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立体化教学的构建

2020-04-05 18:51章莉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2期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小学音乐传统文化

章莉

[摘要]教师可以少先队活动中的传统文化为源,构建立体化的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融合戏曲,构建更快乐的音乐教学;融合书法,构建更丰韵的音乐教学;融合诗词,构建更美好的音乐教学。通过融合教学,彰显音乐教学的人文之美、情韵之美、生命之美。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传统文化;小学音乐;立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45-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音乐教学不应是纯粹的音乐教学,而应是多元融合的教学,如融入诗词、书法、戏曲等元素。因此,我将少先队中的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之中,以队活动中的传统文化为源,构建立体化的音乐教学之中,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收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一、融合戏曲,构建更快乐的音乐教学

戏曲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其中京剧被誉为国粹。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所以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导致戏曲的学习日渐式微。因此,我有意识地将戏曲融入音乐课堂中,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建构更快乐的音乐教学。

戏曲走进音乐课堂,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模仿一些名家名段的演唱,而是通过学习戏曲的唱、唸、做等基本表演技能以及有趣的动作、表情、声调,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接触、学习一些经典作品,了解一些传统文化,体验国粹的魅力。例如,教学《学戏曲》时,学生对京剧中的脸谱比较感兴趣,于是我先给学生介绍脸谱的色彩意义、脸谱与人物的关系,再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即生、旦、净、丑,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唱脸谱》。通过京韵京腔的戏曲,让学生深刻体验京剧的韵味,即京腔、京韵、京味,引导学生认识唱、唸、做、打等技巧。在学生对京剧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后,引导学生学习京剧就水到渠成了。这样教学,既使学生通过京剧的学习,为少先队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又丰富了学生对戏曲的认知,懂得音乐包括众多的艺术形式。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每当我演唱一段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经典戏曲时,学生的戏曲学习热情都非常高涨。如我和学生在少先队活动中相继排演《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穆桂英挂帅》等戏曲节目,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融合戏曲进行音乐教学,就要做一个有深厚音乐素养的教师。如果教师的音乐爱好比较单一,不喜欢戏曲,那他怎样将戏曲融人音乐教学之中呢?又怎能排演出少先队精彩的戏曲节目呢?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拓展音乐爱好、音乐视界。只有这样,融合戏曲进行音乐教学才会成为可能。

二、融合书法,构建更丰韵的音乐教学

除了将传统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外,我校还展开了书法教学活动。在我国古代,书法、绘画(主要指国画)与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张旭的草书就可以看成是一种舞蹈等。将书法引入音乐课堂,能建构更丰韵的音乐教学。从表现形式来看,书法是一种空间艺术,而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从表现手法来看,书法是用线条、墨迹等来完成的艺术,而音乐是用节奏、旋律等来完成的艺术。其实,书法、音乐都是艺术家心灵、情感的表现,两者气韵相通、灵神相系、意象相连、意境相通。

例如,在欣赏乐曲《高山流水》后,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米芾、张旭等的书法艺术:“其笔意奔放,飘逸超迈;其线条‘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山回路转,不可端倪;其用笔节奏变化,令人体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艺术趣味。书法艺术,就是线条的组织,就是通过线条表现……”乐曲《高山流水》所描绘的层峦叠嶂的山峰、汹涌澎湃的流水以及朦胧的云雾缭绕等,都可以在书法的线条中获得想象,通过线条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感受到乐曲旋律的优美。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整体聆听乐曲,在学生对整首乐曲有了初步感知后,再引导学生分段细听:“其中,引子部分描绘了云雾缭绕中山峰的忽隐忽现;第二部分用轻快的节奏、清澈的泛音将泉水从远处山路流经松柏的画面展现出来,仿佛浮现于眼前;第三部分用移高八度的重复并与前一段对比,从而结束第一部分。”通过音乐与书法的融合,学生明白了音乐、书法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都是用来表现作者欢快、喜悦、忧愁、愤怒等情绪的,正所谓“音乐是有声的书法,书法是无声的音乐”。将书法融入音乐教学中,使音乐与书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上述教学,通过音乐,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书法;反之,通过书法,学生也能更细微地感受、体验音乐。在少先队书法活动中,我们也播放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品格以及“巍巍”“洋洋”的高远志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发掘音乐、书法的共性,助推学生的欣赏活动,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刻。

三、融合诗词,构建更美好的音乐教学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历程中,诗词与音乐是相互交织的,音乐因诗词而存在,诗词也为音乐而创作。融合诗词,可以构建更美好的音乐教学,使学生在诗词中体验音乐的旋律,在音乐中感受诗词的意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少先队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伴随音乐吟诵诗词,引导学生进入诗乐一体的境界。

例如,在少先队活动中,学生借用“古今送别第一曲”——《阳光三叠》,排练现代版的《送别》,原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吟诵诗词,体会诗词中的离别之情。如一句劝酒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既委婉含蓄,又真挚感人。不仅如此,在学生吟诵、歌唱的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离别的背景展示出来:“朝雨打湿了细细的泥土,客舍的青砖绿瓦被雨水洗刷得焕然一新……”在乐曲的聆听、诗词的吟诵之中,学生融情入景,体会到一种无奈之情、伤感之情。这里,我让学生分段聆听,感受、体验歌曲中前半段与后半段旋律的区别:前半段主要是“起”与“承”,起(呈示)——“渭城朝雨浥轻尘”,承(巩固)——“客舍青青柳色新”;后半段主要是“转”与“合”,转(变化)——“劝君更尽一杯酒”,合(結束)——“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感受、体验,有助于学生认识乐曲的节奏、旋律与诗词的韵、辙、抑、扬、顿、挫等的内在契合。

在少先队活动中,教师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又有利于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因此,教师应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声音表达情感,体会诗词中的韵味。另外,将诗词与音乐相融合,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诗词理解歌意,用音乐解读诗词,使学生明晰诗词与音乐之间的内在关联。音乐教学中有了诗词的融入,学生的活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更加凸显了少先队活动的育人价值。

总之,教师以少先队活动中的传统文化,如书法、戏曲、诗词等为源头,建构立体化的音乐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审美理解、文化理解。通过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融合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音乐的人文之美、情韵之美、生命之美,使传统文化在少先队活动和音乐教学中得到传承。同时,通过渗透传统文化以及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可以更加丰富音乐教学的形式,使音乐教学更加有趣、更加精彩。

(特约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少先队活动小学音乐传统文化
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插上雏鹰的翅膀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例谈少先队活动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