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全,裴振红,王清云
(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6750)
垂体后叶素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剂,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在内科临床上有“止血钳”之称,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咯血、消化道出血或妇科疾病引起的出血,其能减少脾静脉及肠系膜静脉血流量,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1]。该药对于肺癌合并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能够缓解病人的各项症状,安全性高[2]。但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几乎每个病人或轻或重的都有表现,常见的有腹痛、腹泻、心悸、低钠血症等,因此,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慎用,本次主要报道临床工作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后出现的皮肤坏死1例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患者中年男性,40岁,因咯血3 d于2019年5月1日入院,为少量到中等量咯血,入院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止血后仍咯血不止,调整为垂体后叶素持续泵入(5%葡萄糖注射液30 mL+垂体后叶素60 U),穿刺部位为右手背部血管,应用针管回缩式留置针,应用后患者自觉局部血管疼痛,1 d后仍间断疼痛,局部皮肤未见改变,给予更换左手背血管进行穿刺,输液过程中无渗出、红肿,自觉穿刺部位疼痛,1.5 d后患者左手背皮肤由浅红变为暗红,局部无水泡,并逐渐变黑(图1),面积约2 cm×3.5 cm,遵医嘱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敷与(利多卡因5 mL、生理盐水4 mL、地塞米松1 mL)组成的溶液交替外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换药、抗感染处理,加上患者局部接触水等原因最终创面逐渐化脓感染不能愈合(图1),经清创植皮术后愈合。
2.1 ①增强护士责任心,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输液情况,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③因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液回流缓慢,更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坏死,尽量选择上肢,粗直的大血管或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④用药前告知药物副作用,取得病人同意,加强护患沟通,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及早发现患者的不适;⑤提高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在皮肤轻微发红或局部皮肤苍白疼痛时,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2.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养成无菌观念,选择选择弹性好、粗直的静脉给药,尽量不用手背细小血管及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回流缓慢,导致药物对血管刺激时间更长[3]。
图1 病例图片
2.3 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特别是夜间(光线差,观察皮肤变化不明显),询问患者的感受,出现疼痛、肿胀、皮肤发红或穿刺部位呈条索状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停用,避免出现24 h在同一根血管泵入高浓度药物,并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如果发生局部皮肤水泡,可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位强力抽吸,尽量将外渗液抽出,用25%-50%硫酸镁湿敷[4],并给予酚妥拉明注射液10 mg加生理盐水10 mL配制的溶液湿敷患处或给予生理盐水5 mL+地塞米松2 mL+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混匀后外敷以减轻局部水肿疼痛,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垂体后叶素引起临床不良反应较多,如腹痛、腹泻、头痛、心悸、低钠血症等为最常见。临床药师参与分析垂体后叶素发生低钠血症的原因,协助医师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能使患者咯血症状好转,血钠水平恢复稳定,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5]。临床工作中也可以联合硝酸甘油针使用,以减轻局部血管收缩反应。用药之前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该药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疼痛、心悸、腹痛、腹泻、头痛等副作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护理上加强巡视,避免药液外渗引起更大的不良反应,加强责任心,勤观察,询问患者自身感觉,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师,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或外渗引起不必要的以医疗纠纷,一旦出现皮肤坏死,应及时请普外科或烧伤科医师会诊协助诊治,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血管,减少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