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上肢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人群。而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久,且常引起腕关节损伤,若未给予及时有效治疗措施,将引起慢性疼痛、前臂肿胀等,甚至影响手部功能[1]。临床常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具有一定疗效,但容易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手的极度肿胀,可能导致骨折延期愈合或不愈合[2~3]。四黄散方剂出自《疡科选粹》,具有消肿止痛、祛风除湿功效,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本研究采用四黄散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0 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68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男13 例,女21例;年龄60~81 岁,平均(68.56±4.02)岁;左侧骨折16 例,右侧骨折18 例;轻度骨折12 例,中度骨折16例,粉碎性骨折6 例。观察组男14 例,女20 例;年龄61~82 岁,平均(69.12±4.26)岁;左侧骨折17例,右侧骨折17 例;轻度骨折13 例,中度骨折16例,粉碎性骨折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病理性、陈旧型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取仰卧位,若骨折远端向尺侧及掌侧移位,选择屈曲型;若骨折于桡骨远端松质骨处,选择伸直型。屈曲型:拔伸牵引纠正重叠移位,拇指推远端向尺侧,再两拇指放于远端掌侧并推向背侧,余指抱骨折近端拉向掌侧纠正侧方移位,同时助手背伸腕关节。伸直型:拔伸牵引纠正重叠移位,两拇指推远端向尺侧,再两拇指放于远端背侧,余指抱骨折近端,拇指推远端向掌侧,余指拉近端向背侧纠正侧方移位,同时助手屈曲腕关节。完成复位后使用小夹板给予固定。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黄散外敷治疗。药方组成:黄芩1 000 g,生黄栀2 000 g,生大黄1 000 g,黄连1 000 g,混合粉碎后分装,100 g/袋,每袋与300 ml 野菊花汁、30 ml 蜂蜜混合,搅拌均匀至糊状,术后3 d 开始外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后用小夹板固定,每48 h 换药1 次,3 次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骨折愈合情况。治 疗 后 第2、4、6、8 周 采 用 骨 折 愈 合 评 分 系 统(RUSS)评估,评分越高,愈合情况越好。(3)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腕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标准:无压痛、叩击痛,X 线显示下骨折线形成连续骨痂,去除外固定,能平举1 kg 的重量并维持1 min。治疗后1 个月采用Gartland-Werler 评分、PRWE 评分评估,分值越低,腕关节功能越好。(4)疼痛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1 d、7 d、14 d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0~10 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高。
1.5 疗效评估标准 治疗后1 个月,腕关节屈伸范围减少<10%,前臂旋转角度减少<25%,骨折愈合,为显效;腕关节屈伸范围减少10%~20%,前臂旋转角度减少25%~50%,骨折愈合,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5 例、有效8例、无效1 例;对照组显效18 例、有效8 例、无效8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33/34)高于对照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12)。
2.2 两组RUS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第2、4、6周RU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 周两组RU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RUSS 评分比较
表1 两组RUSS 评分比较
?
2.3 两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个月观察组PRWE评分、Gartland-Werler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
2.4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后1 d,两组VAS 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观察组VAS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
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这类人群骨骼密度低、骨脆性较强、耐受力差,首要治疗原则是功能恢复。临床上常采取手法复位外固定法保守治疗,能复位骨折,恢复桡骨长度,但不能提供外抗前臂肌肉力量,难以保证患者骨折端的稳定性,且对软组织会产生一定压迫,不利于其血液循环,导致局部缺陷[4]。
中医理论认为,外伤与内损相互作用,骨折多伴有脉络阻闭、气血不通、血瘀气滞,治疗应以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为主要原则[5]。四黄散中黄芩味苦性寒,可补气止血,利尿消肿;生黄栀可利湿,消肿止痛;生大黄可祛瘀止血,利湿消肿;黄连大苦大寒,可燥湿利水;合用野菊花能消痈散肿;诸药合用可除湿祛风、消肿止痛[6]。现代药理学证明,黄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生黄栀能消炎止痛,加速软组织愈合;生大黄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收缩性,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液凝固;黄连能抗感染,强化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细菌凝固酶,并改善血管脆性及收缩活动性,加强纤维蛋白原的活性[7]。因此外敷四黄散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感,加快愈合速度,提高愈合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2、4、6 周RU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个月观察组Gartland-Werler 评分、PRWE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14 d 后观察组VAS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四黄散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能减轻疼痛,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愈合效果,改善腕关节功能。综上所述,四黄散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