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初探

2020-04-14 04:48张颖
读天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学教学

张颖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学校而言,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需要理论上的反复灌注,另一个方面需要理论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涵育功能,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研究

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然可塑性也极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的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要把好关,用巧妙的手段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到日常教育中作以下几点探究。

一、 不仅仅是命令,更是民主

既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中的涵育功能,那么,教师的高高在上、师道尊严和强硬命令就是要不得的。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堂功能应该是民主的、合作的、舒服的、惬意的,是教师俯下身子、肩并肩和学生一起学习,心和心一起律动共同进步,坐下来与学生们彼此沟通,走过去替学生排忧解难。教师应该在以下几方面特别注重:

1. 应该允许学生自己选择难易度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

2. 少一些直接定性,多一些民主询问。比如,“你和他的观点是否一致?你为什么从这个角度切入呢?”“这种方法行不行呢?如果不行,假如从这个方向思考,可不可以?”“哪个小组有补充?有没有发现问题?问题的根结在什么地方?”

3. 少一点教师的话语霸权现象,而多一点自由交流、合作协商和生生互动。

4. 打破课堂的“一言堂”或“一问堂”,力争让学生的个体感悟、独特想法和多元解读充盈在课堂内外。

二、 不仅仅是技能,也是人文

课堂是“唤醒”和“激励”的场所。这里的“唤醒”不仅仅在于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在于唤醒学生精神方面的因子。的确,仅仅掌握技能技法是不够的,仅仅背会公式、法则、定理和性质也是不够的。在习得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爱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涵育。

比如,教学有关“圆”的知识时,通过搜集资料、交流分享,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墨子、刘徽、祖冲之等人早就对此有深入而不懈的研究,他们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值得我们一代代传承。

又如,教学有关“珠算”的知识时,引领学生去读《算盘的历史》,了解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让学生在为中华民族科技文化备感自豪的同时,孕育一颗爱祖国、爱科学的种子。

三、 不仅仅是严谨,也是和谐

数学不仅仅是严谨的,不仅仅是技法上的绝对精确,还应该是建立在合理基础上的和谐。数学课堂的开放度和生成度不是严谨催生出来的,而恰恰是讲和谐的必然结果。强调和谐,就是要做到每一个学生的声音都能被重视,哪怕这个声音与教学的“中心源”和“强声源”无关。

事实上,当教师给予学生机会时,“带分数”的概念由此引出,诸如“带分数不也是分数吗?为什么本课仅仅把分数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怎么不分为三类?”等问题也会随机衍生出来。而这正是和谐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的真实写照。

四、 在课程案例和生活实践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备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少数章节中会有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作为课程内容,教师在讲解这些案例的过程中,就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入案例中,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价值观的意义。另外一方面,为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价值观的内化吸收和外在践行能力,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自主探究其中的意义。

五、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入考核标准中

核心价值观的小学数学课程考核包括了内容知识性考核和价值观形成考核两部分。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教师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纳入考核标准,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考核的传统,对一些认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示范作用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帮助其他同学树立榜样,促进其他同学学习。教师要运用教学考核的方式激励学生,引导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内心和行动中。

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在教学与管理中

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进一步提出加强教育工作中的德育部分,改进管理育人的方法。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做好管理改革,积极推进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学校制定各项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班级制定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还有各项面向学生的制度要求,要把友善、平等、和谐等元素充分体现出来。做好学校各个岗位的育人责任,结合育人要求和岗位职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 组织学生多读书,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读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小学生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他们没有正确选择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好所读书本的选择。读好书可以陶冶情操,同时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认知。学校也要做好引导学生的工作,要把具有激励性的名言警句呈现在显眼的地方,另外还有读书方法指导等,要以学校为中心大力宣传,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学校要积极开展主题演讲、数学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爱上读书,从读书中汲取养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与精神,同时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时刻关注课堂实际、真实学情和学生当下的遭遇,紧紧抓住那些倏忽即逝的契机,营造和谐、高效、理想的数学学习新时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秀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吉林教育,2017(Z1):114.

[2]邢振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数学课堂[J].北京教育,2016(4):76.

[3]何兴泉.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吉林教育,2015(7).

[4]陆美花.浅谈在小学生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

作者简介:

張颖,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大因镇大西张小学。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学教学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