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霞
摘 要:在初中阶段,德育的开展是推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德育能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的道德、法律意识得到提升,心理更加健康。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德育渗透,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形式,实现高效教学。本文将主要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从古至今,德育一直受到学校与教师的重视。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极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与风气的影响,在此阶段加强对他们心理与品德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以听说读写为主要途径,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有利于促进“心言关系”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在品读语言韵味、体会语言情感、理解文章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并成为一个情感健全、思想健康、情操高尚的人,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熏陶。
一、利用教师引导实现德育渗透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中起到的是组织作用。为此,教师要想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就要创新教学方式,确定教学目的,掌握好科目发展的方向,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指导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重视教学的引导方式,严肃要求学生,但不要给学生压力,要安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的情绪;教师要在合适的时间对学生引导,不可以代替学生进行思考,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现阶段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做人,因此,教师要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主积极性,让学生收获到新知识,感染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师要把控好教学任务,掌握学科的发展情况,运用新的学科教学成果鼓励学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養。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寻找学生的潜力,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不同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教学,将德育教育和语文知识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锻炼了自身的文字语言能力,而且还体会到了文字的积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向上的情感和精神。
二、利用课本人物实现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着大量的故事人物,他们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其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世的方法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课本人物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一种极为巧妙的方法,学生在研读课本、分析人物的过程中,会被人物影响;而教师可针对人物的个性化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这些特点的优劣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和判断,实现自我反思,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语文课本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其中所包含的人物也不仅是一个故事角色,而是某一时代背景下相关类型人物的缩影,这些人物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是极为优质的德育素材。比如,在讲授《木兰诗》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花木兰所表现出的忠、义、勇、孝等品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师通过分析花木兰从军前的心理、从军后的行为及胜利回朝后的选择,让学生对勇敢坚贞、爱国、孝顺、敬业等优秀品质有具象化的了解,然后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牢记这些品质,同时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通过自省来实现成长。
三、利用交流实践实现德育渗透
德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及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其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一种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实践作为落脚点,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目的[2]。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自我感悟,并学会将正确的观点、思维和想法运用到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德育的作用得以发挥。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课本内容所表现出的正确观念或优秀品质展开讨论,并要求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紧紧围绕该观念,让学生在组织语言、开展交流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理解,加深他们对正确思想观念的认同感,进而将之付诸实践。比如,学习顾拜旦先生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25周年》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加深其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堂延展,为学生播放奥运会纪录片或赛事转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奥运健儿身上所表现出的勇敢、无畏、坚持、勤奋及自信等优秀品质,从而使这些品质深度融入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四、加强课外活动,提升学生道德情操
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渗透德育教学,不仅要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还要从课堂中走出课外,增强学生的体验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德育教育课堂,其德育教育要好过课堂中的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到一起,很好地把生活情境反应到课堂教学里,完整地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到一起。教师要考虑到初中生爱动、好奇心重的特征,可以把德育教育结合到不同的生活活动中,促进学生感受生活,无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结论
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情感的培养及思想的熏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潜在优势,在传播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达到更高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迎福.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51.
[2] 蒙世雄.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41.
[3] 李新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资源,2019(07):53-54.
[4] 李斌,罗海霞.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J].华夏教师,2019(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