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学强
【摘 要】运算是数学学习中的十分重要内容,在各学段中,运算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数与计算也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计算能力,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运算技巧,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一;计算;培养;数学思维;算理;能力
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已经有多年,面对一届又一届的初一学生,其计算能力越来越差的问题很伤脑筋。比如:
1.成绩较差的学生越来越多,并且各班都有几个学生基础相当差。小学里学过的两位数以上的加法如:76+58,还有如5/7+6/7都不会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上完之后,我们年级曾做过一次定时作业,共十道题,前三道题都特别简单,但全校五个班分别都有二至三人得零分。
2.普遍学生计算能力太差,成绩太差,学生的行为习惯太差,粗心大意。一个问题讲解多次很多次很多遍,学生还是没有搞清楚。比如:绝对值的结果是非负数。-3?与(-3)?的区别,讲解了多次,仍然有好些学生区别不开。
一、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的原因
(一)计算的不良心态
由于部分学生本身不重视计算,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习惯训练,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把题目抄错,数据漏抄等等。
1.轻视心理: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
2.畏惧心理: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
3.侥幸心理:认为我不是不会,只是马虎罢了,真的考试时我认真一些就行了。而往往是习惯成自然,计算正确率不是很高。
(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些学生对实数混合运算中的单项计算掌握不熟,如指数为0的计算,指数为-1的计算,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2.对知识(公式、法则等)的不熟练
在计算这一部分中没有复杂的概念性质等,学生只要理解的充分、掌握的牢固,就可以形成非常良好的計算技能。而由于公式、法则的不明确,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例如: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都知道法则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但学生在真正运算时往往漏掉分母,使法则变成:分母不要分子相加减。
3.技能未形成。
新课程提倡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有的教师因未能很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出现了算用颠倒现象,学生基本算理未理解,急着进行大量生活应用;还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大量时间化在探究算法上,不注重算法提炼,最终学生连基本的方法都不会,更不用说能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
(三)不良的计算习惯
部分学生由于计算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无论数字大小,是否熟练,一律用计算器,懒于动脑,丧失了口算的能力;有的演算不用演算纸,而是随意在桌子上、作业本或者试卷背面和边缘上演算;计算结束后也不会运用估算和验算等方法认真检查。
二、培养运算能力的认识和措施
(一)从理解有关运算的基本知识到形成这种运算的技能
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过渡,开始时,运算步骤不宜跳跃,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必须明确、清晰,运算过程的表述必须规范、条理,组织训练时,不仅要注意适当的数量,还要注意一定的层次,使训练取得更高的效率。
(二)从运算技能上升到运算能力
随着运算技能的形成逐渐简化运算步骤,引导学生认识运算的目的性(清楚理解运算的目标)重点应放在算理、运算途径的判断、选择、设计及相关的字母和代数式的运算上,方程变形等运算,认识实施运算的途径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和习惯。
1.了解情况,因材施教,做好查缺补漏
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七年级开始,狠抓数学基础教学。数学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2.培养信心,让学生面对计算敢于动手
要引导学生从一些常规运算入手,不断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运算速度。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积极的运算态度和不惧怕计算,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3.充分加强运算训练,提高计算技能。
学数学,不解题不行,只讲不练,会影响到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要做到科学合理地有的放矢的安排练习内容,让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通过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运算,按照由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培养良好运算习惯,提高计算水平。
(1)养成“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习惯。
一看:即做题前,先完整地看题,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二想:即在看清题目的基础上,弄清算式的特点与各运算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确定运算步骤。三算:即在确定运算步骤和方法后,认真地进行计算。
(2)善于打草稿的习惯。计算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找出专门的草稿纸,便于计算结束后查看中间计算过程和检验。
(3)认真检查的习惯。一道题初步计算完了,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如,检查算法是否合理,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负号是否漏抄等。有的还可以进行检验和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有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取舍。
总之,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任务,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最后加上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刘桂英,中国学术期刊网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解题习惯》,王兆华,《成才之路》
[3]《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初中数学金榜学案》,未来出版社
(作者单位:彭州市通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