t 值 P 值右旋左旋右侧屈左侧屈伸直屈曲24.87±13.11 25.60±13.42 20.20±8.22 19.66±8.15 13.20±10.12 56.74±21.40 20.23±12.07 20.42±11.54 18.70±7.32 18.05±7.31 10.08±7.20 50.11±18.50 2.152 2.369 2.512 2.266 1.983 2.190 0.033 0.019 0.013 0.025 0.049 0.030

2.2 对比两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

治疗前,两组的腰椎功能ODI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 周,两组ODI 评分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4、12 周,观察组的O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腰椎功能ODI 评分[(±s),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腰椎功能ODI 评分[(±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4 周 治疗后12 周观察组(n=63)对照组(n=62)t 值P 值70.53±9.50 70.73±9.45 0.118 0.906(24.33±4.23)*(26.77±4.76)*3.030 0.003(13.75±3.20)*(24.80±4.32)*16.268 0.000

2.3 对比两组VAS 评分

治疗前,两组的腰部疼痛V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 周,两组VAS 评分均下降, 与治疗前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4、12 周,观察组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疼痛程度VAS 评分[(±s),分]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疼痛程度VAS 评分[(±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4 周 治疗后12 周观察组(n=63)对照组(n=62)t 值P 值7.22±1.20 7.18±1.09 0.195 0.845(3.34±0.67)*(4.15±0.78)*6.231 0.000(1.80±0.53)*(3.12±0.75)*11.378 0.000

3 讨 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3]。 在骨折患者康复中,以往临床强调腰背部肌功能训练,但部分患者采用传统训练方式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腰部酸痛、承重乏力、活动能力下降及动作不协调[4]。 研究认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 由于脊柱稳定系统能力下降,无法维持各个椎体的正常位置,造成脊柱节段活动范围减小[5],由于脊柱失稳,患者接受腰部肌功能训练后可能出现神经控制单元紊乱、 主动脊柱肌肉紊乱、被动脊柱骨紊乱等[6]。 因此,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康复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脊椎旁神经控制、平衡控制与肌肉力量。

该研究观察组应用核心肌力训练, 结果显示,观察组腰椎右旋、左旋、右侧屈、左侧屈、伸直、屈曲等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应用核心肌力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腰椎活动度。 观察组治疗后4、12 周的ODI 评分、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核心肌力训练可减轻患者腰部疼痛,提高腰部功能。 核心肌力训练可通过增强脊柱稳定性,缓解脊髓神经压迫,降低脊柱承担负荷。 同时核心肌群训练能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增强脊柱前后肌肉收缩力,使骨折处肌肉承受力增强,并调节肌肉受力方向,缓解肌肉疲劳性痉挛[7-8]。

综上所述,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核心肌力训练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压缩性活动度肌力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