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评价: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2020-04-06 03:37曹海永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价值定位表现性评价实践探索

曹海永

【摘要】为了让课外阅读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我们需要研读课标要求,明晰课外阅读评价的价值定位,进而探索阅读平台的更新迭代,彰显课外阅读测查与评估的正向激励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 表现性评价 价值定位 实践探索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特别能理解读书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因此当前我们要特别重视课外阅读的评价问题。课外阅读的评价,不是“贴标签”式的甄別和“三六九等”式的选拔,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课外阅读评价的课标要求

课外阅读的评价,要特别注意发挥测查与评估的正向激励作用,尽量消除负面消极影响。研究还是要基于“课标”,回到“课标”。在反复学习和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关于课外阅读的评价,确实只有这样一句话:“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方法和能力。”这应该是关于课外阅读评价的基本理念和核心要义,我把它称为“课标要求”。所以,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都在实践中尝试着“和而不同”的探索:比如让家长签字孩子已阅读多长时间,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比如组织“我喜爱的一本书”推荐交流会,了解班级学生阅读面;比如通过情景剧、故事会、演讲辩论、诗文朗诵、新闻发布等活动,展示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这些都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是行之有效、卓有成效的举措。

为什么要特别关注和强调课外阅读中的“表现性评价”呢?现在很多学校都尝试借助校园网,开发旨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检测课外阅读效果的网络平台。

可是我们往往发现:课外阅读的推荐篇目局限于经典文学作品,而且原来的阅读平台受当时的技术限制,学生答题系统里面的题型只能设计成选择题。学生读完一本书,答题全对得10分,错1题得8分,再错就不能通过了,系统会自动生成新的题库。这种评价方式最初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这种封闭、单一的评价,逐渐造成很多家长代替孩子答题、百度搜索答案代替阅读等违背阅读目的的“负效应”。

如何让阅读平台发挥正能量,促进和推动课外阅读回到本原,回到应有的样子呢?我觉得首先应该明确和清晰:阅读本来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也是我们课外阅读评价要努力和追求的方向。

二、课外阅读评价的价值定位

第一,阅读的感觉应该是好玩的,有意思的。我们小时候读书喜欢用薄纸描图,喜欢用蜡笔给书中的插图涂上五彩的颜色,喜欢给故事中的人物配图、配画外音,喜欢模仿书中的人物说一两句经典的台词……这才是阅读的样子。

第二,阅读应该伴随着思考,阅读应该走向深度。对于儿童阅读而言,读进去,世界就在眼前,因为文字是有张力的,思接千载、浮想联翩,才能让我们越读越智慧。深度阅读可以是批注阅读,即我们经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可以是追问式阅读、批判性阅读、比较性阅读。

第三,阅读的方式是离不开交流的,正如康德所言:“没有讨论的阅读是无趣的。”在我看来,读书交流就像催化剂,它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读书成果,产生“裂变”的效果,而非“两个苹果”的物质互换。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交流还将点燃学生更大的读书热情,从“有所知”到“有所不知”再到“好之”“乐之”,进而自觉自愿、乐此不疲地“有所读之”。

第四,阅读的视野应该是开放的。阅读是为精神奠基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我们要培养儿童的中国心、民族魂、世界眼、国际范儿,让儿童与世界、历史、自然、人类面对面,要特别预防和避免陷入“熟人社会”和“小富即安”的心态中。

三、课外阅读评价的实践探索

我们尝试对阅读平台进行系统升级,让课外阅读评价走向开放性、丰富性、动态性、交互性,重点聚焦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与批判性思考,通过表现性评价记录学生的阅读收获和体验,着力发展学生的阅读与思维能力。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实施:

第一,发动各科教师推荐书目,包括学生自主推荐,真正做到让学生“博览群书”,不仅有阅读的量,还要有阅读的种类、门类。同时根据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设置“男孩子必读”专栏和“女孩子必读”专栏。

【课标依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以六年级为例,我开出的阅读推荐书目在经典文学名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以下书籍:理财类《小狗钱钱》、亲子交往类《亲亲我的妈妈》、本土文化类《带一本书去南京》、中国历史类《上下五千年》、世界历史类《希利尔讲世界史》、人物传记类《林肯传》、艺术类《中外经典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第二,以表现性评价为突破,修改、完善阅读平台的功能设置,增加网络上传(图片、音频、视频、文档)、任务推荐和交流互评功能,开辟“主题贴吧”,打造一个“小读者群”的交互平台。构建阅读“共同体”、交流“话题圈”,让阅读交流成为一种常态。小读者阅读朋友圈,基本有两个层级:班级圈(以自然班级为序列)和书友圈(一本书就是一个交流圈),学生有相互点赞、发放“爱心豆”的权限。

【课标依据】“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我曾经撰文,指出“交流是比阅读更重要的事情”,教师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和评价:

1.阅读情绪表现:读到精妙处,忍不住拍手叫好;读到伤感处,止不住泪眼婆娑;读到激荡处,耐不住拍案而起;读到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开展“最萌读书表情”“最美读书姿态”等照片上传、网络评选活动。

2.阅读留言表现:设置“雁过留声”版块。鼓励学生“读有摘记”,读完一本书,进行经典语录交流赏析;鼓励学生“读有疑问”,晒晒各自稀奇古怪的问题,能让交流的水平和品质逐渐“水涨船高”;鼓励学生“读有体会”,将心得、体会、感言、读后感、书评上传,进行交流评比。

3.阅读活动表现:从班级层面上传资料、量化评比,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

第三,成立“童心阅读”团队,发动各科骨干教师推荐书目,并尝试设计以完成插画、小报、创作歌词、绘制阅读地图等丰富多彩的任务单。

【课标依据】“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以《兔子坡》这本书为例:我设计了这样一些任务单——

任务一:小乔治为新人家的到来创作了一首歌,你能为兔子坡的小动物们也创作一首歌吗?尝试把歌词写下来,并唱一唱,录制成音频上传哦。

任务二:《兔子坡》这个故事很精彩,迪士尼的工作人员打算把它拍成电影,但是人物形象还没有确定,里面的小动物们都个性鲜明,你能设计几个小动物的卡通形象吗?设计好后,不要忘记着色美化,拍照上传。

任务三:兔子坡曾经杂草丛生、令人生厌,但是搬到这里的新主人,却为小动物安排好了生活区域和植被。请你根据书中的描述创作一幅兔子坡的动物生活区域及植物分布图,可以用文字或彩色手绘的方式,来表达你的设想,并把最终的文字或者图画上传。

当然,像这种基于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任务单,也可以从教师单向设计走向学生共同设计。

如何让课外阅读评价更有效?毫无疑问,这样的研究永远在路上,正在进行时。课外阅读评价,是一件用力而缓慢穿透硬木板的工作,它同时需要激情和眼光。怎样让阅读成为“悦读”“越读”?如何根据PISA测试中男女生阅读成绩平均值差异明显的问题来调整和完善我们的课外阅读评价?还有很多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相信大家能探索和找寻到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价值定位表现性评价实践探索
高职英语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及其创新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论我国传统道德的诚信规范及其现实价值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