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兰
(重庆市云阳县双江人民医院 重庆 404500)
产后出血是临床产科中常见的现象,也是产妇分娩过程中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类型[1]。产后出血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了软产道损伤严重、宫内感染、胎盘前置和粘连、子宫收缩乏力以及产妇自身的凝血功能障碍等[2]。 对于产后出血产妇,目前临床中以注射缩宫素和进行子宫按摩为主要治疗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也容易造成产妇恶心呕吐、发热、腹泻腹痛、血压异常等大量不良反应的发生。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对治疗产后出血产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的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3]。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4 例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成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选择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我院产科接收的产后出血产妇共64 例,按住院号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各32 例。所有产妇均符合产后出血产妇的诊断标准。实验组产后出血产妇的年龄22 ~35 岁,平均年龄(28.56±0.15)岁,孕周34 ~41周,平均(38.02±1.02)周,其中自然分娩12 例,剖宫产20 例;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妇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9.58±1.21)岁,孕周34 ~41 周,平均(38.22±1.11)周,其中自然分娩14 例,剖宫产18 例。两组产后出血产妇的一般资料行统计学分析后,差异不显著(P >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符合产后出血标准;(2)无认知障碍,意识清楚,具备交流能力;(3)无严重精神障碍;(4)无凝血功能异常;(5)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依从性好。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患者;(2)严重肝、肾器官功能障碍者;(3)对研究中药物有过敏史或不耐受者;(4)严重软产道损伤。
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具体操作为:给予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0.4mg,同时给予注射缩宫素。阴道分娩的产妇肌内注射催产素,剖宫产的产妇子宫注射催产素,注射量均为20U。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再增加5%葡萄糖的静脉滴注治疗。
实验组产后出血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治疗,具体操作为:给予产妇肌内注射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肌内注射0.25mg。可采用多次注射的方式,以增加治疗效果。需注意的是,每次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的注射间隔时间为20min,注射的总剂量不超过2mg。
为保障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两组产妇均进行子宫按摩,以促进产妇的宫缩。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和情绪表现,适时给予产妇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
1.3.1 观察和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妇的产后2h 和24h 的出血量和血红蛋白量。
1.3.2 观察和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妇的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1.3.3 观察和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妇的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包括了恶心呕吐、发热、腹泻腹痛、血压异常、头痛等。
应用SPSS22.0 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妇的产后2h 和24h 的出血量、血红蛋白量、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产后出血产妇的产后2h 和24h 的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出血产妇的产后2h 和24h 的出血量和血红蛋白量对比(±s)
表1 两组产后出血产妇的产后2h 和24h 的出血量和血红蛋白量对比(±s)
组别 例数 产后2h 出血量(mL) 产后24h 出血量(mL) 血红蛋白(g/L)实验组 32 63.86±10.42 142.49±25.76 98.96±8.24对照组 32 71.11±7.75 157.20±11.12 89.75±15.52 t 3.618 3.398 3.397 P 0.001 0.001 0.001
实验组产后出血产妇的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出血产妇的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产后出血产妇的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止血时间(min) 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实验组 32 28.84±10.13 29.58±6.87 7.43±2.04对照组 32 36.04±8.19 34.11±4.59 8.62±1.02 t 3.582 3.553 3.381 P 0.001 0.001 0.001
实验组产后出血产妇中共发生1 例恶心呕吐、1 例发热、0 例腹泻腹痛、0 例血压异常、0 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妇中共发生2 例恶心呕吐、3 例发热、1 例腹泻腹痛、1 例血压异常、1 例头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后出血产妇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产后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产妇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观念的提高,对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要求也不断提升。如何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风险的发生,也成为了医学研究者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需要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挽救产妇的生命安全,促进产妇预后改善,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中以天然前列腺PGF2α 甲基衍生物为主要成分,该药物半衰期较长、药效作用时间持久、生物活性强,可有效促进产妇子宫平滑肌和胎盘剥离部位肌肉的收缩,从而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增加血红蛋白含量[5]。通过对产妇进行肌内注射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发挥药效,达到促进产妇子宫收缩的效果,从而有效降低了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同时可减少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常规宫缩药物相比,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对治疗产妇产后出血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采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后出血产妇的产后2h 和24h 的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妇的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产后出血产妇的治疗中采取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能够显著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提升产后出血产妇的血红蛋白水平,缩短产妇的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对改善产后出血产妇预后和促进产后出血产妇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