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海琴
摘 要: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小学生接触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培养其人文素养、情怀最有效的途径,但是由于古诗词形式及遣词用句等方面与现代汉语相差很大,古诗词成了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很多教师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往往没有新意,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改变这一现象,如何提高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教育;古诗词教学;人文素养
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每个时代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唐诗、宋词、楚辞、汉赋等凝练地表达了当下时代的社会变迁、人们的真实生活、作者当时的心情。品鉴古诗词,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中国的变迁,与作者产生共鸣,并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博大精深。
一、学习古诗词的内涵与作用
1.学习古诗词的内涵
古诗,因其语言的凝练,意境的深邃,格律的优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灿若明星的瑰宝。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小学生学习古诗词,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勾勒其中的深邃意境,有助于学生们思想境界的拔高,加强对中华文化历史变迁的了解。同时,也正是因為古诗一句成画、字字皆情、形式短小的文体特点,其教学才更显深度与难度。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古诗词进行简单且枯燥地讲解,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导致学生无法领略古诗词中蕴含的美好画卷。
2.学好古诗词,有助于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首先,古诗词是数千年来无数名家留下的瑰宝,有李白汪伦的友情,有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如此等等。学生深入赏析古诗词,可以通过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他们忧国忧民、思乡以及各种复杂心情的表达,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其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华文化势必绕不开古诗词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能自身缺乏系统的理论功底,无法带领学生勾勒出每首诗词中蕴含的画卷,使学生觉得古诗词只是一些看得懂的字堆砌成看不懂的句子,令他们十分头疼。
二、小学语文促进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夯实理论功底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凝结的智慧,学生唯有通过学习古诗词,才能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品格、情操,才能真正被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所折服。因此,教师要想进行灵动、高效的古诗教学,使学生们在古诗学习中能领悟诗之志趣,感悟诗之意境,就要创选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该潜心开展研究,探讨如何想象、描绘诗歌的意境,进一步明晰古诗教学的基本环节,使其教学有章法可循,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控全场,了解所教古诗词中的难点、重点,并进行生动讲解。其次,教师可以创设出比较生动有趣、能够激起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古诗词,如“质问作者” “视觉化” 等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从宋词品辛弃疾》为例,教师通过抓题眼、比较、拓展的方法体会辛词妙处,词、人对照,受到辛弃疾爱国精神的熏陶。并对辛弃疾提问,诸如“你的国家现在发生了什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等。
2.根据学情,提出不同的教学手段
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深入广大一线教师们的心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堂活动设计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教学理念,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根据学情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案。首先,在中、低段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可以选择字词简单的古诗进行教学,树立学生的信心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对中、低学段的学生而言应该不存在很大的识字障碍,教师应该对其中的字词进行逐个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如,晓,我们可以组词破晓,即天亮的意思。通过这样,慢慢描绘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其次,教师对于中、低学段的学生采用结合插图、配乐创设情境,并以简笔画的形式表现诗意,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对高学段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比中、低学段的学生更强一点,教师可以采用巧用绘画、借助故事,再现情景的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古诗学习兴趣。如《长歌行》,学生可以描绘出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的太阳散布恩惠,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的景象。
三、结语
古诗词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髓,用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优美的格律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怀的提高,对古代经典文化作品的敬畏,皆需从古诗词的赏析中获取。唯有明白古诗词,读懂古诗词,才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广博以及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中国历史的辉煌之处。
参考文献:
[1]曾小霞.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36).
[2]陈晓云.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学段差异性研究初探[J].家教世界,2014,(2).
[3]王瑞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J].散文百家,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