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低段说明性课文教学探析

2020-04-02 08:24田翠云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说明性低段情趣

田翠云

统编教材一、二年级课文中出现了不少说明性文章,用“说明性”来定位这些文章,主要是因为它们与真正意义上的说明文有一些区别。对于低段的说明性课文,在内容表达上相对平实、简单,与学生喜欢的故事性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是不是需要教学说明方法、要不要与其他课文进行区别呢?也就是低段的说明性课文该怎么教学就成了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有效把握的问题。

一、低段说明性课文要教得有情趣性

对于低段的说明性课文学习,在关注文体意识的前提下,需要设法挖掘出课文中的情趣性,努力吸引儿童走进知识的殿堂,越读越爱读,渐进喜欢上说明性课文中独特的知识芬芳,乐而忘返。

1.关注文体意识,让课文散发知识芬芳

为适应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在低段说明性课文中,大多数能够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其中的知识童话就是一种儿童喜爱学习的课文,像《小蜗牛》《要下雨了》《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课文都是借助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外衣来装扮特定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故事的趣味性中来学习知识,进而使相关知识因为趣味吸引学生并以童话故事的形式保存在学生记忆中。学习这样的说明性课文,童话只是一种外在形式,知识的明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如教学《要下雨了》,课文是以小白兔作为主要人物来串起故事的发展,但聚焦的知识点是下雨之前一些小动物(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的变化;反过来说,就是小动物如果发生一些变化(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可能会预示着要下雨了。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能够了解或学会观察这种与气象有关的生活现象,那么这篇知识童话的学习目标就达成了。

2.抓住好问特点,让课文充满情趣味道

低段说明性课文中都会出现一些知识性内容,如果将其提取出来直接教给学生,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好问好奇的特点,在知识点上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产生在探问中学习的情趣。如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文主要介绍在野外如何判断方向的方法——寻找“天然的指南针”。教学中,教师需要排除迷路时的常见求助方法如问人、报警等,将迷路设置在看不见人、没有通讯工具(信号)的情况之下,让学生先想想自己有没有什么好办法,然后再让学生进入课文之中寻找适合不同情况的方法;再让学生互相问答在哪一种情况下怎么办,学生的学习会更具情趣。

二、低段说明性课文要学得有生活味

低段说明性课文也是一种以介绍某一知识或某一物品为主,与学生平时的学习内容比明显缺少趣味性,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产生共鸣感。如何让学生进入这样的课文学习呢?需要教师努力把课文内容变成学生身边可以感知的事物,让课文融入学生的生活,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说明性课文时,体会到其中的生活味。

1.抽象的事物变成可感知的事物

低段课文中,一些说明性课文所介绍的物品,多数都以结果的形式呈现,这种结果看上去是具体的事物,但背后的形成过程就成了一种抽象的东西,学习时需要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手段来引导学生感知和体会。如《千人糕》一课,主要是通过吃千人糕时孩子好奇地问引发介绍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其中每一种原料都追溯其源头,而那些是孩子根本看不到的情形,再加上有些地区的学生不知道千人糕是什么样子,整个课文的内容就显得有些抽象的意味来。對此,教师可以选择学生都很熟悉也非常喜欢吃的一些物品如饼干、蛋糕等,先引导学生弄明白它们是由哪些东西做成的,再想想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并用课件加以呈现,给学生有直观具体的感觉,然后让学生对照课件试着说说这些物品的制作过程。学生以熟悉的生活化的物品制作的相关情形来理解,就有一种熟门熟路的感觉。

2.模糊的事物变成清楚的意思

由于说明性课文中的语言都比较简洁,追求朴实的效果,低段学生难以适应这种语言风格,毕竟离开了形象性的语言低段学生理解起来反而有难度。如学习《最大的“书”》一文,课文中把雨痕、波痕、矿物都看成是字,这对学生来说就难以理解了,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字都是有具体笔画组成的,就存在于他们的书本上;大自然中的文字这个概念在他们的意识中就是很模糊的东西。教学中如何化解这一难题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山、石、水、火、竹”等字时,课文中出现的就是图画形状,懂得有些汉字就是由图画演变得来的,而那些留存在岩石之中的雨痕、波痕、矿物等,也就像是大自然画在上面的图画一样,能够表达出一定的意思,具有字的效果,所以被看成是大自然中的文字,这样那些本来比较模糊的事物就变得比较清楚了。

三、低段说明性课文要学习语言文字

即使是低段的说明性课文的学习,虽然需要适当关注文体意识和知识性内容,但本质上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在低段说明性课文中,有不少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还有一些具备特点的句式,哪怕是一些平实的语句,其间都有值得挖掘的语言学习价值,适宜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

1.在朗读中学习语言文字

低段的说明性课文同其他课文一样,也需要开展朗读训练,在朗读中慢慢品咂感悟说明性课文的语言滋味。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课文中通过对话来逐个表达青蛙的外貌特征,让小蝌蚪遭遇不同的情形,就显得十分有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读出鲤鱼、乌龟介绍外貌和小蝌蚪按图索骥误会的情趣,学生读着读着,慢慢就懂得这种经历误会才能获得真相的语言表达之趣。

2.在词语中体会语言文字

低段说明性课文一般是利用介绍客观性事物向学生渗透科学性知识,因为涉及科学性,课文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选择词语、准确表达意义。对此,在教学中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或关键词语,适当进行比较品析、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等方法来学习课文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特色。

如教学《雷雨》一文,课文在介绍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物中描绘了一场雷雨的情形,其中有一些词语用得十分精彩。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中的“压”,好像乌云是一块巨大的盖子不停地下降马上就要压着地上的一切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突出了小蜘蛛的智慧和灵巧,与“掉”“跳”相比,蜘蛛本身的特性得到了体现,“垂”是有蜘蛛丝连着的,既轻快有稳妥。这样体会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就能不断地提高语言文字运用水平。

总之,低段说明性课文的学习,从文体意识的角度看只需要适当关注即可。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看,也是以积累和适当运用为主。这一切既符合低段课文学习的普遍要求,又有意识地为进入高段学习说明性课文作有效铺垫。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店埠学区中心学校(231600)

猜你喜欢
说明性低段情趣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策略
多重关联落实说明性文章教学
爱情趣数字
说明性讲述在大班建构游戏分享环节的运用
小学中低段“语用”型作文教学的运用策略
以“三个维度”说明性文本的阅读价值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巧用文本资源指导低段梯度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