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核心素养的散文教学

2020-04-16 12:42钱晓烨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4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语文核心素养

钱晓烨

摘要: 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散文具有典型的人文特征,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中学散文教学中,教师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依据散文的文本特点展开有效教学,制定教学流程。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完善散文阅读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散文中的人文性和情感性,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關键词:散文教学;语文核心素养;文本内容

现阶段初语散文教学的比重有所增加,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对这种文体认知不足,鉴赏能力较差。在此背景下,怎样尽快引导学生提升散文鉴赏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以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为例,谈谈如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散文教学,以期与师生共同探讨散文鉴赏的有效方法。

一、辨析语言,统领文本意义

对于散文教学而言,它契合所有语文课程的共性要求,特别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认为培养学生语言层面的核心素养要求是最基础的,它对思维、审美、文化等层级的核心素养培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原始发散点,也是最为实用、有效的平台。

初中学生阅读一篇完整的散文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但在散文阅读中要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基于语言意义进行文体意识的建构。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常识。首先,讲解散文的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种;其次,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散文,让学生在语言的比较中辨识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散文类型;再次,在品味语言中让学生明白这样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往往在一种类型的散文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语言。以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为例,笔者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识别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类散文,学生根据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确定其属于叙事散文。笔者选取文中的一些非叙事性文段,例如最后一段对菊花的描写语句:“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让学生了解一个事实:对散文的一般性划分是按照某一种表达方式的多少确定的,某一类型散文中并不排斥其它表达方式的存在,只要不冲淡这种方式,这反而是一种有效的叙事补充,而且还能达到升华情感的效果。最后,着重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对整篇散文进行分析,鉴赏这篇怀念母亲的叙事散文,从形象、传神的语言中感悟坚强、无私、伟大的母爱。

二、涵泳语言,透视审美意义

入选教材的散文大多堪称经典,其在行文构思、主题表达等环节都有着过人之处,这些自然是散文鉴赏的重点。笔者在教学中了解到不少教师喜欢单刀直入式的鉴赏:鉴赏文章构思就直接排查文本在构思方面的特点;鉴赏文章主题就直接概括文本具有怎样的内涵。让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率低下。

笔者认为,万丈高楼平地起,对散文的多层级鉴赏离不开一个根基——涵泳语言。如果散文是一个大花园,里面盛开着形态各异的花朵,那么每一朵花都是组成散文根基的语言。因此,从语言入手对散文进行涵泳体味,就应该成为散文审美活动的基础。

以叙事散文《秋天的怀念》为例,史铁生在文中的语言表达就很值得认真体味。散文的标题应引起学生的关注:既然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为何不将标题确定为“怀念母亲”呢?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涵泳语言。通过研读,学生得出了自己的感悟。有学生认为:既然是“怀念”,表明作者已经从当时的非正常状况中走了出来,如今他是带着理性的认知回忆当初自己的“暴怒无常”,细腻地叙述了母亲当时的表现“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再现母亲的隐忍、坚持等品质。有学生认为:这是一个以秋天为背景的故事,母亲要动员儿子去看北海的菊花,刚要成行却永远倒下了;又一个秋天,我和妹妹一起去北海赏菊,怀念起母亲,所以散文题目是“秋天的怀念”。还有学生则将认知上升到意境营设的高度,认为在一个菊花盛开的秋天,作者因双腿残疾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念,伟大的母亲隐忍着自己的病痛,劝慰儿子看花散心,“好好儿活”,自己却没能好好活下去。又是一个秋天,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在母亲弥留之际还惦记着的兄妹俩“好好儿活”着,而母亲却没能见到这一天,这正呈现了物是人非的悲苦。作者将对母亲的怀念与哀思,融入秋天菊花盛开这个乐景之中,对比反衬意味突出。基于语言涵泳的思维碰撞之后,学生对本文的细节美、技巧美和意境美等都有了真切的体悟,达到了审美目的,这样的散文鉴赏就更加深刻了。

三、透析语言,审读文化意义

语言承载思想,连接古今中外,使得各种文化得以融合与继承。在散文鉴赏活动中,教师不能简单地传授给学生散文“是什么”,而应引导学生深思“为什么”乃至“怎么办”。

在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这篇叙事散文中,学生借助文本语言能够获悉一些“是什么”的知识。例如,这篇散文是叙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再如,作者在细节刻画、意境营造等方面呈现出了独特的技巧美。初语散文教学中,教师更应引导学生知悉一些“为什么”,是什么让母亲隐忍自己的病痛去劝慰残疾的儿子活下去?仅仅是这一个母亲的作为吗?其实,这里面包蕴着众多的文化内涵:人类对生与死的哲思,人从自然中获取生的启示,上辈对后代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文化要素的挖掘,学生必须借助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从作品中的“这一个”上升到人类阔大时空背景下的“这一类”的高度,这样的认知才有深度。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辨识“怎么办”,即学习过这篇散文,学生应该认识到怎样直面人生中的苦难、鼓起生活的勇气、善待身边的亲人等等。只有达到这样的高度,散文阅读教学才符合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当然,教师不必追求面面俱到,不需要让学生对文本中的所有文化现象都进行深度解读,并说出学到了什么,否则会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淖之中。聪慧的教师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并拣选其中的一二经典与全班学生共享。

新时代背景下,散文阅读有了全新的理论支撑。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紧扣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并且始终围绕语言这一基本素养展开鉴赏,散文教学必将迎来全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潘燕.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选文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

[2]蔡玉萍. 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

[3]贾琦.浅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作者简介:钱晓烨(1984—),女,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国际学校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语文核心素养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语言建构的策略
如何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导问
美文美教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