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申,孙建伟,吕家锐,苏 佳,张白帆,李幸乐,黄学勇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郑州 450016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属国家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河南省1950、1960年代炭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1970年代以来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90年代以后全省偶有病例报告,近十余年来无人间疫情报告。为总结和掌握炭疽在河南省的流行趋势和特征,指导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的科学开展,我们对河南省始有炭疽疫情报告的1956~2018年人间炭疽流行情况和防控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
1.1资料来源本文疫情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历年疫情资料汇编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河南省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
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1956~2018年疫情概况及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2.1疫情概况河南省1956~2018年63年间共报告人间炭疽6 558例,全部为皮肤炭疽,年均发病率0.21/10万;死亡258例,病死率为3.93%。流行高峰出现在1957年,1960年代初和年代末又各有一次流行高峰,之后疫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56~2018年河南省炭疽疫情概况见表1,流行趋势见图1。
表1 河南省1956~2018年人间炭疽疫情概况
图1 河南省1956~2018年人间炭疽流行趋势
2.2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1956~2018年河南省炭疽病例主要分布在南阳,占全部病例的56.71%(3 719/6 558),其次是新乡(824例)、洛阳(675例)、许昌(329例)、开封(329例),分别占全省病例的12.56%、10.29%、5.02%、5.02%,这5个地区累计病例5 876例,占全省的89.60%。1956~1962年,炭疽乡村发病率高于城市,见表2。盆地炭疽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山区、丘陵,平原炭疽发病率最低,见表3。
2.2.2 人群分布 河南省炭疽病例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居民中,1970年代以后,城市居民很少发病。根据河南省既往4起暴发疫情调查,37例病例中6岁1例,10~19岁6例,20~60岁30例,以青壮年为多;男女比例为5.17∶1。
2.2.3 季节分布 63年间炭疽发病集中在6~9月,共5 011例,占病例总数的76.41%,其中8月是流行高峰,共计1 876例,占全部病例的28.61%。1956~1980年是河南省炭疽主要流行期,分月发病情况见图2。
表2 河南省炭疽城乡发病情况
表3 河南省不同地形地势炭疽发病情况
图2 河南省炭疽流行期(1956~1980年)病例分月发病情况
2.3现场调查
2.3.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河南省人间炭疽的传染源为牛、羊等家畜。据畜间疫情报告,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除台前、温县、夏邑、虞城、叶县、商水、商城外,其余县(市)均有畜间疫情报告。河南省人间炭疽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与病畜接触传播。人间炭疽疫情尾随在畜间疫情之后,多由参与宰杀炭疽病畜和洗涤病畜肉、内脏引起发病,单纯食用病畜肉者未见发病。
2.3.2 临床特征 人间炭疽病例全为皮肤型,未见肠型及肺型。37例病例中,病变多发生在上肢(62.16%),胸、背、腿、髋等部位也有(37.84%)。人间炭疽发病后有轻度发热、头晕、全身不适等,经用抗菌药物后症状消失,预后良好。病例潜伏期2~9 d,平均5 d。
2.3.3 病原学 在1989~1990年宜阳县和邓州市的暴发疫情调查中,分别从死牛胃内容物和患者疮面分泌物中分离到炭疽杆菌。2002年8月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许昌市疾控中心从襄城县一病羊血液中分离出一株炭疽芽孢杆菌。
炭疽的发病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1],河南省1980年代之前也曾出现流行。河南省炭疽流行特征与其他省区基本一致[2-4],既往人间炭疽调查数据分析显示,乡村发病率高于城市,盆地和山区炭疽发病率较高,这种发病上的地区分布差异主要与区域间牛羊等养殖业分布密度不同有关,也与养殖等从业人员防护意识强弱有关。南阳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几为四面环山的盆地之形,60余年间累计发病占全省病例56.71%,这与南阳地区牛羊养殖业较为集中和发达有密切关系。病例以农村地区成年男性居民为主,其主要原因是这个群体与牛羊养殖频繁、深度接触有关。同其他省区炭疽流行特征一样,河南省炭疽发病集中在6~9月,这4个月气温高、降雨多,牲畜抵抗力下降,人畜接触频繁、牛羊贩卖周转频繁,加之蚊虫叮咬传播及所致人皮肤破损,更增加了人畜接触传播风险。在防控措施上,河南省1980年代以前主要是对炭疽病死牲畜进行消毒、深埋处理。1980年代后,各地采取以下措施,收到较好的防控效果:①在疫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查处的患者就地隔离治疗。②对疫点重点人群及牲畜短期预防性服药,一般不提倡炭疽菌苗应急接种[5]。③开展病畜宰杀与污染场所的消毒处理。④开展疫点饮用水源的消毒,并灭蚊蝇等节肢虫媒。⑤追查病畜肉与皮毛去向,并进行妥善处理。⑥向疫点群众进行炭疽知识宣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对炭疽防控工作有如下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的炭疽综合防控工作机制,本着同一健康的防控理念,卫生、农业、市场监管、乡镇(街道)政府部门等强化沟通和协同,切实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尤其是畜间检疫监督管理工作亟待加强。二是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炭疽应急处置预案和监测工作方案,特别是在实验室检测技术上从国家层面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化和符合工作实际。三是强化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各级专业人员炭疽业务知识和能力,强化炭疽疫情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四是深入做好炭疽防控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关注畜牧养殖等重点场所,关注从事畜牧养殖、畜产品加工及运输等职业的重点人群,针对性加强防病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做到不屠宰、不剥食、不销售病死牲畜,并有责任和义务及时上报有关部门[6]。五是积极开展炭疽快速诊断技术研发,研制更加安全有效的人畜间炭疽新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