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意图:精准教学的起点和落点
——《狼》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2020-03-22 15:22吴宜康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屠户教者文体

吴宜康

(石狮市华侨中学,福建 泉州 362700)

2020 年上半年,泉州市开展优质课评选,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读课《狼》的教学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课彰显了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师生双边互动好,最终被推荐为优质课。但笔者认为该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够精准,现以该课为例,谈谈对统编教材教学内容选择的一些思考。

一、问诊案例

1.教学案例回放

这是《狼》的第二课时,教者分为四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我会译。复习导入,让学生解释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第二步,我会品。根据图片,复述故事,概括故事情节。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和描写方法;第三步,主旨探究。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第四步,布置作业。将该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使用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2.教者教学内容

从教学流程看,该课指向的是小说文体教学。根据教学过程还原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复述理清小说的情节,通过描写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继而理解小说的主题。教者试图在这一节课通过小说要素教学,理解文言短篇小说的特点。课后,教者在谈设计思路时也说,《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结合文体特点,设计了该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习小说的“三要素”,明确小说的主题。

3.学生学习效果

评价一节课是否优质,简单地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到了吗’,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二是‘怎么到的’,就是用什么办法达成的教学目标。”[1]没教好就是学生“没有到”,学习收获少甚至是无收获。暂且不讨论以小说文体教学这篇短文对不对,先从结果看到底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这是课堂上生成的两个小片段:

[片段一]

师:屠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屠户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我从“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可以看出来。肉全部能卖完,说明很会做生意。

[片段二]

师:这又是一头怎样的狼呢?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这是一头耳朵很聋的狼,屠户砍死前面那只狼声响那么大,打洞的狼居然没听到,说明这头狼耳朵很聋。

当这两个片段出现的时候,上课教师虽然作了一些引导,说“很会做生意”“耳朵很聋”并不是形象,形象是什么云云。但学生还是听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者想通过描写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继而理解小说主题这个教学目标是根本无法达成的。也难怪,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还是以感性思维为主,让他们一下子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显然是不符合学情的。所以,这节课虽然看似气氛热烈,其实教学目标根本“没有到”,是一节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语文课。

二、诊断意见

1.七年级该不该教文体知识

统编教材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统编教材力图做到两个清晰。一是课程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二是各个学段、年级、单元教学要点清晰。备课要有全局意识,要梳理其隐在的知识体系,比较自然而扎实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2]

要梳理初中阶段统编教材隐在的知识体系,阅读并揣摩初中语文整套教材的单元导语非常重要。通过阅读比较可以发现,就“双线结构”的“语文要素”而言,每个年级的教学各有侧重、循序渐进。七年级用一整年时间学习朗读、默读、快速阅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由此可见,七年级要教学的是阅读策略和方法。《狼》作为教读课放在七上第五单元,教材编写者的本意并不是让学生学习文体知识,而是学习阅读策略和方法。

2.小说文体知识何时教

阅读全套语文教材单元导语可以发现,八年级到九年级安排的都是文体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小说文体教学在九年级上册初见安排,并分布在两个单元,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第四单元学习梳理小说情节,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第六单元要求在此基础上抓小说的主要线索,探讨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从单元导语看,《狼》的教学案例实属九年上册第四单元小说教学要求的前移。让一个七年级的学生提前两年学九年级的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岂有能学好的道理。所以,这一节课不是教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教学内容选择“对不对”的问题。

3.《狼》这一课要教什么

王荣生教授曾在多个场合指出:对语文学科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3]一节课要教什么,首先得揣摩编者想要教者教什么。统编教材的编者意图在单元导语、自学提示和课后作业等助读系统都有充分体现。

从单元提示看,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与动物的关系,“语文要素”是继续学习默读,在默读中学会摘录,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预习提示有两条:一是读懂要求和方法,二是文章中心的提示要求学生思考本文的落脚点。课后作业“思考”与探究也设置了两题:一是梳理狼和屠户期间经历的交锋,二是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明故事揭示的道理。这两道题其实可以合并为同一个层面。第一个问题是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个问题是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狼》的助学系统其指向是一致的。除了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这一文本个性特征外,都指向在默读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同是教读课《猫》的区别在于,《狼》文中最后一句话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个角度看,《狼》虽然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但编者把它放在本单元是作为寓言来教学的。教学该文,只要架起一座桥梁,把故事的“身体”和提示中心语句的“灵魂”链接起来即可。

三、改进处方

1.处理好文体和学情的关系

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有两个最基本的依据,就是课程标准和编者意图,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文体和学情。既要依体定教,又要教出文本的鲜明个性。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做到以学定教,使教学内容始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际上《狼》是一则寓言,教学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属于教学寓意的范畴,与文体并不相悖。通过品读提示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也符合七年级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这一基本学情。

2.处理好语文要素间的关系

统编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在不同的单元各有侧重。默读这一阅读方法在七年级上册分了三个单元进行训练。在第三单元提出的是默读的“三不”基本要求及学会在默读中抓关键语句。第四单元提出的是在默读中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要求。《狼》所在的第五单元导语要求学习的语文要素有“默读”“勾画重要语句或段落”“摘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这众多的语文要素孰轻孰重,如何在课堂上都得以落实。这就需要教者确定一条“主要素”作为“纲”,其他要素作为“目”,纲“举”目自“张”。《狼》要落实的主要语文要素是概括文章中心思想,“默读”“勾画”“摘录”作为“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手段和方法,为概括中心思想服务,最终达成全面落实的目标。

3.处理好“双线”之间的关系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教读课要指导学生把学“法”与学“文”有机结合起来。教者要深入研究两条主线之间的关系,以哪条主线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另一条线如何有机渗透要,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文本的不同特质,可以以“人文主题”学习为主线,在学“文”中悟“法”;也可以以“语文要素”学习为主线,在悟“法”中学“文”。《狼》教学可以设计几个主问题把两条主线贯穿起来。一是狼聪明吗?屠户聪明吗?你认为谁更聪明?默读课文,摘录文中相关词句说明理由。二是作者认为狼和屠户相比谁更聪明,你的依据是什么,继而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段,哪个字表现了作者的态度,摘录最后一段的虚词,思考这些虚词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最后让学生根据最后一段作者的态度,用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句式表述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在“人文主题”这一主线学习中学会概括中心思想这一“语文要素”。

作为一线教师使用语文统编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学内容选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在心中有全套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单元导语、预习提示、课后作业等助读系统,揣摩编者意图,兼顾文体和学情,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准教学。只有这样,统编语文教材教学理念才不至于落空。

猜你喜欢
屠户教者文体
月夜下的逆袭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昙花破案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张屠户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