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饮食自我管理行为的长期影响

2020-04-07 08:00李冬静邢凤梅董春艳许淑健李艳丽
护理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饮食结构老年病糖化

李冬静,邢凤梅,董春艳,许淑健,刘 倩,李艳丽

(1.唐山市丰南区医院,河北063300;2.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居民饮食及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广泛流行[1]。而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对糖尿病病人实施烹饪实践课教育,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病人的生化指标[2]。饮食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病人的饮食行为干预至关重要[3-4],且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干预能获得和年轻病人同样的干预效果[5]。但自我管理干预存在时效性,即干预的效果随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弱[6],而自我效能可以强化自我管理行为[7-8]。因此,本研究对5年前开始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饮食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的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探讨其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方法的远期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唐山市某二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的5年前开始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饮食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的2型糖尿病病人,排除5年中已故及已处于卧床状态的病人,实际符合条件72例。干预组40例,对照组32例。72例病人年龄均≥60岁,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病程、治疗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调查内容

1.2.1 一般资料 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疾病资料包括糖尿病病程、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方式等。

1.2.2 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 采用2000年Toobert等[9]修改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包括6个子量表,本研究选取饮食行为子量表,问卷询问病人在过去7 d内从事以上活动的天数,并以此天数作为该条目的分数。单项评分>5.6分为好,单项评分4.2~5.6分为一般,单项评分<4.2分为差。

1.2.3 自我效能量表 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Lorig等[10]设计,包括症状管理、角色功能、病情控制等8个项目,采用1~10级评分法,分数越高代表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该量表有较高的信效度,4分以下为低水平,4~8分为中等水平,8分以上为高水平。

1.2.4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测定采用酶化学法,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色谱法。

1.3 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调查前对调查员统一进行培训,入户调查时采用统一指导语与被调查者一对一的进行调查,对填写困难的病人,由调查者根据病人的选择代其完成问卷填写,所有问卷当场收回,问卷合格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糖尿病病人饮食结构现状 结果显示,干预组在饮食结构选择上结构更合理,具体见表1。干预组62.5%的病人意识到糖尿病病人饮食应多样化,但要按食物交换份精确计算[11]。

表1 两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结构现状比较 单位:例

2.2 5年后两组老年病人饮食自我管理、自我效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老年病人自我管理水平、自我效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例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自我效能、并发症现况比较

2.3 5年后两组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比较 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糖尿病病人血糖比较(±s)

表3 两组糖尿病病人血糖比较(±s)

组别对照组干预组t值P例数32 40空腹血糖(mmol/L)8.03±1.04 7.40±0.72 3.003 0.004餐后2 h血糖(mmol/L)11.25±1.80 9.82±1.29 3.777<0.001糖化血红蛋白(%)8.27±1.75 7.17±0.98 3.173 0.003

3 讨论

本研究对5年前开始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饮食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的老年病人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发现,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干预的病人饮食结构现状较对照组病人饮食结构更合理。糖尿病病人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要求应减少主食量,适当增加蔬菜、水果量,并控制油脂、甜食的摄入,增加牛奶、精瘦肉、水产品、蛋类及豆制品的摄入,在控制饮食的同时保证营养的全面均衡。由表1可知,5年后干预组在饮食结构选择上仍优于对照组,除食用油、肉类及蛋类的食用外,两组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门诊老年病人在门诊接受的健康教育更多是强调食用油、肉类和蛋类的烹饪方法有关,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老年病人在这些方面得以重视有关。

国内有研究表明,在不同地区对老年糖尿病病人饮食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干预,均可以明显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及促进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达标[3-4,12-13],而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糖尿病病人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8]。但自我管理干预未有远期效果评价,评价时间一般都选择3~6个月[14-15],评价时间较长的也只在1年左右[16],时间相对较短。这可能与干预方法较繁琐,老年人不容易坚持有关。

国外有研究表明,专业人员对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的支持,有助于糖尿病病人更好地进行自我护理和血糖控制[17],这与本研究一致。由专业人员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糖尿病病人饮食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干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水平得到提高,血糖代谢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国外对44 181例糖尿病病人的研究显示,实际的自我血糖监测实践和推荐的自我血糖监测实践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18]。这与我国吴佳玲等[19]的研究一致,这表明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对糖尿病病人来说至关重要。

本研究将干预5年后老年病人饮食自我管理水平和5年前比较[11][5年前干预6个月后饮食自我管理行为得分(4.75±1.14)分]虽有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干预,使老年糖尿病病人在饮食上有彻底的改变,并能长期坚持,真正使老年病人知道即使得了糖尿病同样可以有丰富的饮食。

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饮食维度自我管理行为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20],这与本研究一致,干预组5年后病人血糖生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只要坚持,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能达到较理想的水平。

猜你喜欢
饮食结构老年病糖化
饮食结构对青少年肾功能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PICC围置管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贫血儿童家庭饮食结构及不良饮食习惯调查分析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Joseph F. Engelberger
调整饮食结构,促进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