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芬,刘 恋,周丰勤,王伟仙,李 玲,张 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430022)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及全国其他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且已出现儿童感染病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截至2020年1月27日24:00,全国确诊病例2 868例,其中湖北省确诊1 433例,死亡82例,武汉市为主要确诊和重症病例所在地[1]。武汉市以外地区的感染病例多数为与武汉市相关的输入性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发现的病例男女比例为1.16∶1;年龄中位数为49岁;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为3~7 d,最长不超过14 d[2]。鉴于对病毒的来源、感染后排毒时间、发病机制等还不明确,为更好地控制此次疫情,进一步加强对感染病例的早期发现、隔离和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我院设立了1个发热门诊和4个隔离病房,对接一个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为了更好地保障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运转,我院护理部充分调动全院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调配,第1批派护理人员300人支援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同时对即将进入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岗前培训,使支援护理人员的培养有制度保障、有方案指导、有计划实施和有标准评价,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完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
1.1 对象 培训对象为我院第1批支援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300名,分别来自感染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重症监护室等多个学科。
1.2 培训目标 ①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疫情报告、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传播方式、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医疗和护理知识。②熟练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并熟悉各种防护用品的特点、使用注意事项等。③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工作流程,规范穿脱防护用品流程。④熟练掌握穿戴防护用品时准确完成护理操作,如佩戴防护手套进行静脉穿刺输液。⑤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
1.3 实施方法 结合目前疾病及疫情特点,以目前医院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工作需求为导向,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方法,对支援护理人员进行前期培训。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个体的智能结构由语言、逻辑数理、肢体运动、视觉空间、人际交往、音乐节奏、自然观察及自省8种智能构成,智能存在形式是相对独立的,可从智能发展特点入手设计合理的教育培训实现人类个体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短期内达到培训目标的效果[3]。
1.3.1 培训时间 基本理论及操作培训3 d,后期通过微信群和培训平台不定期培训。
1.3.2 培训方式 为了更好地阻断传播途径,避免人员聚集,培训方式主要通过“317护”平台在线授课、科室培训及建立QQ群、微信群,进行群内交流、线上答疑。
1.3.3 课程实施
1.3.3.1 语言智能发展培训 每个线上群设立1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为感染科病房有经验的护士长担任;3名感染科骨干护士作为助教;1名心理咨询师,进行支援护士的心理疏导。进群第1天助教将病房现有个案病例放到群中,有意识地启发与鼓励护理人员通过提出疑问、抒发自我见解等行为拓展语言智能提升通道,护理人员通过相关案例对疾病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1.3.3.2 逻辑数理智能发展培训 讨论结束时给出相应问题,并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提出要求,引导护士在学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的思考过程中发展自身逻辑推理智能。
1.3.3.3 视觉空间智能发展培训 通过“317护”培训平台上传培训视频及实景操作,训练护士的专科护理技巧与形象思维能力。内容涵盖转运流程、收治流程、检验标本采样、治疗护理操作、可视对讲使用、污染物品处理、出院流程等内容。上传培训视频有回放功能,后期可反复学习观看。
1.3.3.4 肢体运动智能发展培训 各临床科室对支援护士进行防护服穿脱、呼吸机运用等相关操作的实景培训及演练。
1.3.3.5 音乐节奏智能发展培训 培训群中每日会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支援护士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指导护士尝试音乐放松自我体验活动。
1.3.3.6 人际交往智能发展培训 通过QQ群上传规范化隔离病房沟通实例视频,包括医护沟通、护理人员同事间沟通、护患沟通等内容,鼓励护士主动开展各类型沟通活动并给予点评指导。
1.3.3.7 自省智能发展培训 引导护士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在线答疑,给出中肯的建议与指导,推动其通过问题反思培养举一反三式思维模式[4]。
1.3.3.8 自然观察智能发展培训 通过在线提问法、在线分享等方式,为护士创造自然观察智能发展情景,使其逐步掌握对病人病情改变及护理需求的观察方式,提高自然观察智能水平。
1.4 效果评价 培训第1天首先使用问卷星对支援护士进行测评,了解基本情况,然后对3 d的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动态调整;操作根据网上视频学习防护服穿脱,进行自我初测。培训结束后,上岗前再次采用问卷星进行理论测试与病房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测评方法。理论测试问卷全部为客观题,病房操作考核为防护用品的穿脱,满分均为100分。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认识、提高个人防护能力、增强应对传染病的信心、有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及总体满意度5个方面。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应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
2.1 支援护士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支援护士一般资料(n=300)
2.2 培训前后支援护士理论和操作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支援护士理论和操作成绩比较(±s) 单位:分
表2 培训前后支援护士理论和操作成绩比较(±s) 单位:分
时间培训前培训后t值P人数300 300理论成绩75.56±7.22 91.33±3.02-27.31<0.01操作成绩85.21±2.17 95.12±1.24-29.71<0.01
2.3 支援护士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见表3)
表3 支援护士对培训方案的满意情况(n=300) 单位:人
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是一种综合多种现代化、互动性、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取长补短,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快速满足临床需要,明显提高护理质量[5]。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前后支援护士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援护士对培训方案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必须制订符合目前形势、临床要求的、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但由于疫情刻不容缓,时间紧迫,运用传统集体授课的培训方式会增加感染机会[6],且培训效果无法追踪,另外受到护士上班时间、交通禁行等限制无法开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培训模式能将培训目标明确地展现在培训对象的面前,带教老师能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与培训对象进行互动,不断完善培训方案,使支援护士深刻了解和掌握隔离病房专科护理知识和各种操作步骤,产生较为迫切的学习意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入职培训活动中,以各方面智能的整体提高推动专科知识技能的高效理解,最终取得了较好的专科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隔离病房要求支援护士必须以较快的速度适应临床的需求,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可提高支援护士整体护理素质与核心能力,协助其更快、更好地融入职业环境,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投入救治工作。培训中通过设计典型病例,将护理人员在隔离病区需完成的输液、采血、转运、出入院、污染物处理等工作,逐一设计进去,使护士获得更真实的感受[7],体会支援病区护理工作与普通病区的差异,进而做好自我调整,更新认知,为迎接实战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近年来,随着新发和传染性强的传染病的不断出现,护理人员不断参与其中进行救治与防范工作,相关知识的护理培训工作也成为新的挑战。本研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点,以及医院的实际情况,梳理总结我院在支援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护理工作中的思路,设计科学规范的培训方案,并融入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传染病护理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