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沁姣 旷昕(通讯作者)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湖南 衡阳 421000)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老年患者手术率更高。老年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新陈代谢以及心血管调节能力降低,不能很好的面对来自外界的应激伤害,导致在手术前麻醉诱导以及气管插管的时候,给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不仅仅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还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加大[1-2]。瑞马唑仑0.3mg/kg 全麻诱导针对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小,同时也可以保证患者缩短全麻诱导时间,是大部分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最佳使用量[3-4]。现列举150 例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在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150 例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在其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动态随机分组为甲乙丙三组,每组患者均为50 例,在麻醉诱导过程中,给予甲组患者瑞马唑仑0.2mg/kg、乙组患者瑞马唑仑0.3mg/kg、丙组患者瑞马唑仑0.4mg/kg,等到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小于或者等于60之后,静脉推注芬太尼4ug/kg,顺阿曲库铵0.2mg/kg,等到老年患者在监测后满足插管条件之后开展顺利的气管插管操作。医护人员连同麻醉医师观察患者的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全麻诱导镇静深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分析其不同麻醉诱导方式的具体情况。甲组患者:男性25 例,女性25 例;年龄为61 ~75 岁,平均年龄(68.26±2.26)岁;乙组患者:男性25 例,女性25例;年龄为60 ~75 岁,平均年龄(68.52±2.16)岁;丙组患者:男性25 例,女性25 例;年龄为60 ~75 岁,平均年龄(68.31±2.21)岁。研究人员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组间差距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1)均符合行气管插管的全麻手术老年患者诊断标准要求;(2)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低死亡风险;(3)经研究人员解释,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服从具体的要求。
排除标准:(1)有着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2)知晓研究情况后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3)存在精神障碍的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4)对瑞马唑仑过敏的老年患者;(5)脂肪代谢紊乱的老年患者。
患者在加入研究之前,需要保证安静的仰卧至少5min,监护其身体具体参数,开放患者外周静脉通路的同时,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医护人员检测见着身体具体情况,分析患者镇静深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
1.2.1 甲组 甲组行瑞马唑仑0.2mg/kg 全麻诱导。整个给药过程控制在30 秒时间内,等到老年患者身体参数监测结果显示为脑电双频指数小于或者等于60 之后,静脉推注芬太尼4ug/kg,顺阿曲库铵0.2mg/kg,达到气管插管条件后插管操作。
1.2.2 乙组 乙组行瑞马唑仑0.3mg/kg 全麻诱导。整个给药过程控制在30 秒时间内,等到老年患者身体参数监测结果显示为脑电双频指数小于或者等于60 之后,静脉推注芬太尼4ug/kg,顺阿曲库铵0.2mg/kg,达到气管插管条件后插管操作。
1.2.3 丙组 瑞马唑仑0.4mg/kg 全麻诱导。整个给药过程控制在30 秒时间内,等到老年患者身体参数监测结果显示为脑电双频指数小于或者等于60 之后,静脉推注芬太尼4ug/kg,顺阿曲库铵0.2mg/kg,达到气管插管条件后插管操作。
补救措施:一旦患者脑电双频指数持续大于60,麻醉医师则可以给予患者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5mg/kg/次,直到其脑电双频指数小于或者等于60。每两次给药间隔时间不能小于1min,一旦患者在三次瑞马唑仑注射后依旧不能满足到麻醉深度,那么则需要使用丙泊酚麻醉。
观察患者的镇静深度以及血流动力学。具体记录数据为:不同剂量的瑞马唑仑对于老年患者诱导过程的脑电双频指数影响情况——从诱导开始到脑电双频指数小于或者等于60 的时间长短;不同剂量的瑞马唑仑对于诱导期间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1)诱导开始时(T0)患者的循环参数(HR、MAP、CI、SVI);(2)脑电双频指数值≤60 时(T1)患者的循环参数(HR、MAP、CI、SVI);(3)气管插管后(T2)患者的循环参数(HR、MAP、CI、SVI)。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三组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的镇静深度,随着瑞马唑仑剂量的减少,患者达到脑电双频指数小于或者等于60 的时间逐渐增加,三组老年患者的诱导时间均存在组间差距,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以,得到瑞马唑仑剂量与老年患者的镇静深度标准定值的所需时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详见表1。
表1 三组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的镇静深度比较[n(%)]
对比三组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三组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2 三组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s)
组别 时间 SVI(mL/(m2.bpm)) CI(L/(min.m2)) MAP(mmHg) HR(bpm) 甲组 T0 47.52±8.51 3.32±0.41 103.25±11.26 73.21±11.15 T1 44.52±8.15 3.45±0.51 91.28±12.50 77.44±9.88 T2 39.26±7.51 3.25±0.54 103.33±13.75 80.25±13.35乙组 T0 48.25±8.85 3.45±0.32 103.26±11.11 72.65±11.37 T1 44.43±8.25 3.45±0.69 90.52±14.12 77.45±10.90 T2 38.21±7.41 3.04±0.44 102.03±14.45 79.65±14.77丙组 T0 47.85±8.33 3.32±0.66 102.36±12.54 73.23±10.25 T1 43.44±8.52 3.36±0.66 89.74±12.03 76.35±8.54 T2 37.84±7.02 3.02±0.61 101.26±15.42 78.84±12.31
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瑞马唑仑0.3mg/kg 全麻诱导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镇静深度,但是其会导致患者的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使用之前需要根据老年患者身体情况进行优化选择;三组患者在全麻诱导插管后达到的麻醉镇静深度没有明显的组间差距,且瑞马唑仑0.2mg/kg 全麻诱导过程中,需要麻醉医师开展不同程度的追加药物且比例较高[5-6]。
对比三组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的镇静深度以及血流动力学,研究组患者的镇静深度以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瑞马唑仑0.3mg/kg 全麻诱导是老年患者最佳的全麻诱导剂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麻醉诱导的效果,减少麻醉诱导时间,消除对于血流动力学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