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而舞蹈作为一门多元化的艺术学科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舞蹈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身体以及思维的创造形式和过程。本文首先对创造性思维的内涵进行理解分析,再分别从辩证性思维、个性化思维、逆向思维和互动性思维四个方面进行讨论,阐述这些创造性思维形式在整个舞蹈艺术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明白创造性思维是舞蹈艺术活动过程中的原动力和最基础的启发形式,是能够呈现出一场完美的舞蹈表演的基础和推动力,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在舞蹈艺术活动中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关键词】舞蹈艺术活动;创造性思维;辩证性;个性化;逆向性;互动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4-0096-02
一场完美的扣人心弦的舞蹈表演是多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感性思维与内在灵魂碰撞出的火花。舞者是否能够展示完整的令人赞叹的舞蹈技巧与其思维方式及思维状态有直接关系。同时,舞蹈又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情感,来源于创造性思维。因而,发散式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理性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状态都有助于舞者展现舞蹈技巧和舞蹈表演。在舞蹈艺术活动中,丰富的想象力和主动的思维方式都会让舞者的艺术表现力得到发挥和体现。换言之,舞者不只是要会跳舞,还要有自己编排舞蹈的能力和实践,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一个优秀舞者必备的技能。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通常是指在自己原有的科学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结合新鲜的正确的想象和探索,提出新思路的一种思维方式。有理论家界定“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开拓认识新领域的思维过程,它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互补和互动中发展形成,它又是高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形式。”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始于创造。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艺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造性思维可以激发舞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舞蹈学习中不断提升创造能力。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每个舞者能够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创新,都是舞蹈教学的成功。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会面临不同的学生,或是基础不同,或是心理不同,总之,老师需要发散思维,学会用不同的、具体的、科学的解决方式来应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学会因材施教,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解决学生在舞蹈训练中的困难,同时教导学生也要学会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舞蹈的学习和训练,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宽思路,掌握舞蹈技巧,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优秀的舞者。
二、发挥创造性思维在舞蹈艺术活动中的必要性
舞者进行舞蹈艺术的表演是一项基本操作。而要想完成一场精美的舞蹈舞台表演,则需要将创造性思维融入舞蹈艺术中来。丰富的情感和创造力以及想象力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舞蹈表演的推手。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舞蹈艺术活动随之也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纵观整个发展过程,舞蹈这一领域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然而,时代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老一辈的舞蹈者,即使再优秀,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以及自觉主动的创新意识,也会因为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以及大众的审美眼光而终被淘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在舞蹈艺术活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教学任务过程中,老师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同时灌输学生要挖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具备一种创新的意识,让自己的舞蹈更加有创造性,更加体现自己的个人魅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辯证性思维是发展舞蹈技巧的内在核心
辩证性思维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化的一种思维方式,是认识和创造的根本方法,它让人们的认知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那么,我们把辩证性思维放在舞蹈艺术活动中来看,辩证性思维就是提升舞蹈技巧的根本方式。舞蹈,将人类肢体活动进行美化,将人类肢体活动与思维方式进行融合,将所掌握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进行再创造,这一切的一切,都基于严谨、系统的训练以及科学、积极的思维方式。当然,这也是舞蹈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舞蹈老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最合适、最恰当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尽量适应舞台,尽情享受舞台。
在日常的技巧训练过程中,老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需要尊重客观规律,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和解决问题。了解学生各自的情况,对舞蹈的理解和掌握,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的矛盾点,能够在解决所有学生的共同问题的前提下,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舞蹈技巧同时能够进行舞蹈表演。可以说,舞蹈技巧的掌握和应用,是一个动态学习的过程。学生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要能通过老师的教学,让自己同样拥有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和老师共同为学习技巧和发展技巧做出努力。同时,舞蹈技巧的积累和练习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练习,不断地突破,不断地尝试,才能实现舞蹈技巧上质的飞跃,提升自己的舞蹈功底,成为一名合格的舞者。
四、个性化思维是展示舞蹈魅力个性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个性化思维。那么在舞蹈艺术活动中,个性化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也可以说,个性化思维是展示舞者舞蹈个性的核心。当同样的舞曲由不同的舞者进行表演的时候,能够展现出每一位舞者的个性与魅力,这就是个性化思维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其成功之处。要的就是舞者的个性与不同之处。学生能够在舞蹈老师的带领下,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为自己的舞蹈编排出不一样的风格,既能体现共性,又能发挥个性,将自己的个人魅力发挥到极致。在日常的舞蹈技巧训练中,固然要保存舞者在舞蹈艺术活动中的共性,但也不可忽视学生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风格。老师要采用各种不同的灵活的教学方式,针对每位同学的特点与个性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舞蹈的内在,体会艺术的内在,以及创造性和丰富性。
随着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大众审美越来越注重舞者的个性化发展。舞者能够将自己的个性编排到舞蹈中来,这会使舞蹈更加成熟,更加有个人魅力,同样也会得到更多的青睐。这种趋势也在促使着舞者的个性化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舞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亮点,结合独特的舞蹈技巧和情感,形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舞蹈风格。
五、逆向思维是拓展艺术创新的关键
逆向思维成就艺术创新。惯性思维的反向则是逆向思维,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思维就是惯性思维,这也刚好体现了逆向思维对艺术创新的关键作用,明确了拓展艺术创新思路的一个新途径。不管是生活还是艺术,惯性思维成为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思维方式。而一个具有新意的创新型舞蹈往往是通过逆向性思维得来的,需要我们敢于打破常规,学会换位思考,从而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
通常情况下,舞蹈艺术活动中的逆向思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舞者自身的舞蹈能力等进行逆向思考。对自己有一个清楚而准确地认知,明确自己的能力水平,敢于突破自己,敢于对自己发问,对自己反思。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当有一些困难无法通过惯性思维解决的时候,敢于用逆向性思维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这样才能达到解决和创新的效果。学会让自己在逆向思维和分析中实现自己的创造性,实现更高的目标和追求,提升自己的舞蹈能力和技巧。
二是对同行的惯性思维进行逆向思考。我们说过,在舞蹈艺术活动中要体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和个性化思维,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一味地附和其他舞者的想法和编排,要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追求与众不同,敢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舞蹈形式。有时候舞蹈的整齐划一固然重要,但是失去了个性也是失去了舞蹈以及舞者本该有的光彩。坚持自己独到的见解,坚持自己的原则和风格,坚持学会用逆向性思维,打破束缚,发挥创造性,勇于实践,让舞蹈藝术更加多姿多彩和辉煌。
六、互动性思维推动舞蹈艺术的创新
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互动性课堂,互动性思维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教育理念。在舞蹈艺术活动教学过程中,互动性思维推动着舞蹈艺术的创新。在互动式教学的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激发自己的互动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做课堂的主人。舞蹈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相互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推进,互动式思维的拓展,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增强,同时学生对舞蹈的热爱也与日俱增。
对于舞蹈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在肢体动作上进行模仿,而不是真正地进行舞蹈的学习和交流。这种方式也会使得舞蹈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互动式思维则是老师和学生能够进行良好沟通的最佳方式,让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表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也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会表达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在,激发自己的创作能力和表现欲望,让各个教学地点都能成为学生表演舞蹈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通过参与互动式课堂,形成自己的互动式思维,为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舞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结语
总的来说,艺术在创新中迸发,艺术的最深层的本质就是创新。而舞蹈艺术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对于舞者来说,创造性思维和舞蹈教学是舞蹈行业中永恒的命题。如何在舞蹈艺术活动中灵活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并展现高级的舞蹈技巧,这也是舞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舞蹈这项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在创新意识与活跃的创造性思维中发展和壮大。舞者在进行舞蹈艺术表演的过程中,辩证性思维、个性化思维、逆向思维以及互动性思维都是呈现舞蹈艺术视觉盛宴的关键所在,也都促使着舞蹈艺术的创新。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激发舞者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舞者灵活的思维模式,身体的灵活程度以及主观能动性,充分、自觉地发挥创造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娄杨.论传统舞蹈性音乐艺术的特征[J].大连大学学报,2019,40(01):122-125.
[2]曾乔.试论“乐舞一体”原理及其在律动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艺术,2018(02):21-25.
[3]王委.试论舞蹈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J].北方音乐,2019,39(13):238-239.
[4]胡隽,秦笑笑.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7):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