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扬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在教学行为上的体现。“研学后教”模式下,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提问会让课堂这个主阵地彰显强大的魅力。文章主要从“备重难点,抓核心问题”“温故知新,抓衔接问题”“角色对换,抓自主问题”“凤头豹尾,抓吸睛问题”几个方面探究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旨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爱上语文。
关键词:研学后教;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在新课改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个性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进行“研学后教”模式下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广州市番禺区开展“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研学后教”以“研学问题”为核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问题成为课堂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在此之下,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势必成为高效课堂的抓手和助力。如何做到在语文课堂上切实有效地提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討。
一、备重难点,抓核心问题
课堂上核心问题的预设应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所以每堂课的教授,都应该做到有备而来。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是成功预设核心问题的前提。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想要一下子突破重难点是很难实现的,往往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结合重点和难点,设定好核心问题,并围绕核心问题预设几个针对性强的辅助问题。辅助问题和核心问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一诗中的主线是文中原句“不知木兰是女郎”,作者在塑造花木兰形象时就是围绕此条主线展开。笔者依据文章重难点,设定核心问题为通过详略来分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文章通过略写战争场面,详写战前、战后的生活画面,木兰恢复女儿装后的喜悦心情,重点突出木兰的女儿情态。同时也丰富了她的英雄气概,人物形象更加真实饱满。这一人物形象在得出结论前,学生不明白作者为何在情节详略上做这样的处理,陷入沉思。笔者预设了一个辅助问题,让学生找出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构思的。经过思考后,学生把注意力聚焦在篇末的“不知木兰是女郎”一句上,在这一辅助问题的追问下,学生对作者详细刻画木兰的女儿情态有了深入的理解,更准备透彻地把握好文章的重难点。
在现实的初中语文课堂中,课堂提问往往过于追求全面,教师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没有针对性地提问、频繁琐碎地提问、没有价值地提问、不加思索地提问,这样的提问会打破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时间,破坏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把握,会破坏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建构能力。长期下来,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利的。由此可见,让核心问题成为研学后教中课堂的中心,提纲挈领,牵一发动全身,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是极为重要的。
二、温故知新,抓衔接问题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广博的学科,基础理论和能力技巧很多都是相通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学过的知识点过渡切入新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夯实基础,更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教师可以顺利完成新旧知识的衔接。温故知新衔接性设计的课堂提问适合语文教学的不同体例和不同课型,如现代文和古诗文,复习课和新授课等,是非常适用于语文课堂的一种高效提问方法和途径。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点的相同之处巧设提问。
在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两篇写景散文《春》和《济南的冬天》中,《春》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的第一篇写景散文。这一篇课文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作者是如何绘春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写景方法的几个方面——感官、修辞、特征、表现手法来赏析。第二篇《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相同体裁的写景散文,写景方法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教授此课时,要把握好契机。通过回顾在《春》一课中讲授的写景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巧妙衔接过渡到新的文章中来,放手让学生完成核心问题的学习,以此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力军。
2019年,课外文言文被列入中考考点之一。由于时代久远,学生面对文言文教学尤其是课外部分持有距离感和畏惧感,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可以运用课内文言文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嫁接课外文言文教学,融会贯通,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整合迁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文的魅力。
三、角色对换,抓自主问题
“研学后教”模式下,学生研学成为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研学”是“后教”的地基,“研学”越是透彻,地基越是牢固,“后教”越是精彩。“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课堂上可以适时适当地对换师生角色,让学生自己预设生成问题。这样把课堂还给学生,会让学生眼前一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翻译一直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以往教学中,教师怕浪费时间,采用教师领着学生逐字逐句的这种“填鸭式”教学翻译。短期来看,初见成效,但长期下来,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学习文言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已有一定的储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卖油翁》篇幅短小,教师在教授文本翻译这一环节时就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翻译的方法,结合课文预习中的第一点让学生先不看注释读一遍课文,看看学生能读懂多少,把不懂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参考注释再次翻译,把疑难点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不了的学生大胆提出来并可以请求外援,组外的学生来解决,教师适时引导。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教师可以用抓住关键句、巧用背景、设置悬念、制造矛盾点等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问。
笔者在讲授课外文言文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文时,分析作者希望朋友裴迪淡薄名利、回归自然这一思想情感时,想让学生自己提出写作背景,于是笔者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多思曩昔携手赋诗”的翻译:多么思念朋友裴迪以前和我共赏辋川美景啊!学生生疑:“那裴迪现在去哪里了?”借助这一问题,结合背景,顺势利导,不仅有效解决疑问,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由此观之,针对不同课型互换角色,利用学生提出的个性问题,“放大”有效问题,借力给力,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解放思路,自主探究,以此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凤头豹尾,抓吸睛问题
写作文有六字箴言:凤头、猪肚、豹尾。考场作文在正确把握作文主题的前提下,只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在有限的阅卷时间内往往会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课堂提问也是如此,课堂导语的成功设计就如同打造完美的凤头,第一时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成功的一半,结合不同的课型,可以采用悬疑法、破题法、引述法、假设法、提问法。语文课堂注重人文性,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所以拓展延伸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就像美丽有力的豹尾,既是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又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为语文课堂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教师设计此环节要结合教学重心有更多的联想和创造,精心设计问题来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爱莲说》出自第四单元,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展现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爱莲说》的主题是作者借助莲花来赞美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歌颂自己身上彰显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此为基点,结合当下学生的情感价值培养需求,教师在拓展部分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在物质丰盈的今天,作为初中生的你们,结合自身实际说说怎样可以达到作者提倡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在教师提示的問题的引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开展讨论活动。教师在引导问题方向时可以将重点放在呼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有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得到有效培养。这也同我国当前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宗旨形成了高度的统一。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提问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有技巧的提问能快速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善学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高效提问的方式不只限于以上四种,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为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翠祥.如何让中学语文课堂变得有活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2]何雁翔.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浅析[J].价值工程,2010(29).
[3]陈玉红.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2(27).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执信中学,广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