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从“疑”处学起

2020-03-30 03:18兰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质疑能力

兰萍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小学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本文试图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质疑的时机和方法进行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意识和解决疑问的能力。

关键词:质疑能力 质疑时机 质疑方法 解决疑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教学模式。整节课偏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却忽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发掘问题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

一、保持质疑的时间。质疑既然如此重要,切不可走过场,所以应该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

二、安排好质疑的时机和方法

1.针对课文重点词句内容质疑。如学习《珍珠鸟》一课,我们不妨抓重点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让学生质疑:“信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谁信任谁?抓住了这些问题,既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直奔课文中心,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又能让教师抓住课文主线进行教学。又如《赤壁之战》一课,要抓住重点内容质疑:交战时曹操周瑜各有多少军队?是不是人马多的胜,人马少的败?曹操的80万军队,为什么会被周瑜的3万军队打败?这样的质疑没有按照课文的原来顺序,而是根据先果后因的逻辑顺序安排,以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弄清情节后进一步提问,假如你们是曹操或周瑜,战前该怎样向手下将士分析双方的形势?这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深入的研读课文。课文讲完后,如果由教师总结中心思想,或直接问《赤壁之战》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等,学生恐怕会索然无味。教师若如此质疑,战争结束后胜方主将会大摆庆功酒,总结胜利原因,百般统帅会召集将领吸取失败教训。假如你们是双方主帅如何发言?对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然也会感到有趣,于是思维活跃,大大发言,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总结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2.针对题目质疑。比如靳家彦老师执教的《田忌赛马》一课是这样从课题中质疑的——

师:课题中哪个字是贯穿全文的关键字眼?

生:“赛”字。

师:围绕这个关键字眼儿,你应该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田忌和谁赛马?赛马的结果怎样?

师:在了解结果之前,还应该想些什么?

生:他们为什么赛马。

生:他们是怎样比赛的,也就是赛马的经过是怎样的,赛了几次;怎样赛的。

生:赛马的结果怎样,谁输了,谁赢了。

生:还应思考为什么输,为什么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大家说的好,想的有条理,有道理,提出的问题就有顺序,提到点子上。这些问题通过认真读书一个一个解决。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善于抓住课题质疑能有效抓住文章的线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为解答问题打下铺垫。

3.针对内容的重复处质疑。有的课文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和深沉,如《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就出现了四次。

4.针对文中矛盾处质疑。有些课文的内容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在这些地方质疑,能促进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使自主阅读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如《夹竹桃》一课引导学生质疑:《夹竹桃》是寫夹竹桃花的,可是第三自然段用了一二百字写了十四种花,却一句也没有提到夹竹桃,这是不是离题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凝神细思,从读书中感悟,得出结论:围绕着夹竹桃的韧性,用其他三个季节的花开花落,来映衬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从而解决了疑难。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焦急”与“耐心”这两个词语看起来矛盾,那么放在这里合不合适呢?这样抓住文章的矛盾处,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这时学生跃跃欲试,教师因势利导,诱发学生进一步体会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到灵车绝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情感,领悟文章中心。

5.针对情节的空白处质疑。课文中有些句子说到关键处突然截断,但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如果抓住这些情节的空白处提问,让学生联系全文填补空白,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深刻,思维更深化。如《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文章感人,战象的悲壮与深情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仔细研读“嘎羧”告别村寨,伫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透过文字,你想,它的内心会平静吗?生命垂危时,它有着对生命的渴求,对它已故“战友”的深切思念,它更是痛恨战争,带给它们的伤害。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吼叫激越悲壮……你又想,它在呼喊什么?此时针对情节的空白处质疑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这既是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又如《凡卡》一课,凡卡最终的命运会是怎么样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讨论。学生们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深刻感受到了凡卡悲惨命运的根源,并懂得了在那样黑暗的社会里凡卡注定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抓住“空白”处质疑,进行扎实到位的训练,就能丰满人物形象,让人物更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课,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我们应当深入探究质疑的设问点遵循提问的最根本原则,深入专业教材,吃透教材,用新课文中的重点处,矛盾处……引导学生乐学好思,掌握提问方法,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丰富知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质疑能力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高一化学样例教学中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研究
浅论语文自主学习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时如何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论初中科学课前学案应用对质疑能力的培养
谈数学自主学习中小学生质疑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