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颖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多种学习能力,其中空间观念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学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智慧课堂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文主要围绕智慧课堂环境下小学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展开论述,重点介绍了创新使用网络资源,感知空间物体;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想象空间物体;利用身边生活资源,创作空间物体等几种不同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其中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形象思维较为发达,抽象思维不足,因此在空间感知方面容易出现问题,空间想象力较差,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积极培养,能够使学生在智慧课堂中实现空间观念的提升。
一、创新使用网络资源,感知空间物体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联系也愈加紧密。小学数学教师在智慧课堂中需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对空间物体进行感知。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带领学生对空间物体进行观察,有利于学生发现传统课堂教学手段较难观察到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对空间物体形成更为完整的认识。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对空间物体感知过程中需要创新使用网络资源,如果只是对照ppt课件对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脑海中对空间物体感知地顺利构建。
例如“位置与方向(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电脑中的3D建模软件构建教师家与学校之间的立体模型,同时为学生展示提前打印好的教师家与学校之间的平面地图,学生在教师展示的平面图形与立体模型中能够形成对该空间模型的具体感知,理解教师家与学校之间相对位置与相对方向在空间中的展示。教师利用新颖的3D建模软件对学生感知空间模型的方式进行了创新,学生对空间模型的理解程度有所提高,对相对位置与相对方向的描述有更深刻的体会,在感知空间物体过程中提升了空间观念。
二、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想象空间物体
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逻辑性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過程中不能够仅是对学生感知空间物体的能力进行培养,还需要对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空间物体的能力进行培养。智慧型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有信息技术的辅助,还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智慧,帮助学生提高想象空间物体的能力。教师开展有效活动使学生能够将二维平面上的空间物体顺利转化为头脑中的空间物体,从而顺利解决与空间物体相关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提高。
“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绘画活动,将实际场景当中的长方体或是正方体进行框架抽象,在纸上描绘出对应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图形。学生的绘画过程就是学生对空间物体想象并且进行转化的过程。教师在这种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绘画指点,指导学生在脑海中“盖房子”,使学生掌握如何想象空间物体的方法。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升级,逐渐增加难度,使学生想象空间物体的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三、利用身边生活资源,创作空间物体
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效果如何检验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教师研究并解决。一方面,学生解决与空间物体有关的数学问题能够检验对空间观念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学生对空间物体的创作能更加直观检验空间观念的实践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身边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创作空间物体,需要注意的是,所利用的生活资源必须是学生能够容易得到的。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课桌上的物品创作立体造型的物体。有的学生将书本对半摊开,使两部分书以书脊为对称轴互相对称,进而将另一本书也如法炮制,最后将两本书的长边对齐,形成一个中间镂空的“长方体”。教师从学生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学生对空间观念的良好掌握。也有的学生对空间观念掌握效果较差,本想利用几根铅笔搭成立体造型,但却将铅笔放错了方向,最终构建空间物体的实践以失败告终。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对学生空间观念的掌握程度有一定了解,明确了后续教学的重点。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智慧与教师自身的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新使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充分感知空间物体;需要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想象空间物体;需要利用身边生活资源,检验学生创作空间物体。利用上述教学方法,教师能对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实现智慧引领,达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耿腾飞.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67.
[2]陈美芳.基于数字化背景的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探究[J].名师在线,2019(0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