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明
不寐,又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临床症状多集中表现为:睡眠时间的减少,比如入睡困难、或寐不香酣、或时睡时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甚至彻夜不眠。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与日俱增,不寐证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并且日常工作生活的不规律,劳逸失调、饮食不节、情志失常等因素,均可导致不寐,其中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为心肾不交型[1]。脐针与三部推拿法均为临床经验总结形成的独特治疗方法,本研究将二者联合,针对心肾不交型不寐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总结经验如下。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患者共100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共有29例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治疗组中有28例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全部处于19~64岁范围内,平均年龄(41.2±21.2)岁。这些患者的病程时间在3周至10年之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的价值。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以 《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DM-3-R)》为诊断依据[2]。①临床表现为失眠,主要是指入睡困难、睡眠的深度不达标、夜里多梦容易惊醒,或者是从睡梦中醒来之后很难再次入眠,早晨起床常常感到疲惫无力等;②通常情况下患者的潜意识过于关注睡眠质量;③不满足目前的睡眠质量,容易诱发心理压力或者是产生社会功能损伤;④病程的诊断标准,病情的发作超过三周。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不寐中医诊断标准如下:①失眠的临床症候群:入睡困难,睡而易醒,醒后不易再次入睡,重者彻夜不寐;② 常伴有头痛、头昏、心神不宁、神疲乏力、多梦等症;③有饮食不节、情志异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等病史;④通过各类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异常。中医辨证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不寐心肾不交型辨证标准为: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1.3 排除标准①不满足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者是并发其他系统的病变者;③精神障碍患者;④孕妇、未成年人,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⑤对安定类药物存在依赖的患者(针对偶尔使用安定的患者,需要至少停药一周);⑥晕针或者是无法接受推拿治疗的患者;⑦皮肤受损严重的患者;⑧并发其他重大疾病;⑨因病情发生改变不能继续治疗的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脐针联合三部推拿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具体步骤如下:脐针以脐部为进针部位,选取坎位、离位,为进针点,局部消毒后,依次捻转进针,针柄相交,留针63 min,每日1次。三部推拿法选头部、腹部、背部进行治疗。头部:①扫散头两侧胆经,10来回左右。②点按百会穴、四神聪穴,各1 min左右。③两拇指由印堂至神庭交替按揉,按揉太阳穴、眉棱骨,分推至两侧翳风穴,10来回左右。腹部:①采用摩法,于腹部进行顺时针运动,10循环左右。②采用一指禅法点按中脘、天枢、关元穴,各1 min左右。背部:①拿法于肩井穴3~5次,后采用推法于背部督脉及膀胱经1、2线,10来回左右。②一指禅法按背部太 阳经,按揉心俞、肾俞、小肠俞,膀胱俞,感酸胀为宜。对照组口服交泰丸(北京同仁堂),每天分别在早中晚各服药1次,每次服药8颗,持续服药10 d,治疗1个疗程之后比较治疗的效果。
1.4.2 观察指标观察2组综合疗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
1.4.3 评价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超过6 h,对睡眠的深度表示满意,晨起后无疲倦乏力的症状;显效:睡眠情况明显好转,睡眠的时间至少增加3 h,睡眠的深度有所改善;有效:失眠症状略微减轻,睡眠时间比之前增加1~3 h;无效:治疗后睡眠情况无好转,或者是病情加剧。
2.1 2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各阶段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P<0.01)
2.2 2组患者各阶段PSQI计分比较治疗组疗各阶段PSQI计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2组各阶段PSQI计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01。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各阶段PSQI计分比较 (例,
不寐症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逐渐覆盖了各年龄阶段的人群,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群饮食不节与劳逸过度愈来愈常见,且压力过大、工作任务繁重,极易耗伤心阴,久坐与劳逸过度,易损伤肾阳,从而易形成心阴虚、肾阳虚,心阳愈发上越,肾阴蛰伏不动,导致心火亢盛,肾阴不足,上实下虚,心肾不能相交,临床常常表现为入睡困难、心悸多梦、腰酸乏力、醒后精力不能充分恢复等临床症状。中医药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确定针对不寐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4~16]。
脐针为传统医学之林的一朵奇葩,打破了近年来“神阙禁针”的规定,将肚脐作为针刺治疗的主要部位,具有实用、简便、高效等特点,开创了历史先河。将肚脐按照后天八卦分为八个方位,以离位代表心,属火,主浮,坎位代表肾属水,主沉,先进针坎位,后进针离位,取“水火既济”卦象之意,水火相交,如阳入阴中以温藏,意将心火下降以温养肾脏,阳气下降伏于肾阴之中,肾中精气得到心阳温养,以镇静安神,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安。三部推拿法操作简便,患者接受程度高,取头、腹、背部,上以安脑神、利三阳经之火,前以引气归元、梳理气血,后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两法合用调畅全身气机,通达上下,降心火,滋肾阴,心肾相交,安神定志。脐针与三部推拿法均为临床易于操作、患者接受程度高、安全绿色的中医治疗方法,两法结合还可治疗其他证型不寐,易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