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磊 陈倩
摘要:在高校课堂中“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又是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释了“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纯然联系,凝练了民族地区高校课堂中“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在主体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三方面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行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相长的价值实现路径,即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均衡优化配置;加强校际协同,构建高校教育文化交流生态链;形成和完善教育培训与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有效教学;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0-0089-03
多年来,民族地区高校在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与资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办学理念与办学风格。但仍然受到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一些公共教育资源在分配方面对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倾斜力度不够,而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发展相较于发达地区发展的滞后,也使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较低,影响了学生受教育的层次。因此,积极促进民族地区高校“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开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全面提升实现学生复合型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提出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1]。
近几年高校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直贯彻着一个明确的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教学”与“學生学习”是教学的双边活动,既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教”和“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学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是教学的终极目的[2]。国外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教要服务于学,学要长于教”。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总体学习能力较差,教师教学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实验室硬件措施等与发达地区相比滞后,突出表现为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不够,即“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因此,从价值实现角度研究民族地区高校“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将有力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进而实现我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和均衡发展。
一、“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内涵与关联
“有效教学”一词频繁出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教学发展史上[3]。中国古代早期很多教育书籍中贯彻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如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推动其发展的代表人物是巴班斯基。由此,可以将“有效教学”定义为依赖于创造一个促进和支持所有学生学习的优良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学习是学习行为发生者——学生,基于自己生存的需要、基于同伴竞争的需要、基于个体兴趣的需要以及基于人生理想、目标实现的需要而进行的学习。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是有效的[4]。中国古代关于学习的诗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对教师“有效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效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的内涵与关联体现在多个方面[5]:(1)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2)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3)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4)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5)通过对话进行教学。
二、民族地区高校“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价值取向
1.民族地区高校“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主体性价值。从教育是培养人的本质诉求出发的,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归结到人的发展,无论是教师的“教”或是学生的“学”[6]。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为了让学生学而有效,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进而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只有围绕“人”这一主体,实现其主体性价值,才不会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在高校谈“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2.民族地区高校“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地域性价值。民族地区高校依托地域特色在办学方面有鲜明的独特性,从民族地区的发展看其高校的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7]:(1)特殊性。我国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的教育政策在制定上必然符合本民族的背景与特点。因此,在民族地区高校的教育中,双语教学一直是独特性的存在,专业设置上有体现地域风貌的研究院,在课程设置上也有不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结合。(2)滞后性。由于历史与地理环境的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普遍滞后,其地区的自然条件成本与区域条件成本与发达地区有显著差距,造成了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稀缺且分配不均衡。(3)灵活性。民族地区普遍经济比较落后,不同于东部发达地区,且风俗习惯差异性较大。因此,在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条文内容中规定的条目政策相对灵活,有一定的自治空间,与地方政策结合严密。同时随着对西部等落后地区扶持力度加大,其教育有质的飞跃,与发展地区高校的交流加强,民族地区高校的发展政策、目标、定位也应不断调整与增补。基于此,在“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上应充分考虑民族地区高校的地域性价值因素。
3.民族地区高校“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时代性价值。民族地区高校相较于发达地区的开放程度是较为闭锁的,时代性价值体现不明,导致其教育理念与教育体制不能与时俱进地调整,贯彻“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方法与措施时效性不强,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不突出[8]。从民族地区高校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高校间的教育文化与理念互通互鉴的交流缺乏。(2)管理者和教师对创新教育的意识不足。(3)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当今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背景下,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借助一切最新资源更加高效地学习。
三、民族地区高校“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价值行为
1.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价值行为。教师是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向导,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出相关实例,提供信息资源,运用认知工具、合作工具、社会情景工具,通过交互学习和群体学习,使学生主动探究,获得完善的认知结构。学生通过教师的授课,有收获,有成就感,最终对该课程感兴趣。研究发现,对于民族地区高校来说,“有效教学”的教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点[9]: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反馈与调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师生相互尊重、专业素养较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相互沟通、相信学生、参与学生、帮助学生。
2.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有效学习”的价值行为。“有效学习”是解决学习内容无限性和学习时间有限性这一基本矛盾的重要途径[10]。研究表明,胜群力等从学习动机角度提出的有效学习取决于以往的学习体验及现有学习情境提供的诱因;尔夫·泰勒从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及学习行为方面将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归纳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清晰的学习目标、适宜的学习任务、学习者解决问题的信心、奖励和反馈、不断地练习和学习迁移等;邵瑞珍等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考虑,认为有效学习包括外部条件(主要指教师提供的信息)、学习者原有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三个必要条件。因此,当学生出现以下现象时,有效学习就奏效,主要表现在积极和有目的的参与重要的问题和活动、原意尝试新事物,以常规和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讨论和反思。
四、民族地区高校“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价值实现
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均衡优化配置,是落实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一步[11]。纵观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尤为落后,只有补齐民族地区高校教育这块短板,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
加强校际协同,构建高校教育文化交流的生态链是秉承促进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理念,其本质是高效教育文化的互动。文化互动是动力学提出的概念,内涵是聚焦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种种关联,在相互尊重和共同对话的基础上建构资源共享的表达,帮助个体在理解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之上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进而获得多元文化参与互动的能力,目的是超越被动文化共存,实现多元文化发展。
在民族地区高校内部教育系统中,形成和完善教育培训与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是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的内驱力,是民族地区高校自身发展的关键维系。教育培训重点在于对教师的职后教育培训与发展,目的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发展提供平台与帮助,对教师职后发展规划提供指導,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行规范,鼓励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平衡教师教学与科研任务,缓解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与职业晋升的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则是落实在评价管理体系中,严格把关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尺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尺度,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分析与质性分析相结合,形成科学的评价观,让评价成为师生自我诊断、反思与提高的依据和动力[12]。真正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五、小结
对于民族地区高校而言,“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不仅表现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在未来学习和职场需要的各种自学能力。为了促进“有效学习”,实现“有效教学”,教师教学要从单一式的讲授模式向师生互动的模式转变;学生学习要从被动的听讲到主动的探索转变;学校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社会教育责任从教师负责学生向学生自我负责转变;对知识的认知从被动的灌输向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知识进行分析、理解达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是当前民族地区高校教育教学课堂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学改革。当前民族地区高校深入全面地开展教师“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效学习”方面的研究,是提高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大突破,如何在内容、形式、方法和模式上全面落实改革内容,是今后本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段乔雨.有效教学:一种历史发生学的认识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1):58-62.
[2]罗祖兵.有效教学的过程性阐释[J].教育研究,2017,38(09):99-105.
[3]高艳丽.高校本科课堂有效教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4]沈海玲.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的课堂有效教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4):122-125.
[5]陈云奔,刘东华.有效教学:概念澄清与研究定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6):50-53.
[6]晋银峰.翻转课堂:从有效教学到优效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3):166-168.
[7]刘永和.“有效教学”的时下特征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6,(01):22,89-90.
[8]肖庆华.有效教学的异化及其伦理视野[J].教育研究,2017,38(11):117-123.
[9]马培安.高等职业院校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基于理解与实践的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2):5-9.
[10]张潇竹.高校思政课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有效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7.
[11]丁慧,崔国范,王亚男.应用技术型大学高等数学有效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9):173-176.
[12]张姝.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J].鄂州大学学报,2018,25(01):81-83.
An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Effective Teaching" and "Efficient Lear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thnic Areas
JIA Jian-lei,CHEN Qian*
(Qinghai University,Xining,Qinghai 810016,China)
Abstract:In the classroo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ffective teach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are interrelated and interdependent.The premise of students to "effectively learn" is that teachers carry out "effective teaching".The ultimate goal of "effective teaching" is to realize students "Effective learning".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ain the pure connection between "effective teach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and condenses the "effective teach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thnic areas in the subjectivity and regionality.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value behavior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times,from the macro,meso and micro perspectives,put forward the value realization path of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ethnic areas,that is,coordina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promoting the balanced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public education resources;strengthening inter-school coordination,construct an ecological chai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orm and improve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education,training and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thnic areas;effective teaching;effective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