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

2020-04-17 00:20罗特东朱锦涛许鹏杰
医药前沿 2020年35期
关键词:肠管小肠肠梗阻

罗特东 朱锦涛 许鹏杰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一科 广东 佛山 510000)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是肠梗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手术创伤及腹腔炎症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患者常常会有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对患者的消化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此病主要以常规肠梗阻手术为主,该方式在初期能够有效解除粘连,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术后会产生新创面,导致再次出现肠梗阻粘连,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无法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2]。小肠内排列术是近年来临床不断创新改良的一种新型手术模式,较传统手术而言,手术操作更加简单,通过M-A 管(双腔带气囊内固定管)插入人体腹腔,利用轻柔的手法对粘连肠管进行松解,有序地进行手术流程,缩短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加速了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时间,降低了患者出现肠瘘、切口感染、腹腔肿胀、膀胱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3],提高了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取得了更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120 例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 年5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120 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男32 例,女28 例,患者年龄19 ~65 岁,平均年龄(41.8±4.1)岁,平均病程(7.2±1.8)d;观察组男31 例,女29 例,患者年龄20 ~64 岁,平均年龄(42.5±3.7)岁,平均病程(6.9±1.7)d。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可进行对照性研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禁食,确保电解质、水处于平衡状态,并进行胃肠减压。对照组采取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切开腹膜后不能盲目分离粘连部位,腹腔进行探查,明确梗阻部位,对引起梗阻的粘连进行分离,避免对所有的粘连都进行分离,注意尽量减少或避免对肠壁浆膜层及腹膜造成损伤,如从肠腔压力明显增高、血运障碍者需先进行减压松解粘连肠管,切除梗阻肠管和坏死肠管,并进行对端吻合,将腹腔冲洗干净, 排列好小肠。修补肠管浆肌层,缝合手术切口。观察组采取小肠内排列术: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常规方式切开皮肤组织,进入肠道,充分松解粘连肠管,禁止盲目操作,需避免肠破裂。将M-A 逆行插入阑尾残端开口,固定处理M-A 管的腹外端,将阑尾切除,并进行荷包缝合固定操作,将2 根胃管放置其中,采用7 号丝线缝接,根据S 型排列肠管,在切口近端5cm 处实施隧道式包埋,肠管引出孔以腹壁为主,之后在腹腔根据顺序将肠道顺入缓慢拖气囊至回肠末端,抽出气囊中空气,缝合在空肠起始段管桩,并在左上腹壁处固定,并进行腹腔引流,缝合手术切口。手术结束2 周后,去除患者体内的M-A 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肠瘘、切口感染、腹腔肿胀、膀胱损伤[4],发生率为发生例数所占总例数的比率;治疗效果分为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肠道功能未恢复)、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道功能有所好转)、显效(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肠道功能完全恢复),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肠胃功能恢复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 60 101.9±12.6 2.1±0.2 6.4±1.9对照组 60 120.6±16.8 3.2±0.5 9.8±2.1 t 6.898 15.822 9.300 P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2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2.3 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无效3 例、有效26 例、显效3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中无效17 例、有效19 例、显效24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67%,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0,P <0.05)。

3.讨论

粘连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粘连都会造成肠梗阻,肠梗阻通过肠管血供情况可分为绞窄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5];通过梗阻程度可分为不完全性肠梗阻与完全性肠梗阻;通过疾病急缓分为慢性肠梗阻与急性肠梗阻。通过按梗阻部位可分为结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及高位小肠梗阻。临床较为常见的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腹痛、食欲不振、排便困难等[6]。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主要是由手术创伤和腹腔炎症导致,患者因为多种因素诱发腹腔内肠粘连,进而造成患者肠内容物出现不能顺利通过肠道[7]。术后患者身体在修复过程中发生渗出物、积血黏附是主要原因,该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传统肠梗阻术能够在初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患者易右发肠瘘、切口感染、腹腔肿胀、膀胱损伤等并发症,极易出现再次粘连,对患者造成更大伤害[8]。小肠内排列术较常规肠梗阻手术而言,手术操作简单,有效地接触肠道粘连,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地风险,加速了患者恢复,对控制性较差或不可控的粘连进行了有效的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手术主要是通过导管的弹性作用,防止肠袢形成锐角,保持肠腔通畅。对原有创面粘着并固定肠袢,从而有效避免出现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改善患者恶心、腹痛等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对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治疗有效率,有利于推广此手术模式治疗更多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推动医药专家进一步研究创新,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疾病,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恢复,加速治愈过程,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肠管小肠肠梗阻
灌肉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一根小肠一头猪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