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语文思维是指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模式,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将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思想模式,对语文学习形成的方法和思想体系。近年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教师对语文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另外一个方面教师对语文思维培养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课程比较多,而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自我领悟的学科,高中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比较困难,并且相对其他学科来说,不同学生之间语文学科的成绩差距不容易拉开,因此,很多学生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少。近年来,虽然人们对语文思维和语文素养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根深蒂固,语文思维的培养并没有快速走上正确的道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有的教师对于语文思维的培养没有探寻到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再加上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语文思维的培养陷入了困境[1]。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1.创设教学情境,深化思维见解 情境教学法是教育领域非常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教学环境的代入感更强,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其中,更加深入到课堂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的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体悟和感受作者的情感,这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非常有利[2]。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活动来让学生真实体验,在情境中体会人物的情感,产生思想共鸣,深化思维见解。
例如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先圣孔子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孔子》,借助影片简要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孔子的生平和“礼乐理想”,以及子路、冉有、颜回等贤弟子的形象。在学习毛泽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的开幕词时,可以《开国大典》的情景片段引入教学,感受在这改天换地的时刻,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与喜悦!创设情境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并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2.巧用辩论式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 现代的教育理念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非常有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辩论赛,通过辩论式教学法来给学生提供表达观点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辩论中实现思维碰撞,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来看待事物。
以《阿Q 正传》教学为例,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阿Q 精神”,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来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联想,说出身边的“阿Q 精神”。此后,教师组织辩论“现实生活中精神胜利法是否值得发扬光大”,学生分成两个观点,一个是需要,一个是不需要,然后引导学生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说明理由,在辩论中进一步深化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在学习完《史记.高祖本纪》和《史记.项羽本纪》之后,亦可举行“项羽和刘邦,谁是你心中的英雄”主题辩论会,引导学生以辩证的方式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发散思维,从而对历史人物有更丰富的理解和认识。
3.科学设计探究活动,促进思维拓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些问题,科学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思维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3]。探究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有知识的学习都应该建立在探究的基础之上,而学生的思维发展也离不开探究,探究是拓展思维的重要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来思考、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学习知识,并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设计探究活动也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多设计一些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良好平台。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深化学生的思维见解,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此外还可以巧妙开展辩论式教学,在辩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