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学生学习动力的研究

2020-03-25 08:11蔡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29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学习动力学习兴趣

蔡明

【摘要】学生的学习是由内部学习动力和外部学习动力共同发生作用而促成的。一般来说,外部学习动力的作用较弱而短暂,内部学习动力能持久、强烈地推动学习。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长期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触发点,是“学生学习动力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试图结合问卷分析数据,从理论基础和应对策略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习动力;学习兴趣;高效课堂;学情分析

我们初中历史科组把“学生学习动力研究”提高到战略地位,以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四大因素“个人、学校、家庭、社会”为经线,以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心态、影响学习的因素、学习目标完成情况”为纬线,有机地整合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含31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我们向三个年级共派发了1000份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然后详细统计各项调查结果的数据,并分析产生不同数据的症结所在。

问卷调查反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情况:(1)部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去学习,由此引起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2)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应付式上课,缺乏主动性;(3)大部分同学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但不清晰、不坚定,更多的同学因为各种自身的原因而导致目标不能实现而中途放弃;(4)来自不同层面(家庭、学校、社会)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很难平衡心态,压力太大引起反效果,压力不足又导致动力不足;(5)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了变化……

鉴于这个专题的涵盖面很广泛,有外因和内因的联系,有表层和深层原因的交织,有纵向和横向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千头万绪中,本文选择的切入点是:学生的学习是由内部学习动力和外部学习动力共同发生作用而促成的。一般来说,外部学习动力的作用较弱而短暂,内部学习动力能持久、强烈地推动学习。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长期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触发点,是相关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理论基础和分析依据

有机体的行为和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动力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而学习动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学生的学习是按照确定的教育目标引起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为什么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乐意学什么,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等,都与学习动力的水平与强度有关。一般来说,学习动力愈强烈,学习的积极性愈高,学习的潜力愈能发挥,因而学习的效果也愈好。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力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从学习动力的性质来分,可分内部学习动力和外部学习动力。 内部学习动力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力。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其得到满足,无需外力的作用,不必施加外部的奖赏而使他产生某种荣誉感。显而易见,理论研究的其中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学生对学习本身发生兴趣”。这是学生学习动力最重要的一环,也是能保持持久性的关键一环。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设计了几道与之有关的问题,以下是其中的一道:

你喜欢某些学科的主要原因是(     )

A这门学科很重要

B考好了会得到奖励

C老师讲解生动有趣

D学习起来很轻松

E学了有用

F对这门学科本身很感兴趣

【分析】该题调查结果有54%是选择“F ”。很显然,学生喜欢某一门学科,并为之付出发自内心的努力,最主要是因为对该学科感兴趣。这种由兴趣而引发的动力才是持久的,其力量是不可估计的。

在学习上你认为自己最缺少的是什么?(    )

A 自觉性(意志力 )   B 钻研精神

C 自信心    D  计划性

E执行力     F学习兴趣

【分析】该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个选项都比较均衡,但“F学习兴趣”的比例依然排在第一位,达到28%。这个结果其实就是从反面来验证了上一道题的结果: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中是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你在课堂内外努力解决某个学习题目,你为什么会这样做(     )

A我想老师对我留下好印象

B 那是我应该做的

C 征服这个题目很有趣

D 我想知道自己能不能解决它

E如果我不努力攻克它,我會感到惭愧

F 被老师逼的

【分析】该题的调查结果前三位是C(41%)、F(22%)、B(21%)。很显然,如果该学科令学生产生兴趣,征服该学科的相关问题,特别是难题会让学生产生满足感和兴奋感。这就成为推动学生学习探究的无穷动力。

二、应对策略

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力是各种有效的教学对策实施的前提,学生是否具有长期的学习兴趣则是学习动力的关键触发点。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关系: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兴趣的长期性培养,而不是短暂性的存在。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曾经很喜欢某一学科,但因为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兴趣逐渐消退或转移。

其次是找到影响兴趣长期性存在的因素,这一点我们在问卷调查当中得到了一些反馈:

你认为什么因素最容易使自己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下降(     )

A 父母很少认同自己对该科目的热情

B随着年龄变化,想法不一样

C 课程增多、难度增大

D 老师讲课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E课外兴趣过多       F自己不够努力

【分析】该题的调查结果有些出乎预料, D选项居然有53%的学生选择。很显然,教师在学科兴趣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学生对某一学科的认知,大多数是来源于老师的教导。老师的授课是否能体现学情,是否有趣味,很自然会对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

你较喜欢老师使用哪种教学方式(    )

A教师高效课堂式的教学(少教多学)

B 教师讲授式的教学(传统式)

C教师以专题为单位的教学

D以合作小组方式学习,老师辅助解疑

【分析】这道问卷调查肯定了我校的高效课堂(68%)和小组合作(16%)已经深入民心,得到学生们一致认同,这对焕发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人类的好奇有与生俱来的一面,他们的好奇心会转变为求知欲。当新奇的刺激出现时,人们会产生注意,进而接近、了解事物,尝试解决“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来源于对知识的好奇,来源于认知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也来源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知识魅力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如何把学生的短暂兴趣转化为长期兴趣,笔者探寻出以下对策。

(一)学情分析下的“以学定教”,大力推行“四维单元整合教学法”

学情分析一般由两个方面工作内容构成: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程度的调查,即学生已经懂得了什么和能学懂的是什么、学生容易误解和不理解的是什么、学生对该知识的学习兴趣如何、学生学习的差异在哪里以及学生学习需要怎样的合理铺垫和有效引导等。另一方面是教师针对所搜集的调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并对原教学设计进行及时调整。

笔者的设计是打破课与课的框框限制,根据课时内容的内在联系、知识点与重难点的多少进行划分,把每一个单元有机的分成两到三部分。然后,每一部分用三至四个课时的时间进行分解。(下转第24版)            (上接第23版)(1)第一个课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导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该部分内容。要求每个学生要准备一个“学情分析记录本”,在本节自学中,完成以下四个方面的记录——导学问题中的困难、自学中的疑问、学习兴趣度和兴趣点;(2)第二个课时: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讨组员们对导学问题中不理解的地方,小组的记录员要在“小组学情分析记录本”中把本小组的研讨结果进行综合填写;然后请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研讨成果;(3)第三个课时:课前,老师把每个合作小组记录员的“小组学情分析记录本”收上来,根据学生的学情对之前自己所作的教学设计进行修订,即“以学定教”。在本课时的点拨升华中,老师只做三件事情:落实重难点、讲解学生的兴趣点、呈现小组中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4)第四个课时:前半节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选择学生提出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展示研讨成果,老师从中引导点拨;后半节独自完成老师在练习册中选出的有代表性的练习,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成果。

“四维单元整合教学法”不仅体现高效课堂和小组合作的优势,而且能及时分析学生的学情,优化教学设计,是“以学定教”理念的体现(历史一周只有两个课时,教师第一周“备教材”,第二周“备学生”)。同时,它还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触摸身边的历史,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我们科组在课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例如,中国传统服饰创新大赛、中国古代官印创新设计大赛、本土历史写作大赛《大历史的失踪者》、乡土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历史研究性学习之乡土研究、历史纵横社之精品课堂(第二课堂活动)、追寻肇庆古迹心怀乡土名人等等。活动的设计都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外活动中,激活了对历史的全新感受。学生感受到历史原来离我们并不遥远,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是可以触摸到的。在强烈兴趣的推动下,学习历史的动力不知不觉地凝聚起来,也开始了主动性的探寻历史的未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增加了自己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创造性和合作性的能力也随之而得到锻炼。

(三)优化评价机制和改革学业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是保持其长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在问卷调查中有一道题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你觉得老师们有充分认识你,给你的评价恰当吗?(   )

A充分认识、评价恰当

B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我

C有时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我,对我了解不深

D经常误解我,对我有不公正的评价

【分析】当自己被所尊敬的人误解或不公正的评价时,估计大多数人会觉得很难受,觉得不受尊重。然而调查显示我们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50%觉得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有时是不公正的,居然还有19%认为老师经常误解自己。在这种长期的心理阴影下,学生会对该科目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学生的素质是包括很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探索精神、知识视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情感价值观等等。这么多的方面不可能就在一两份考试试卷当中得以呈现,甚至有些能力是无法在中国式的传统试卷中得到体现。很自然,老师们会因此忽略了自己学生在某些能力和素质上的强大,从而让学生产生老师对他有不公平评价的错覺。相反,当一个人被尊重被认同时,特别是被他所尊敬喜爱的人认同时,就会产生一种无法言语的兴奋,激发起不可估量的动力。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该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板块,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定性评价可以从“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四方面进行,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课堂表现、合作交流等方面。定量评价则主要是对考试进行计量,但也应该把平时学习活动的表现融入其中。

诚如上文所讲,这个专题的涵盖面很广泛。因此,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次去分析,都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切入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长期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触发点”这是笔者对此专题研究的最初看法,日后仍需开展更深入的研讨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蔡灿.重视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ED/OL].http://www. doc88.com/p-063193522949.html.

[2]黄美艳,张赛赛 .关于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报告[ED/OL].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1/1207/827753.shtm.

[3]黄廉春.浅谈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ED/OL]. https://wenku.baidu.co m/view/5142670f0740be1e650e9a55.html.

[4]庞玉崑.常见的“学情分析“错误及解决办法” [J].北京教育(普教),2012.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学习动力学习兴趣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