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在文字上的乐章

2020-04-08 09:28:54李滟鸿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爵士乐长句行文

李滟鸿

文学作品之美,一部分是通过其特定的韵律来实现的。村上春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序言中多次提到了“行文的节奏”,并进一步对其做了阐释:“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文章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韵律,会让人联想起优秀的音乐作品。”

季羡林先生也曾在《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中表达过自己对于行文节奏的看法:“写文章应当像谱乐曲一样,有一个主旋律,辅之以一些小的旋律,前后照应,左右辅助,要在纷纭变化中有统一,在统一中有错综复杂,关键在于有节奏。”而这,或许也是村上春树先生想表达的意思。

基于这样的理解,“行文的节奏”可以视为作品在文意表达和文字组织方面的一种节奏规律,或称韵律 。《了不起的盖茨比》整本书流动着行文节奏之美,仿佛一首爵士乐,轻柔却又饱含力量地倾诉着一个平凡却又伟大的人物的生平。笔者忍不住一读再读,并试图从其叙述手法、详略安排、语句表达等方面去寻访其韵律美的踪迹。

一、叙述手法中的韵律美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多种叙述手法,细细品味个中意趣,会感受到妙不可言的韵律之美。笔者对该书采用的叙述手法(顺叙部分除外)进行了梳理(见表1)。

表1:《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述手法

多种叙述手法的交替穿插,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节奏,它使得小说的行文变得变化多样而又错落有致。普通的顺叙描写会使文章节奏流畅连贯,但如果始终按照顺叙的时间线来描写,则会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采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手法,就会产生跌宕起伏之美感,让作品更立体更富有层次感。

二、详略安排中的韻律美

文章写得有详有略,详略相间,不仅能使主题突出,中心分明,而且能使文字浓淡相宜,错落有致,达到匀称和谐的境界。为了探析作者在详略安排上的用心,笔者把《了不起的盖茨比》全书9章分成了17个独立事件,并按照每个独立事件的叙事篇幅进行了梳理(见表2)。

表2:《了不起的盖茨比》17个独立事件的详略安排

*注:页码参照南海出版公司邓若虚译本。

一般而言,小说的叙事节奏是由故事时间与叙事篇幅的比例决定的。故事时间长,叙事篇幅短,则故事节奏快;故事时间短,叙事篇幅长,则故事节奏慢。控制叙事节奏的主要手法为详写与略写,表2的描述清楚地呈现出作者对于叙述节奏的把握。为了使这种描述更加直观,笔者进一步做了图1的分析与展示。

图1:《了不起的盖茨比》17个独立事件的叙述节奏

图1非常直观地呈现出作者对于不同事件描述的节奏,同时也反映出作品的详略分布状况:其中横轴是小说中几个独立的事件,纵轴表现的是描述每件事所用的相应页数。页数比较多的说明作者花了很大的笔墨,并且放缓行文节奏,详细描写了人物的心情、语态等,属于详写。页数比较少说明作者此处为略写,将其一笔带过。比如作者很详细地描写了盖茨比与黛西见面并且邀请她回家的全部过程,在汤姆和盖茨比为了黛西发生直接冲突的地方也花了很大笔墨,因为这些都是情节的转折和冲突点,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在描写尼克搬去西卵村时的经历,以及盖茨比之前的身份时,只是草草略过。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作者菲茨杰拉德对于全文节奏的把握似乎都是用详略相间的方式展开,这在小说的前半部分表现极为明显。从图1可以看出,起伏的波段代表着详略描写的交替,基本都是详写以后有略写,略写之后又会紧跟着一段详写。举个例子,前四个独立事件分别是:略写尼克搬去西卵村之前的经历与生活;详写尼克、贝克和黛西在晚饭时的互动;详写和汤姆见面并一起开派对时的场景以及随后发生的打人事件;略写夏夜的每个夜晚都能听到盖茨比家的音乐声,概括一周内盖茨比家发生的事。这种安排使文章的结构变得轻快明朗,好似跳动的音符和灵动的旋律,时快时慢,时而中速而稳重,带给读者一种跌宕起伏的节奏变化感。

三、语句表达中的韵律美

当我们进一步细读,会发现作者在微观段落的处理上,也很注意行文的节奏与层次,通过语句的长短变化,运用重复、停顿等写作手段,表达出了节奏感和韵律美。

His heart beat faster and faster as Daisys white face came up to his own. He knew that when he kissed this girl, and forever wed his unutterable visions to her perishable breath, his mind would never romp again like the mind of God. So he waited, listening for a moment longer to the tuning fork that had been struck upon a star. Then he kissed her. At his lips touch she blossomed for him like a flower and the incarnation was complete.

(译文:黛西那白皙的脸庞贴近他的脸时,他的心跳愈来愈快。他知道当他亲吻了这个女孩,并把他难以名状的憧憬和她短暂的生命气息交织在一起时,他的心灵就再也不会像上帝的心灵那样无拘无束了。所以他等待着,再倾听一会儿那已经在一颗星上敲响的音叉。然后他吻了她。经他的嘴唇一碰,她就像一朵含苞的花一样为他绽放了,这个理想的化身就此完成。)

这是英语原版里面描述盖茨比亲吻黛西的场景,这一段优美的描写特别深入人心。读完之后我们会发现,段落整体由长短句交错构成,长句节奏比较舒缓,短句节奏稍快。如,“his mind would never romp again like the mind of God(他的心灵就再也不会像上帝的心灵那样无拘无束了)”属于长句,“So he waited(所以他等待着)”属于短句,“listening for a moment longer to the tuning fork that had been struck upon a star(再倾听一会儿那已经在一颗星上敲响的音叉)”属于长句,而“Then he kissed her(然后他吻了她)”属于短句,最后“At his lipstouch she blossomed for him like a flower and the incarnation was complete(经他的嘴唇一碰,她就像一朵含苞的花一样为他绽放了,这个理想的化身就此完成)”又属于长句,这种“长—短—长—短—长”的安排很好地展现了这两种句子节奏的交替,时快时慢,给人一种读起来如流水般流畅的感觉。其次,内容表达上,这一段文字毫不拖沓,详略得当,每一句话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删掉其中的任何一句,这一段似乎就没有那么完整了,有很强的层次感。

四、韵律美与爵士乐之意象

前文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行文韵律美的分析,已让我们对作品之美有了很深入的理解。但是,笔者认为对该书韵律美的分析仅到此为止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种韵律之美背后的意象——爵士乐。

所谓意象,可以简单理解为“意”之“象”。“意”是内在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具体的物象。《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无处不在的韵律美的“象”之表达,实则是某种“意”之寄托。那么,到底是怎样一种意象在影响着作者去表达作品的韵律之美呢?

众所周知,该书写于一个爵士乐开始盛行的时期。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经济大萧条还没有到来;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大行其道。用菲茨杰拉德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他热情洋溢地投身到这个时代的灯红酒绿之中,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时代对浪漫的渴求,认识到表面的奢华背后传递的是人们的空虚和无奈,并用他的作品传神地反映出这些情绪。小说所描述的盖茨比的发迹史及他试图赢回旧爱的过程均鲜明地体现出“爵士时代”的时代特色与风貌,寄托着作者对这一黄金时代的追忆与反思。通过对小说时代背景和作者写作过程的了解,笔者感到小说的韵律感与爵士乐之节奏感的相契不纯粹是巧合。

爵士乐这种音乐类型的特点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音高、音色上的诸多变化非常有感染力;二是形成特殊节奏效果;三是拥有稳定的节奏,能激发听众情绪;四是自由、即兴。如果将爵士乐的特点与小说行文节奏进行对比,会发现两者的共通之处。如,爵士乐音高、音色富于变化且极具感染力,这点与小说谋篇布局的详略交错及微观语句的长短呼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出了强烈而特殊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而小说的浪漫、优美、轻快与爵士乐的自由、华丽、跳跃也似乎有着某种若有若无的连结,共同传递着那个时代繁华而浮躁的社会特点。

这本书也是一首爵士哀乐,揭露了美国人当时空虚的内心,同时也暗示表面奢华的假象必将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于1925年,处于经济繁荣期,随后不久便迎来了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故事结局,盖茨比作为这个时代投机的得利者,他的死就好似预示着这虚幻的经济泡沫总有一天会化为乌有,虚假的繁荣必将烟消云散。

行文至此,笔者认为小说的写作无疑是受到了爵士乐之节奏和风格的影响,或许连作者本人也沒有发现,爵士乐已然融入了他的血液,通过他的妙笔生花传递着不可言说的韵律之美。基于这种理解,《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仅是一部充满了韵律美的文学作品,它更似一部节奏明快、自由奔放而又悲怆凄凉的爵士乐章,奏响在20世纪的文坛上。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部)

猜你喜欢
爵士乐长句行文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学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9:08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论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黄河之声(2017年5期)2017-01-28 15:04:01
这样分析含同位语的长句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6
智 囊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
《爵士乐》中的“创伤重演”和“创伤消解”
掌上爵士乐
中华手工(2013年8期)2013-04-29 00: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