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主题式”教学提高阅读课堂实效

2020-04-12 02:44王晓莉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实效提高策略

王晓莉

摘 要: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最关键的是教学设计,而语文教学中的“主题式”教学尤为有效。文章结合东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课和笔者自身的一些尝试,谈谈阅读教学中“主题式”教学的运用:注重教材的解读,提炼有效的主题;合理安排主题,注重主题的侧重点;找准切入点,彰显重点主题;诗意拓展,突出重点主题的内涵。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阅读教学;教学实效;提高策略

现今课堂基本沿着课文内容,采取“读读——问问——答答(议议)——讲讲——再读读”的形式,逐段推进。大部分情况下,依然是教师或部分“抢眼”的学生讲得多,大部分学生表现甚少。这样的课堂显然是不够高效的,如果能注重整合,运用“主题式”教学,则能使学生思路清晰,重点分明,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注重教材的解读,提炼有效的主题

教材是我们学习的主体内容,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从语文学科的两大特点去解读,一是语文的工具性,二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即教学内容的有效,如何能抓住教学要点?笔者认为首先要抓住单元整体任务和课后思考题,因为这些问题都是编者用心编写的,是课文的重点所在。其次,人文性也要把握住,不能解读错误,把握不准课文的主旨。再次,解读教材应该把握准文章的细微处,把内涵挖掘深刻。把握了以上三个方面,然后进行整合,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理解教材,进而整合出高效的主题出来。而主题的设计既可以就全篇进行听说读写等主题的设计,也可以就文章的内容进行主题的设计。

在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中,我校王老师在上《桥》一课时,就很好地解读教材中的“老汉像一座山”这一重点和细微处,老汉不仅仅是百姓活下去的靠山,也是儿子心中的一座山,父爱如山呀!王老师把这些细节处解读好了,对学生来说,感受深刻,而且有新意,从而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王老师的教学设计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很好地整合了课文,融入了自身对课文的解读,设计了三大主题:“读一读”,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讲一讲”,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一说”,重点感悟老汉的“像一座山”的高大形象。重点放在了“说一说”这一板块上,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去感悟老汉作为共产党员心系群众,无私无爱,坚持原则,父爱如山的形象,使得整堂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合理安排主题,注重主题的侧重点

备课时,一定要安排好主题环节,这一堂课,要分为几个主题来进行,教者应该对本堂课的几个主题做到心中有数,时间安排应该合理,注重时间的把握,不能本末倒置。在备课时,一定要凸显重点部分,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效,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如果一节课下来,面面俱到,无关痛痒,势必会造成课堂无效的局面。比如,王老师在设计《桥》一课时,他就非常注重主题的把握,把重点落在“说一说”这个主题上,“说一说”这个主题又从重点问题“这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故事”上入手,然后围绕非同一般,从四个方面具体学习。使得课堂环节紧凑,学生能紧紧围绕重点来学习。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非常大,印象深刻。

三、找准切入点,彰显重点主题

重点主题的教学切入点非常重要,找准了切入点,整个课堂就会非常轻松,如行云流水。

教学《桥》一文时,王老师在教学“说一说”这个主题时,就以课文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为切入点。然后出示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故事”,然后从时间,环境,人物,写法等方面进行研读课文,使得思路非常清晰。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完全和平时所听过的课大相径庭,顿时激发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兴趣。

笔者在教学《自然之道》一文时,就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愚不可及”来切入,然后围绕这个问题组织教学。因此主题教学最关键是要找准课文的切入点,这就好比抓住了一条藤,接下来就是顺藤摸瓜。这样的设计也会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易于接受,而且条理非常清楚。如笔者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紧紧扣住关键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呀!多么奇特的民族呀!”切入,组织学生说一说“奇丽的景色”表现在哪,“奇特的民族”又表现在哪。学生就能迅速进入课文的重点学习中来。一堂课下来,学生都能理解重点的问题,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的切入点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那如何来找准切入点呢?

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如《猫》中,“课文哪些内容写出了猫的性格有些古怪?哪些内容写出了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样的问题既立足于文本,又关照了学生。学生顺着这一问既能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又能引发自身的探索意识,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一堂课有这么一两个问题就足够了。这样一来,课堂上不再是烦琐提问的干扰,而是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往对话。因此,切入点往往是课文的中心句,重点问题,也可以是教师对教材解读后的概括的一个纲举目张的问题。

课堂教学有了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师恰当运用课堂教学机智,通过精炼的过渡语言、评价语言、总结语言,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情感阶梯,一步步迈向情感高潮。

四、诗意拓展,突出重点主题的内涵

王老师在《桥》一文的教学中,就非常重视重点主题的拓展,升华了情感,丰富了内涵。讲到“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时,他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人们向南面跑去,疯了似的折回来,因为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人们又向东面跑去,又疯了似的折回来,因为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人们又向西面跑去,又疯了似的折回来,因为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这样一唱三叹地拓展,既突出了课文的环境描写,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情势的紧张,很快就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当学生读到写老汉的句子时,谈老汉的形象时,王老师妙语连珠,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好一個坚决果断的老汉,好一个坚持原则的老汉,好一个铁面无私的老汉,好一个父爱如山的老汉呀!这几个“好”字,一下就把老汉的形象概括出来了。这些都是在备课时,教师注重对重点部分的品味和咏叹的结晶。一次次拓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永久的印象,这难道不是有效的表现吗?如在四年级下册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里面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值得我们去挖掘,如:“为了画好金鱼,他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拓展:春暖花开的春天的每个星期天,他都到玉泉来;骄阳似火的夏天的每个星期天,他都到玉泉来;金风送爽的秋天的每个星期天,他都到玉泉来;冰天雪地里的冬天的每个星期天,他都到玉泉来。一来就是一整天,常常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因此,诗意的拓展,不仅能丰富课文的重点内容的学习,更能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题式”教学提升了课堂实效,能让学生进入教材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朗读、默读思考、复述、圈画、演讲、评说、讨论、辩论、表演、赏析、写字、小练笔等环节,每堂课安排几个主题,每个主题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时间,每一环节落到实处。因此“主题式”教学值得教师去学习和研究,能全面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秋凤.腹有诗书气自华——浅谈新课程下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17(28).

[2]许丽华.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05).

[3]钟远玲.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0).

[4]杨树亚.品读现代小诗——课外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2006(16).

[5]陆妍萍.基于儿童,见微知著——小学语文微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管窥[J].华夏教师,2020(21).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南麻街道办事处东高庄小学,淄博255000)

猜你喜欢
主题式教学实效提高策略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效益最大化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议“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餐饮服务教学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