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勇
摘要:思政课一直都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科目,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基本课程,所以高中生应该在丰富的思政探究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认识,全面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促使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想方设法突出本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优化本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将从开发生活资源,促使学生自主反思;丰富学科实践,深化学生品德认识;完善人文关怀,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该如何突出本学科的思想教育作用。
关键词:高中思政;思想教育;突出策略
在过去,高中思政课学科一直都是围绕理论知识教学展开的,最为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学科考试中有优良的应试表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特点,无法真正改善学生的政治素养,也削弱了本学科的思想教育作用。后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变化,以及核心素养理念的普及,高中思政学科的思想教育作用备受关注,应该起到优化学生品德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切实优化学生的成长认识。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切实突出本学科的教学本质,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做好充足准备。
一、开发生活资源,促使学生自主反思
高中生虽然人生经历单纯,但是性格特点、价值观逐渐趋于稳定,无法被动接受超出自己人生认知之外的大道理,也愿意通过亲身体验去获得成长教训。对此,高中思政课教师必须要不断开发并整合生活资源,促使学生认真思考思政知识对于现实生活的启发与引导作用,便于学生自觉反思个人成长认识,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受益。
就如在“消费及其类型”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整理了一些关于冲动消费的新闻资料,借此设计了探究案例,让学生全面分析案例主人公的消费观。通过这些生活资源,高中生可以从各个案例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消费影子,使其自主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由此总结消费类型,客观分析每一种消费行为的利弊。其中,本班大多数学生都在家长的纵容下养成了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买东西从来不会看价钱,且追求一些品牌、限量版物品,無形中增加了家庭支出。对此,笔者就利用案例分析告诉学生要理性消费,不可肆意挥霍金钱,同时要懂得感恩与心疼父母,不要因为一己之私而增加家庭消耗,让父母的生活变得拮据。
二、丰富学科实践,深化学生品德认识
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便是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理论课程为中心的传统结构,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动手实践经验,优化学生的成长经历。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不断优化学生的品德认识,让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总结有效的人生智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就如在“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即本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文化体验活动,感受本土文化,向一些传统文化传承人了解各个文化的发展史,体会文化对于塑造自己性格、品质的作用。比如,有的小组以本地的民俗文化为主要调查对象,学习了一些民俗物品的制作方式;有的小组则以本地的建筑文化为主,切实调查了传统建筑所反映的传统思想与地域精神;有的小组则以本地的名人名事为主,搜集了地方人物的伟大成就与生平记事……。待各小组完成了实践调查任务之后,笔者就在思政课上组织了实践展示活动,丰富了文化交流,拓展了学生的文化思维意识,使其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到骄傲与自豪,自觉投身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事业中。
三、完善人文关怀,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人文关怀是优化师生关系,感化学生心灵的重要活动,可以让高中生在爱与温暖的包围下成长起来,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思政课的思想教育作用。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全面渗透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自主成长需求,用耐心、恒心与决心去帮助高中生解决成长难题,监督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意识与心理素质,不断优化本学科的育人质量。
为了不断优化高中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笔者会在思政课上落实人文关怀,让学生自主分享成长困惑,及时帮助学生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比如,有少部分学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害怕他人会超过自己。对此,笔者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智能优势,只有在丰富的合作交流活动中才能切实实现共同进步,所以学生不仅不应该“藏私”,反而要善于合作与分享,通过他人启发与帮助实现自我发展。
总而言之,在高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可以不断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改善学生的精神认识与品德发展,优化学生的人格与意识,对学生的一生成长都有积极影响。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全面突出本学科的思想教育作用,切实丰富学生的精神财富,让学生逐渐成长为高素质、高品德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秒.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探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2]孙莹,樊卫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政课研究综述[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3):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