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买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汽车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很多的职业院校之中,也开设了相关的汽车维修专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维修汽车的专业人才也是供不应求。基于此,本文讨论了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情况,希望职业学院更加重视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情况。
关键词:汽车维修;项目教学法;实践研究
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在交通建设方面,是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汽车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汽修专业的人才,但对于传统的汽修教学来说,主要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学习知识,这种方式比较枯燥,而且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使整体的教学显得更加被动。因此,学校实施了项目教学法,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更多的综合型汽修人才。
一、 项目教学法中构成的几点要素
在项目教学法中,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作为主导,并且将学生自主的建立小组作为基础,以老师引导的方式来制定具体的项目,之后再由学生来制定具体的行动上的计划,在实际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则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销售能力,包括汽车的维修能力,从构成因素来说,包括下面几点:第一,要保证项目教学法的素材丰富、详实,一般项目在运作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企业来实施,老师在开展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能够对相关企业的运作模式与用工的需求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来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使学校的教学方法与企业的工作能够有效的结合;第二,在开展汽修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建设新型的教学环境,而且项目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具备完整的项目,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是硬件设施,所以,职业院校应该全面推动汽修专业教学环境的建设。将新型的教学环境作为重要的载体,实现课堂、实训、网络管理串联的教学基地,为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便利的条件。
二、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目的与意义
职业院校中,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就业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导向,其本质上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但目前很多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分数比较低,而且文化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些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的情况,对于老师教授的知识接受的能力也不是很强,他们普遍难以接受理论方面的知识,学生的年龄也普遍较小,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也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生活与社会实践的经验。但在引进了项目教学法之后,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项目教学法主要通过真实的任务作为教学项目,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实现实操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实施项目教学的基本条件
目前项目教学属于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转变当前职业教育的理念,并且对项目教学的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为后续项目教学的开展提供基本坚实的基础。
(一)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方案,开发项目课程
在汽修修理与汽车运用等专业,需要遵循教育部门的教学方案,并且参考实际的情况,来制定出对应的课程设计平台,以此来满足教学项目的需求。进而形成专业与职业,学科与岗位,项目与技能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二)改善设备条件
在进行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的,在有了完善的教学设备之后,才能够保证项目能够更好的开展下去,保证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比如说:老师在讲解汽修与运用设备的过程中,开展的教学项目所需要的设备,学校是一定要配备齐全的。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自行购置设备,为开展项目教学打下重要基础。
(三)改善师资条件
目前在开展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针对的主要是老师与学生,因此,对教学中的这两个主体一定要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师资条件方面,特备是进行项目教学的老师的技术水平一定要过硬,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时间能力。所以,在培养师资力量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主动的参与到项目教学活动之后弄,并且主动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学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因此,在发展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再根据我国的教学情况进行改革。而项目教学法正是如此,我国很多的职业院校已经引进了项目教学法,这一做法更好的推动了职业院校教学的改革,也完善了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胡雪.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翻转课堂模型分析与设计[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57-59.
[2]王铭杰.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88):26.
[3]左华山.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5).
[4]周利伟.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汽車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12):112.
作者简介:
赵海军,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