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2018-01-24 11:25王宪贝车雯锦鲁明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管壳毫针档位

王宪贝车雯锦鲁明源

(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 250355;2 山东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济南 250355)

随着我国第一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中医药法》的颁布和实施,国家和人民越来越重视中医特色疗法在防治疾病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刺作为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与认可。为了改进和推广针刺治疗方法,有些研究者着力于探讨手法进针之外的其他进针方式,有关毫针针灸进针器的研究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缺少成熟可行的产品,基于此,本项目进行了“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1 手法进针方式的局限性

针灸学科发展至今,留下4种经典进针法,即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针管进针法和进针器进针法[1]。手法进针其起源于《黄帝内经》与《难经》,在《灵枢·九针十二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的启发下,后世医者将进针法分为刺手法和押手法两种[2]。由于人体表皮分布着大量痛觉感受器,针刺时疼痛感不可避免。尤其是初学者在进针时,往往会因手法不够熟练,更容易遇到刺入困难和病人疼痛的问题,导致针刺治疗效果不佳。除此之外,手法进针还有悖于无菌操作的理念,即使进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毫针,但当操作者用手指夹持或碰或扶针体,必然会有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可能。因此,有专家提倡改进进针方法,减少进针疼痛,消除因俱怕疼痛而不愿针灸治疗者,如进针器的运用,研制开发进针器系列[3]。

2 针灸进针器的研究现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针灸推拿医师曾作过较多尝试,如利用手指的爪切压按,以麻痹表皮痛觉神经,或者令病人咳嗽,以转移其注意力[4]。国内的针灸进针器种类也较多,形状多样,大致可归为四类:管针进针器、毫针夹持进针器、机械弹刺进针器、高速自动进针器[5]。

管针进针器速度快,无痛苦,固定针体好[6],借助管针增加手指与毫针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摩擦力,达到省力的目的。在针刺时,由于针管的保护,医生手部并不直接接触针体,因此基本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管针进针器的弊端在于每种型号的管针进针器只对应一种型号的毫针。

夹持进针器直接将止血钳内侧的槽齿稍许磨平(约磨去槽齿深度的一半)磨光,再锉除止血钳柄上的咬合搭扣部分即成[7],利用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的目的,避免了手指直接触摸并污染针体,能有效地避免医源感染的机会[8],保证了无菌操作。造价低,易推广。但夹持进针器夹持毫针时牢固性有待提高,有时需要双手操作,甚至手指直接接触毫针,还是有感染的风险,因此无菌操作并不规范。

机械弹刺进针器进针时间极短,每针只需1/5~1/10 s,比手指捻入法要快25~50倍[9],由于针管的保护,可以达到无菌的要求。机械弹刺进针器的不足之处类似于管针进针器,不同型号的毫针需要更换不同的进针器,增加了操作难度。

高速自动进针器针盒内通常可装多支同种型号的毫针、能连续针刺多个穴位。具有进针迅速,单手操作的优点。但同样具有机械弹刺进针器不能同时适用于各种型号的毫针的缺点,也不能斜刺和横刺。

以上几种针灸进针器,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进针难、进针痛、易弯针、无菌操作等基本问题。然而这些进针器往往只能局限地应用于一种规格的针灸针,无法调控进针的角度和深度,且存在体积较大、型号多,不方便携带,进针器消毒不方便等问题,仍须从适用范围、实用性、可操阻性、经济性、便携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3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构造简介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分为内管壳、外管壳和进针器帽三部分。内管壳:如图1所示,内管壳(4)与外管壳(8)通过滑栓 (5)滑槽(10)结构嵌合内管壳(4)设置有弹压装置,该弹压装置由指压按钮(1)、撞针针体(2)、弹簧(3)和磁性撞针尾部(6)组成,内管壳(4)正侧壁下端设有弹片机关(7)。外管壳:如图所示,外管壳(8)上端有圆环形卷边(9),外管壳(8)的下端有出针口(13),外管壳(8)的内部空腔为毫针的容针仓管(11)。磁性撞针尾部(6)与毫针在容针仓管(11)上段接触,外管壳(8)正侧壁设有五个档位孔(12),从下到上依次分别适用于1寸、1.5寸、2寸、2.5寸和3寸的毫针操作;弹片机关:如图所示,弹片机关(7)可通过改变所嵌合档位孔(12)来达到调整档位的效果,也可以使内管壳(4)与外管壳(8)分离或收缩。

图1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

4 创新点

(1)五个档位可适应各型号毫针:该进针器设置有弹片机关、档位孔、滑槽和滑栓,四者配合可自由调节档位;(2)拆装简单,便于消毒和携带:该进针器可收缩,携带方便,可拆分,方便酒精或臭氧消毒,臭氧消毒的特点有高效性、高洁性、广谱性和经济性[10];(3)方便横刺,斜刺和调整进针深度:器具小巧,进针端面积很小,便于进针角度的调整,也可通过指压按钮调节进针深度,进针深度范围为0~15 mm;(4)方便操作,进针痛感小:采用笔筒式构造,利用弹簧按压装置,进针极快;(5)外观简洁,针具隐蔽:该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由有机玻璃制作,临床研究表明,有机玻璃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对人体无毒[11],其色彩多样、重量极轻,且不透明。

5 操作使用说明

使用时,根据患者病情需求选择适宜的穴位,挑选该穴位所需型号的毫针,按压弹片机关使固定按钮脱出档位孔,用手调整内管壳与外管壳,从而更换档位,之后将毫针装入容针仓管,确保毫针被磁性撞针尾部吸附,然后经表皮消毒后,按照穴位进针的深度和角度需要调整进针器,快速按下指压按钮,使毫针轻松刺入皮下。

6 注意事项

(1)在进针前,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必要时应转移其注意力。(2)针刺时应把握好指压按钮力度,防止针刺过深。(3)进针时应避开疤痕、皮肤皱折等,尤其要注意避开关节骨缝、血管或韧带。(4)针刺眼睛周围的穴位,应让病人配合闭眼,要特别注意进针安全,以防意外[12]。(5)操作前后都应进行拆分消毒,尽量做到进针器单独使用,符合卫生要求。

7 结语

目前我国许多针灸临床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应用[13]。日本则长于基础与临床结合,甘于做小题目,表现出踏实的作风[14]。针灸治疗器材的创新与研制在我国仍然处于发展薄弱的阶段。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从事针灸治疗器材开发研制的企业数量有限且规模较小,其研发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校医学生及其他人员在针灸器材方面的科技发明和创新成果由于缺乏企业的资助,很难在相关实验完善及验证成功后实现投产和推广。立足传承不断创新,针灸学才能科学发展[15]。针对现实情况,期望中国针灸学术界把握科研规律,善用国家科研资助体系[16],支持相关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同时积极鼓励各院校创新型人才在针灸治疗器材方面的科技发明,并与之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我国针灸学科技创新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1]赵洋洋.针灸用毫针组合套管的介绍[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1):982.

[2]陆寿康,胡伯虎,张兆发.针刺手法100种[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25.

[3]顾晓泉.努力提高针灸疗效之我见[A].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中国针灸学会,2003:1.

[4]王永生.针灸自动进针器[J].医疗器械,1979(6):23-24.

[5]钟艳,林星辉,周晓英,等.针灸进针器的发展现状[J].湖南中医杂志,2014(11):201-202.

[6]张冬云,姜淑芳.谈管针使用的优势及推广价值[J].针灸临床杂志,1999,(4):5-6.

[7]李应时.针灸进针钳的制作与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6(6):363.

[8]许天兴.针灸用毫针夹持进针器的介绍[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2):45-46.

[9]王永生.谈谈“快速进针器”在针灸临床上的价值及其构造和用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7):40-41.

[10]夏志清,杨君,丁从文.臭氧消毒简介[J].化学教育,2006,26(10):7-9.

[11]王军,阎承斌,沈正海,等.有机玻璃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J].医疗装备,2008,21(1):17-18.

[12]陈进法.浅谈进针器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1994(2):45-46.

[13]张全爱,李彤,黄迪君.针灸科研的现状与思考[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1):33-34.

[14]李强,串崎正辉.近40年日本针灸学术界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分析[J].中国针灸,2013,33(2):180-184.

[15]苏敏,王莹莹,杨金生.论针灸科学发展的几大飞跃[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69-72.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管壳毫针档位
某机载行波管一体式管壳加工工艺研究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盘管式冷凝器与管壳式冷凝器对比实验研究
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在海洋平台的应用
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拆卸问题与建议
三绕组变压器运行分接头档位计算及电压分析
三绕组变压器运行分接头档位计算及电压分析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