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特色体育教学发展研究

2020-04-15 03:56万伟庆
知识文库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办民办高校课外

万伟庆

大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最高层级,在当代大学生三观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民办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对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水平,推动高校体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影响着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进程,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繁荣。因此,我国的民办院校应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提升办学品位,丰富体育文化,推进特色体育教学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对特色体育教学较为重视,大学体育作为体育教学最高层次的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三观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民办高校特色体育的发展关系到我国高校特色体育的建设与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繁荣。

1 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意义

在教育上,我国一直强调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尤其注重对学生“体”的教育与发展,高等学校阶段的教育以培养有道德、有学识的健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健康的体魄是学生各项能力得以健康顺利发展的基础,而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健康,以培养出对社会发展进步有用的、能够造福人类的高素质人才。

2 民办高校特色体育教学发展研究

2.1 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不足与解决方法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中设置体育专业教育的院校所占比例较小,体育教育大多以公共课的形式出现在教育教学中,虽然有一部分民办高校结合实际建立了特色体育教育,但大多数民办高校对体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度远远不够,这导致了很多民办高校对体育教育教学的管理不够规范。在我国,民办高等院校与公办高等院校在体育教学目标上,总体是保持一致的。但是,目前阶段我国的民办高等院校正处于积累与发展的阶段,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是民办高等院校的主要问题,民办高等院校的领导对体育教学的发展关注度不高,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研究体育教育的发展问题,民办院校领导大多认为只要符合国家要求即可,因此,在体育教育发展方面主要以加大体育设施投入为主,特色体育教育的发展建设尚有所欠缺。

2.1.1 民办高校的特色体育课程建设

在我国,大部分民办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建设处于初期阶段,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大部分民办高校的体育教育较为落后,大多数体育教师仅仅备课上课,甚至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对教学大纲了解不够,更不用说发展特色体育教学。

首先,民办高校的特色体育课程建设应当从教学大纲入手,结合本校实际编写并完成授课;其次,民办高校应当选择使用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体育教辅材料,用以指导其特色体育的教学,民办高校也应该重视特色体育教学材料的编写与修订等; 再次,民办高校应组织建设特色体育教学相关精品课程,当前多数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只是按照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行,但这显然已不符合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了。有些民办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特色体育教学发展的必要性,并开始探索符合其学校实际的特色体育教学,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出对社会发展进步有用的、能够造福人类的高素质人才。最后,民办高校应多多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交流研讨组织教育改革研究,根据教育部的精神指导,我国的公办院校都在不断地组织教育改革,体育教育研究也在不停地进行,因此公办院校的体育教育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然而,民办院校由于一直裹足不前,导致体育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民办高校应紧跟发展的步伐,积极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研讨,建立特色体育教育课程机制,推进特色体育教学的发展。

2.1.2 民办高校的特色体育师资建设

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在师资建设上存在很大不足,由于建校之初民办高校考虑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大都采用专职与外聘并用的机制,体育教师的聘用也不例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学校不断发展过程中,这种用人机制逐渐显露弊端,若继续采用这种机制将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特色体育教育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目前,民办高校所聘用的专职体育教师多为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再加上民办院校自身的福利制度以及青年教师思想等问题,使得教师人员浮动性较大;而有经验的教师多为外聘教师,而能够来上课的体育教师又多为已退休教师,此部分教师多追求安逸,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民办高校应从自身制度出发,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以及奖惩制度,在不断引入优秀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同时稳定所引进的师资队伍,为特色体育教学研究储备人才创造条件,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促进中青年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实现特色体育教学的发展。

2.1.3 民办高校的特色体育教学交流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学交流是更新教学理念的重要手段,开展教学交流活动能够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推动教学思想的创新与发展。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开展特色体育教学交流一般只在本校内部进行,主要采取集体备课、听课、师生交流等形式进行,表面上看似计划性非常强,但参与的教师中有百分之九十认为其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民办高校的体育教育本身就存在教学基础差的状况,再加上学校内部闭门造车,无法接触吸收先进教学思想,致使民办高校特色体育教学较为落后。民办高等院校可以采取校内校外共同组织或参加活动的方式进行,校内交流会、研讨会(例如:教学模拟、特色体育教育改革探讨、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模式研讨等等),校外参观学习、教学研讨等等,不断吸收创新,探索出适合本校发展实际的特色体育教学模式。

2.2 民办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特色发展

2.2.1 民办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内容

一般而言,民办高校的学生与公办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一样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好动,喜欢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因此,一些民办高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相关设施器材,鼓励大学生社团的开设,积极举办特色体育活动与竞赛。民办高校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兼顾不同学生群体,使学生最大数量地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重点投入建设参与人数较多的运动项目,兼顾全校学生的发展需要,丰富学生对体育文化的汲取,增加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储备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修养和能力。

2.2.2 民办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是民办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学生自发开展的、社团组织开展的、院系组织开展的、学校组织开展的四种。实践证明,为了凸显民办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特色,开展之前须加大宣传和动员力度,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或自愿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例如,针对一些单项运动项目以校内联赛的形式,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而针对全民健身则可以开展简单易操作、易监控的大型体育活动,以便开展对外联谊。

2.2.3 民办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

在民办高校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较为薄弱,最常见的活动组织管理有: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体育场馆的使用管理,体育社团的自主管理等。虽然大多数高校都有管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民办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仍处于松散、各自为阵的状态。民办高校应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相关的管理架构,统筹社团、院系以及校内外体育活动规划,结合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自治管理。另外,课外体育活动还可采用体育社团、体育测试、体育竞赛、体育联合的管理模式,以满足学生对运动的爱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

3 结语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院校数量与规模不断增长,所带来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民办高等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的空间,就必须要探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专业,体育教育作为民办高等院校的薄弱專业,特色体育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民办高校的长足发展,有助于推动民办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有助于推动民办高校特色办学,实现特色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山东现代学院)

猜你喜欢
民办民办高校课外
小满课外班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我的“课外老师”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