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0-04-20 07:14何继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优良率踝关节钢板

何继华

(盐城大丰同仁医院足踝外科,江苏大丰 224100)

跟骨骨折以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患者足根部存在明显肿胀、瘀斑及剧烈疼痛症状,足跟无法着地行走,多发于成年人群。 该病多由高空坠落与交通意外等因素引起,常伴随骨盆、脊椎等骨折[1]。 跟骨属于跗骨中的一种,多数患者均为关节内骨折。 跟骨由于生理结构较为特殊,当其受损时,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使用足部功能,如果未接受及时治疗,则易引发残疾,甚至留下后遗症,给患者的日后生活带来不便[2]。该文选取该院2016 年12 月—2018 年9 月收治的58 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8 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足跟部均存在肿胀、 瘀斑及剧烈疼痛等临床症状; 患者术前均经X 线片与CT 检查确诊为跟骨骨折。 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血液、肿瘤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及沟通障碍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9 例), 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康复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29 例)。 对照组:骨折原因:交通意外8 例,坠落伤10 例,其他11 例;男24 例,女5 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39.6±2.3)岁;Sanders 分型:II 型骨折10例,III 型骨折14,IV 型骨折5 例。 观察组:骨折原因:交通意外13 例,坠落伤10 例,其他6 例;男23 例,女6 例;年龄29~65 岁,平均年龄(40.3±3.6)岁;Sanders分型:II 型骨折15 例,III 型骨折12,IV 型骨折2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原因、Sanders 分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患者对研究表示知情,均自愿接受研究,伦理委员会已同意该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取患者侧卧位,绑定止血带,使术侧肢体朝上,并接受硬膜外麻醉。 在跟骨外侧行一L 形切口,对皮下组织进行分离,同时,注意保护腓肠神经、腓骨长短肌腱及小隐静脉神经。 待分离至跟骨面时,将皮瓣全层掀起。顺跟骨后方,将4.00 mm 的骨圆钉2 颗置入,并推至患者后关节面下, 随后调整其与下关节面距离,直视视野下,清理骨碎片与软组织,复位跟骨,待调整至跟骨解剖结构、符合生态形态,达到复位效果后,使用2.5 mm 的克氏针予以临时固定。 若患者存在骨缺损,可根据其全身状况给予人工骨移植或自体髂骨移植。按患者跟骨受损部位,对锁定钢板进行预处理,随后在外侧将锁定螺钉分别固定在患者跟骨前部、载距突与跟骨粗隆部位,再用松质骨螺钉或普通螺钉固定患者大骨块。 完成固定后,在X 线透视下,拔除克氏针,对切口进行冲洗,随后进行切口缝合,留置引流管,同时,给予弹力绷带包扎。为防止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可适当给予消肿、活血药物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康复治疗。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消肿阶段(术后2~14 d):术后主要进行消肿治疗,让患者高抬患肢,给予冷敷、向心性加压按摩及切口护理;同时,作足趾的被动伸屈训练,足趾每日进行6 组的往返运动,每组3~5 次。 告知患者术后肿胀乃术后正常现象,并将消肿方法告知患者,增加患者的治疗配合度。(2)踝关节训练阶段(术后2~6 周):逐渐扩大踝关节活动范围,开展踝关节主动运动,以背伸、跖屈疼痛为耐受度, 让患者每日进行6 组的背伸、跖屈动作,并保持20 s,每组3~5 次,同时进行距下、踝关节内外翻运动。 (3)负重训练阶段(术后6~12 周):用关节松动术对患者距下、跟骰关节及距舟关节进行康复治疗,扩大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被动活动患者距下关节,促进扩大跟骰关节、踝关节及距舟关节的活动范围。 用徒手抗阻法帮助患者胫骨前肌、后肌及腓骨长短肌进行阻抗练习,从而促进患者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加。 术后第8 周,安排患者进行15 kg 的患肢负重训练,并以拄拐三点式行走,术后12 周,接受20 kg 的患肢负重训练, 术后14 周接受完全负重训练。 (4)体感觉训练阶段(术后12~16 周):用Thera-Band 训练垫、晃板,让患者进行性体感觉训练,逐渐恢复患者踝部、足部体感觉系统。 从转移重心开始,安排患者进行步态训练,让重心在患者两腿间前后、左右转移,行走时,要求患者摆动幅度与双足支撑相等,直到患者步态恢复正常。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预后指标。 使用Marylang 足部评分评价患者疗效优良率:患者可正常行走,无疼痛症状,分值在90~100 分为优;患者基本可正常行走,可正常工作,但行走时存在轻微痛感,分值在75~89 分为良;患者足底存在足垫与骨赘,行走时有疼痛症状,存在轻微跛足情况,分值50~74 分为中;患者临床症状并未好转,甚至发展病情加重,分值低于50 分为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患者预后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预后指标对比(±s)

表1 患者预后指标对比(±s)

?

2.2 评估患者疗效优良率

观察组优、良共27 例,优良率93.1%,对照组优、良共21 例,优良率72.4%,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00)。

3 讨 论

跟骨是人体中最大的一块跗骨,其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2%,占足部骨折的80%,且多为关节内骨折。跟骨由于结构复杂、形态特殊,在外力作用下易引发压缩性骨折,引发距关节面塌陷、距下合并其他骨折,甚至导致患者足部皮肤坏死,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以往常采取的保守治疗,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复位,由于易发生移位,常使患者发生跟骨高度改变与关节面不平整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关节功能,使患者难以站立,甚至发生行走受限情况[3-4]。所以选择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为代表的手术治疗方式,对稳定患者骨折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跟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足部骨折,常见于青壮年人群,发病率较高[5]。 跟骨骨折多是由足内翻位、高空坠落等轴向负荷、压缩力及剪切力引起的,骨解剖结构复杂,治疗难度较大[6]。 以往治疗根骨骨折,多采用普通钢板治疗,主要是借助骨与钢板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达到维持骨折位置稳定性的治疗目的,但受术后钢板松脱、术后并发症多等因素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7]。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是以跟骨解剖特点为依据,通过对锁定钢板进行预处理,增加钢板与骨折部位的贴合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术后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该文选择58 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给予29 例观察组患者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康复治疗, 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14.6±2.7)d、骨折愈合时间(12.6±3.3)月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优良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康复治疗,其骨折愈合效果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疼痛,治疗效果极佳。

猜你喜欢
优良率踝关节钢板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