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在语文课程中占重要地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下针对这一问题有几点意见。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7-0130-02
【本文著录格式】毛艳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寻[J].课外语文,2020,19(07):130-131.
一、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和阅读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师需要把握的节奏,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目标明确了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明确教学目标也能提高课堂效率,让课程的开展更有目的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感受到一股凝聚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才不会感到迷茫,教师在教学备课时也会更有目的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多阅读,阅读不是什么文章都看,要读有益于身心发展、内容健康的书籍。有助于学生发展的阅读性文章是一些精美的文章和典型名著,学生可以从阅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说读书可以开拓视野,补充学生知识面的欠缺,多读书,读好书有助于发展个人的审美意识以及提高个人素养。学生课外多阅读能帮助学生增加自身的词汇量的积累,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课外多阅读。阅读不能盲目,要有目标地选择图书,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本的编排来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在语文课本的不同章节会涉及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速度让学生去选择与语文课文息息相关的书籍阅读,这样有针对性的阅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与语文课堂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本时更加轻松。
(二)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语言优美、精练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部分,如何能让自己写出来的文章语言更加优美、用词更加准确,需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积累,阅读过程是学生积累语言最有效的时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閱读过程中学习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做阅读笔记是提高阅读以及写作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积累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句子或者积累一些有意义的段落,然后在闲暇时间可以多读几遍自己的阅读笔记,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阅读积累实质就是摘抄,教师可以把摘抄当成学生的课余作业,每周要求学生上交自己的阅读摘抄,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换,这也是一种相互学习的过程。这种教师督促学生做阅读笔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监督学生在课下有更多的阅读量,积累更多的优美句子,而且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在体验中升华情感
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情感的升华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自身提高,但是情感的高低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情感丰富的同学在日常写作中会表现得比较明显,具有文学功底的学生写的作文会有清晰的思路,语言比较优美,用词比较准确。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升华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改变教学方式着手,比如学到《荷花》这一篇课文时,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学生阅读课文,效果会不明显,课堂效率也不能得到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合理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荷花,会让学生对课文了解得更加深刻。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农村的孩子有更多接近大自然的机会,在夏天,农村的小池塘中会有很多荷花,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语文课本的内容,然后结合身边池塘的荷花细心观察学习,让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去感受真正的荷花,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亲自观察荷花会让学生的理解更加直观。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3.在拓展中感受人文情怀
阅读并不单是从文本中获得知识,在文本以外的地方也能获取文章的精华和内涵,阅读就是要感受作者的写作情感,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才是真正读懂了一篇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首先应该弄清楚作者的人生,了解作者的一些人生经历和写出这篇文章的目的才是读者应该关注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应该弄清楚作者的人生体验、了解作者的性格,对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作者做这个调查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能对作者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也是培养学生的独自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会有所帮助。要想深刻感受文章的情怀,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给学生布置任务,每读完一篇意义深远的文章就要写一篇读后感,这样可以监督学生认真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进行思考,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琢磨作者写这段话的含义等。写读后感不仅可以监督学生认真阅读、用心阅读,而且可以督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当然学生写读后感的过程,也能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能力,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的精练部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核心素养训练时,老师应该把教学目标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时,只把学习内容考虑到其中,不能让学生做到能力和技巧相结合。而现在语文老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就会考虑到知识和能力相结合、过程和方法相适应、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互作用,以这三点作为参量来构建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语文老师来讲,可以将语文的核心素养融入其中,与三个参量相互渗透,在实施教学目标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核心素养的阅读技巧和能力。
(二)通过学生读写结合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配合写作,语文的重要部分也就在于阅读和写作部分,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教学方法。阅读时可以要求学生多读几篇相关的佳文,学生资源有限,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把优质的文章印刷出来,然后下发到每个学生的手里。老师在教学生阅读时,可以考虑要求学生通过做旁批的方式辅助阅读,让学生在感受好词佳句的同时,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记忆。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时,一定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好词好句片段,仔细品读作者的思路、构思方法,从而让学生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审美能力。
(三)创设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课程中,老师经常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来帮助学生解读文章,这种方法看似有效可行,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的被动地位,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阻碍,不易于学生培养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求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阅读课的主体,自己去理解分析文章,而并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学生在课堂中怠于思考,老师就要对课堂创设情境教学,对课堂内容提出趣味性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话题性的阅读课,老师可以根据话题设计一个讨论环节,让学生自己讨论相关话题的趣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开拓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挖掘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要在阅读众多的文章之后才能培养出来。品读文章时,可以运用多种方式,默读、朗读和精读都可以让学生运用起来,不同的阅读方式可能给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在学生对文章进行默读时,老师应该要求学生画出每段文字的主题句,然后对每段文字做出理解,从而达到总结文章主要内容的目标。品读文章应该注重在“读”中培养不同的阅读方式,深度挖掘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三、结语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短暂的,是从日常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的过程,当然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是在日常中不断锻炼出来的。从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应该找到最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如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
[2]唐永建.关于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