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在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疼痛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0-04-11 09:57唐家斌李少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桡骨肱骨间隙

唐家斌 李少华

肱骨外上髁炎为骨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多发生于35~50岁男性,发病原因与腕部活动过度或腕部持重存在一定关联,采取有效手段进行疼痛定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关键所在[1]。既往临床多依赖触诊疼痛定位法进行疼痛定位,除患者抵触感较强外,部分患者还因难以准确描述具体的疼痛位置而影响后续治疗。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因可获取动态、连续的红外信息,并依据正常组织和异体组织之间的红外辐射差,测量温度分布情况而判断病灶范围与位置,为临床提供精准的治疗靶点[2],被逐渐应用于肱骨外上髁炎的疼痛定位诊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肱骨外上髁炎疼痛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笔者于本研究中将其与触诊疼痛定位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 (42.63±30.52) 岁,体重指数 (21.63±5.98)kg/m2;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 (39.59±28.38) 岁,体重指数 (20.84±6.75)kg/m2。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对比采用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χ2=0.009,P=0.92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年龄及体重指数对比采用 t检验,t=0.473、0.593,P=0.638、0.554,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受试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观察组患者符合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标准,且均为单侧患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2)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肌肉萎缩、凝血功能障碍、骨结核、骨癌、严重骨质疏松等疾病者; (2)患有严重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3)肘关节畸形、肿胀、脱位或有皮损者;(4)沟通障碍者; (5)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者。

2 方法

2.1 检测方法

将红外热成像室内温度调整为18~22℃,气流调整为0~0.5 L/min,湿度调整为50% ~60%;受试者进入红外热成像室内,保证其肘关节无负重、皮肤无汗液,并于静坐20 min后,采用上海真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红外热成像仪对受试者双侧肱骨外上髁后外侧、桡骨颈外缘、肱桡关节间隙与肱骨小头等测温点进行温度测定,通过标准黑体辐射温度计查看温度值 (图1-2)。

顺序按压观察组患者患侧肱骨外上髁后外侧、桡骨颈外缘、肱桡关节间隙与肱骨小头,寻找痛点,期间保证按压力度均匀。

2.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表示,采用t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1 -2 红外热成像温度测定示意图Fig.1-2 Schematic diagram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with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3 结果

触诊疼痛定位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78例患者中肱骨外上髁后外侧疼痛者64例 (82.05%)、桡骨颈外缘疼痛者59例 (75.64%)、肱桡关节间隙疼痛者43例 (55.13%)、肱骨小头疼痛者47例(60.26%),除1例患者触诊疼痛定位检查结果显示存在桡骨颈外缘及肱桡关节间隙两处痛点,而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显示仅桡骨颈外缘温度降低外,其余患者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均与触诊疼痛定位检查结果一致,考虑为该患者疼痛描述不准所致。

观察组患者患侧肱骨外上髁后外侧、桡骨颈外缘、肱桡关节间隙与肱骨小头测温点温度均明显低于健侧及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4 讨论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网球肘,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出现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为其主要发病机制,多表现为肘关节外侧持续性疲劳痛、酸痛、顿痛等,且可放射至前臂外侧、肩前部等从而使患者出现握物无力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3-4]。传统采用触诊疼痛定位法检查时患者主观性较强,对疼痛定位准确性较低,影响了患者的后续治疗。相关研究显示,急性炎症反应可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大量释放,诱导血管生成而促使局部能量大量聚集,进而在红外热成像上显示温度升高,而肱骨外上髁炎是局部组织微小创伤长期积累导致的局部慢性无菌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组织增生,微循环障碍,故在红外热成像上显示温度降低,因此,采用红外热成像定位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靶点可提高其准确性,改善预后[5-6]。本研究结果显示,肱骨外上髁炎组患者患侧肱骨外上髁后外侧、桡骨颈外缘、肱桡关节间隙与肱骨小头测温点温度均明显低于健侧及健康体检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除1例患者触诊疼痛定位检查结果显示存在桡骨颈外缘及肱桡关节间隙两处痛点,而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显示仅桡骨颈外缘温度降低外,其余患者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均与触诊疼痛定位检查结果一致。可见,红外热成像在肱骨外上髁炎的疼痛定位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表1 各组受试者各测温点温度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temperature at each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oint among all groups(℃,)

表1 各组受试者各测温点温度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temperature at each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oint among all groups(℃,)

注:两组受试者各测温点温度组间两两对比,其中与观察组患侧对比,a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ote:Temperatures of patients among all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pairs at each temperature point.Among them, comparison with the affect⁃ed sides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aP<0.05)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组别Group例数Number of cases肱骨外上髁后外侧Posterior and lateral sides of the external epicondyle of humerus桡骨颈外缘The outer edge of the radial neck肱桡关节间隙The humeroradial joint space肱骨小头Capitulum of humerus观察组患侧The affected sides⁃observation group 78 25.12±4.36 26.03±1.08 26.31±3.02 25.78±3.69观察组健侧The uninjured sides⁃observation group 78 28.26±2.57a 27.23±2.65a 27.63±2.62a 27.83±2.79a Control group 30 28.34±2.61a 28.02±2.76a F值F value 19.100 9.604 6.094 9.844对照组27.66±2.34a 28.11±3.11a P值P value 0.000 0.000 0.003 0.000

此外,红外热成像通过采集温度变化信息不仅可有效显示人体内异常热源的走势、形态、深度与分布情况,对疼痛进行准确定位,而且还可在机体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解除局部隐患,以利于临床早诊断与早治疗[7]。需要注意的是,红外热成像主要通过温度差值判断病变与疼痛部位,对疾病的定性诊断效果较差,需联合核磁共振、超声、X线等影像学检查手段给予全方位精确诊断[8]。

综上所述,红外热成像在肱骨外上髁炎的疼痛定位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桡骨肱骨间隙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间隙
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区域和安全区对比分析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