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带状疱疹康复的效果分析

2020-03-24 17:15赵萍刘登科王彬彬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椎旁亚甲蓝带状疱疹

赵萍,刘登科,王彬彬

(1.潍坊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潍坊 261041;2.潍坊市中医院麻醉科,山东潍坊 261041)

带状疱疹是一种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其支配区疼痛及皮肤疱疹为特征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常因剧烈疼痛影响生活而到疼痛门诊就诊。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 是指将局麻药注射到胸椎旁间隙实现同侧邻近多个节段躯体和交感神经阻滞[1]。超声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在提高其成功率的同时,降低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该院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7例带状疱疹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椎旁神经阻滞,得到了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充分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选取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87例,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ASA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凝血异常,穿刺部位有瘢痕、感染、肿瘤及脊柱畸形。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6~76岁,平均(57.4±8.3)岁,病程3~7 d,平均(4.6±1.8)d,疼痛部位大多在胸背部和腰腹部;对照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41~79,平均(52.8±7.3)岁,病程3~7 d,平均(4.5±2.1)d,疼痛部位与观察组相同。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营养神经、增加机体抵抗力等,必要时给予镇痛药。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阻滞药物为0.2%亚甲蓝复合溶液:1%亚甲蓝(国药准字H32024827)2 mL、0.75%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140763)5 mL、0.9%Nacl溶液3 mL。方法:患者患侧朝上,弓背屈曲,在Mindray便携式超声仪(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M9型,国械注准20193061691)引导下实施患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调节超声探头频率为8 Mz,选择患侧相应椎体棘突下缘旁开2~3 cm处为穿刺点,通过调整探头位置,在超声视窗中可以看到随呼吸移动的强回声胸膜亮线,在胸膜上缘可以看到一突状亮线即所穿刺椎体的横突,在横突下外侧胸膜上可以看到楔形低回声区的椎旁间隙,采用平面内进针的方式,在超声下实时观察调整穿刺针位置,依次穿过皮肤、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到达椎旁间隙,回抽无血和气后注入0.2%亚甲蓝复合溶液10 mL,可以看到药液在胸膜外扩散,胸膜被向下向腹侧推移。阻滞完成后,嘱患者平躺,观察30 min,无不良反应则送至病房。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行椎旁阻滞前(T1)、阻滞后1 d(T2)、3 d(T3)、1周(T4)、2周(T5)、1个月(T6)时的VAS评分,皮损愈合时间,随访1年PHN发病率,患者满意度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行椎旁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皮损愈合时间、PHN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皮肤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H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中治疗1个月仍发生PHN的患者年龄为75岁,可能与自身对病毒的抵抗力下降有关。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中未发生明显的椎旁神经穿刺并发症及罗哌卡因、亚甲蓝中毒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自觉阻滞相关区域皮肤轻微麻木,随访1个月后恢复。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分]

表2 皮损愈合时间、PHN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疱疹病毒在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侵犯神经并沿相应的感觉神经纤维扩散至皮肤,产生神经与皮肤损害,表现为阵发性的刀割样、烧灼样、针刺样痛,以及皮疹。目前常用治疗有抗病毒、营养神经、增加机体免疫力、镇痛、物理疗法、光疗、中药治疗等。该病病程较长,且皮损恢复后,少数患者疼痛仍迁延数月,转为PHN,给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了重大影响。

该实验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行亚甲蓝椎旁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已有较长历史。胸段椎旁间隙为位于脊柱两侧的空间,其与硬膜外腔相连通,间隙前面及侧面均有胸膜壁层包裹,空间内包含脂肪组织、神经及血管。目前,可视化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超声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可以更为精确地将穿刺针引导至准确位置,并能看到药物扩散,在取得较为满意的阻滞效果的同时,更为安全、可靠,并且较大程度地降低了神经损伤、血肿、气胸、局麻药中毒、局麻药进入椎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亚甲蓝作为一种长效止痛剂,在临床应用多年,其镇痛机制是通过破坏神经纤维的髓鞘来达到长效止痛效果[1]。此外还有其他学说,如受体学说、氧化神经膜学说、钠通道阻滞、受氢体学说等。国内外学者[2-3]通过大鼠实验发现,亚甲蓝可通过影响脊髓内的一氧化氮/环鸟核糖单磷酸盐系统(NO-cGMP)的兴奋性起到阻断痛觉传导的作用。国内一些学者[4-5]进行相关的动物实验表明,低浓度的亚甲蓝无神经损害作用,刘春雨等[6-7]的动物实验也表明,低浓度的亚甲蓝对腰椎脊髓及神经根的传导功能及结构没有影响。赵俊等[8]在行亚甲蓝硬膜外阻滞治疗椎管内骨转移癌痛时发现,注药后3~4 h相应阻滞区域的疼痛加剧,所以该研究使用亚甲蓝与罗哌卡因复合液。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其毒性低,且低浓度时可避免运动神经阻滞,作用时间可达240~400 min[9]。两种药物复合应用消除了亚甲蓝的刺激性痛,且无镇痛空窗期,镇痛效果可达1~3周,较好的镇痛效果能阻断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可以改善神经疼痛区域的血液循环,使内因性抗生素增加,而发挥抗感染作用[10],加快疱疹的消退及缩短疗程,促进其康复进程,尤其早期治疗效果好。

该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行椎旁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肤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H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行亚甲蓝椎旁神经阻滞有助于降低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其康复,降低PHN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椎旁亚甲蓝带状疱疹
肛门疾病术后局部注射亚甲蓝对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
血清NGF、HIF-1α、TNF-α 水平与肾肿瘤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关系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亚甲蓝光病毒灭活血浆的研究进展*
基于IDEAL-IQ序列MR纹理分析评价慢性腰痛患者椎旁脂肪浸润
一种检测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残留量试剂盒的应用评价
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