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备,物我合一

2020-03-27 12:11曾崇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期
关键词:写作指导记叙文初中生

曾崇州

【摘要】生活在现代大都市的孩子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很少,再加之智能时代养成的生活习惯,本能地习惯了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目标,教材中以传统文化为对象的课文及综合实践活动课都在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审视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引申到写作教学中,我们如何教学生写好这一类记叙文,既是学以致用——利用课文学习传统文化写什么、怎样写,还是自我建构——建构起认知传统文化的关节点、审美点、情感链等。笔者结合《我发现   真美》一题,指导学生建构起写作此类作文的一般思路。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指导;记叙文

一、确立对象,找准特点,写出传统文化的形与神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文化形态包括理论、传统、技艺、习俗等,如诗词曲赋、琴棋书画、民族音乐与戏剧等。题材浩如烟海,可选择性强。但仍有一点需要注意,传统文化是一种形态,是与人有着密切关系的动态存在,是人让传统文化有了传承的生气与活力,广泛作用于人的生活生存。有学生认为长城也是传统文化,这一点是欠妥的,长城是一种静态存在,是一个宏大主题,很难与普通人产生关联,不适合作为传统文化写作对象。例如,糖画、年画、剪纸、唢呐等常见题材,与普通人生活关联性较大,是较好把握的对象。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他们的美学价值所在,也是他们的实用价值(含精神文化价值)所在,在长久的历史中形成特定的表现方式,并有生命意蕴。例如,剪纸,它的特点轻盈、立体、寓意美好、想象丰富、表现奇特,很难想象一张平面普通的纸经过艺人简单勾勒,精细的裁剪,就能立体成为栩栩如生的形象,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形是剪纸的外形特征,美丽、绚烂,是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需要描写、叙述;神是剪纸所体现的精神力量,单薄、镂空的纸在成型的瞬间就有了张力活力,是一种神韵,是联想的、想象的,需要议论、抒情。形神兼备才能让剪纸有生命气息。这也是写作的重点,把形神写丰满,审美才有广度和深度,美学价值挖掘得才丰富。

二、叙述故事,安排情节,写出传统文化的人文意义

如果没有故事,只有远距离的观看审视,很容易流于空泛的议论;如果没有情节,人物就无处安放,“我”就没有机会深入传统文化,尤其是无法走进传统文化背后的人,物——人——情这一条线索就不能连贯,就不成为记叙文了。有了故事情节,就能从“你”的独特眼光去理解、看待传统文化,细细打量,慢慢品味,就像“小导游”带着读者走进传统文化的这一个。

例如,笔者在游江南时看到漂亮唯美的油纸伞,古典美扑面而来,吻合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气质。恰遇一油纸伞小作坊,一位奶奶告诉笔者,她家世代做油纸伞,现在人们更愿意买机器做出来的油纸伞,价格低廉。小作坊的油纸伞尽管是画师画出来的,精美绝伦,但没有竞争优势,人工油纸伞的高成本使作坊难以为继,这一手艺面临失传。老奶奶满心悲凉伤感,但这仍不妨碍她继续做下去。有了这样的对话设计,我们就侧面写出手艺人的工匠精神及对艺术的热爱,也写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失落,唤起我们的文化责任感。这恰是我们最需要孩子们树立的文化价值观,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保护美。更高明的结尾设计是,正当老奶奶伤心时,她的小孙女从房间拿出一把油纸伞,上面画了“小桥流水人家”,正向他人炫耀,老奶奶心满意足,我们也就明白了“传承”的价值和信心。情节陡转,人物形象丰满,在叙述、描写中侧面展现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凝聚力,最关键的对话揭示传统文化的尴尬处境,看到坚守人的可贵品质,升华文章的主题——传统文化美,人更美。

三、巧用冲突,变异思维,提升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传统文化给人坚守的力量和信心是它最宝贵的命脉。传统文化有气场,附着于拥有它的人,最高境界是“人物合一”。例如,弹古筝的女孩“人筝合一”,相互影响,共生共存。这样的境界并不是完美出场最好,当它有了矛盾冲突时,在艰难抉择中、在痛苦坚持中、在人性升华中,我们才更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已经超出物质形态存在,而是因为传承的笃定才焕发出更美、更真、更善的美学意义。

电影《百鸟朝凤》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有人出高价请老师傅给亡父吹《百鸟朝凤》,但老师傅性格倔强,不愿为人格有污点的人吹大曲,反而免费为德高望重的逝世村长吹大曲,明知自己肺癌已不能吹,但还是冒死吹大曲,最后曲未尽,就口吐鲜血......当我们把手艺人置于两难境地,就更显出传统文化的精髓已渗入骨髓。同样的例子,一个三代做龙舟鼓手的家庭仅有一个断了一只手的儿子能继承鼓手使命,他选择了、坚持了、挑战了、突破了,最后他一只手不输于人家两只手,他打的不是鼓,打的是对龙舟的信仰、擂响人生的战鼓。

冲突让文化与人从二元对立走向完整统一,实现双重升华。变异思维则抬升传统文化的现实地位,能唤起更多人的情感共鸣,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从物、人、情、环境等联想、思辨、感慨开去,设计结尾,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成为现实可能。例如,年轻一代也认识到祖祖辈辈的流传不能丢,更多人加入保护行列,让传统文化再上“神坛”等,或者精神能量深刻作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等,让传统文化的形与神都在我们的精神领地葆有一席之地。

四、举一反三,情景再造,多维建构传统文化的价值空间

有一档节目“假如文物会说话”,解说词写得非常好,大部分都是用拟人的手法站在文物角度写的,这样就赋予文物人的情感,他们也有喜怒哀乐。当然,这要有它们背后的故事在传递情感。最紧要的是他们出现的地方,有了对话的动机;他们的样貌,有了追问的动力;他们的故事,牵动你的情感;他们的命运,引发你的思考;旧人与旧物的再次重逢,推动你的情感走向高潮。

比如,《清明上河图》会说什么呢?一个时代的繁荣,一个时代的隐患,创作者张择端的呕心沥血……唢呐会说我的使命、我的欢乐与荣光、我的悲哀与凄凉……下次作文题换成《对话    》,就有了思路,有了落点。例如,我在一个破旧的戏院里看到沾满灰尘、沉寂已久的戏服或道具(刀枪、花翎等),它们在静静地诉说,刚好你听到了,你们就有了对话,在你问她答中,就写出它们的过去,写出曾经的人,写出一种文化的前世今生,而此时,不愿离开戏班的老人正来看望这些“老伙计”,敲起了叮叮当当的锣,唱起了《霸王别姬》……总之,写文章要立足“意图本位”,你要表达什么主题,就选择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材料,在材料加工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某些细节,一次次聚焦、放大主题,文章就能不偏不倚,中心突出。紧扣住题目中的核心词,根据核心词设置情节、场景,就能穩住你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方式,做到“言不尽意,意自全盘托出”。归纳起来,写好传统文化作文的一般思路就是:你的脚步和眼光跟着心里走——我看到形美;如何打动你——细节描写,突出形神兼备;高潮——设计一个人物,展示一对矛盾冲突,巧妙设计对话,引发思考,升华主题,文化与人俱美;结尾——联想、领悟,设计另一个场景预示文化必将长盛不衰,葆有顽强的生命力,美在生长、在传承。

猜你喜欢
写作指导记叙文初中生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探析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