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会获
每接一届学生,都会发现有不少人的作文是以排比句开头的,比如,写《故乡情思》,总会有“故乡是……故乡是……故乡是……”,或者“情思是……情思是……情思是……”这样一堆莫名其妙的句子,读得我一头雾水。
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人理直气壮地回答:“以前老师教的,老师说这样才有文采!”
有人不太好意思:“怕作文字数不够……”
于是,我专门用一节作文课来跟学生讨论“如何写好开头”的问题。
我先让学生翻翻语文书,再次琢磨一下“故乡情思”这个单元中的几篇文章——《社戏》《滹沱河和我》《藕与莼菜》《棗核》都是怎么开头的。
学生们再次仔细阅读了课文,果然有所发现。
他们发现,鲁迅先生的《社戏》先交代了迅哥儿每年夏天到平桥村住一段时间的原因,又特别写了这个村子的“小”,然后语义一转,点出这个地方对于“我”是“乐土”,后面所有的内容都扣着这个“乐”去写。
他们发现,《滹沱河和我》的开头用祖母的话把“我”和滹沱河相提并论,不但扣着标题中的“和”字,也让读者产生了好奇心:这个孩子与这条大河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发现,《藕与莼菜》的开头只有一句话:“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就这么一句话,全文的感情一下子就出来了。
他们发现,《枣核》的开头写远在异乡的朋友用航空信来嘱“我”为她带几枚小小的枣核,不但作者觉得非常蹊跷,读者也产生了好奇,迫不及待想读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我们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开头是做什么用的”。
有课文做例子,学生很快就归纳出了几点:开头是要告诉读者:“我”写的是“这个题目”而不是“另一个”。(扣题)开头可能会提一提正文要写的内容。(为正文设置关键语句)开头可以让读作文的人对这篇作文感兴趣,从而想要读下去。(设置悬念)
然后,我再请学生读一读以前倍受一些同学青睐、千篇一律的“排比段”的开头,自己看看能得出什么新的认识。读着这些句子,很多学生都在笑,还有的扮个鬼脸,表示不屑。我说:“发现了吧,这样的开头其实除了凑字数之外没有太大的作用,你们自己遇到这种开头的作文恐怕也不喜欢读下去吧?”
我又说:“要不,咱们试一试,就从修改开头入手,改一下你的《故乡情思》?”
这回,学生都很快地开始改自己的作文。
于是,我第一次从他们的作文中读到了简洁明了却又各具特点的开头:
从小到大,只要我一有时间,我总是会回到故乡去,因为那里有我最珍贵的回忆。(罗雨遥)
在回国的飞机上,品尝着原本不好吃却让人倍感亲切的中式机餐,忽然急切地想快点到家了。(褚嘉杰)
每逢春节,一般都会跟家里人一起回故乡,它不过是杭州郊区的一个小村子罢了,尽管风景不是那么秀丽,却是我眷恋的地方。(张天皓)
今年暑假,来到上海某杨梅园游玩,妈妈买了一篮子杨梅,好像是什么国外进口的品种。大家都赞不绝口。我却觉得,尽管杨梅的味道很好,却少了那么一点东西,我突然有些怀念故乡的杨梅了,特别是,那种在太爷爷门前的杨梅树。(陈妞)
小时候,外婆常带着我吃烤红薯,捧着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我的心也跟着温暖起来,我对红薯的热爱,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发浓厚起来。(施易辰)
……
终于不再有那种跟全文毫无联系又矫揉造作的排比句开头,他们自己和我都感觉舒服多了。
(作者单位: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