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实践运用

2020-03-18 06:47季惠红
教育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航路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季惠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中考改革的推进,初中历史考查更注重基于具体情境的问题的解决,突出了对学生运用史料进行阅读和分析能力的考查。本文试图从史料教学的角度,阐述有效运用史料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史料的来源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我们使用的教科书,其导言、正文、“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人物扫描”插图等是教材编写者精心选取的,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材料,应充分挖掘其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合理利用课外资源。为使史料丰富,教师可从典籍、网络、媒体等途径选取大量不同类型的史料,合理利用这些课外资料进行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史料的筛选

根据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的教学注重“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比如“洋務运动”一课,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中要求通过图片、文字等史料的分析,评价洋务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这是此课的教学难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无法理解和分析的,在教学中补充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洋务事业地图、史料等,学生就能分析出洋务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根据教学内容。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史料。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将有关的史料全部展示给学生?一节课40分钟,课堂上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对史料进行取舍。如“戊戌变法”一课,我找到了很多史料,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采用过多的史料反而不能激起学生的民族情感,我最终选择了一段视频两段史料,简洁明了地过渡到本课教学的重点。

根据学生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来选择史料对症下药,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如《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文,我发现学生对玄奘西行遇到的困难无法根据已有认知去分析和想象,就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了《大唐西域记》中的一段文字,分析玄奘西行的一路艰辛及困难,进而让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史料教学的作用

实现教学主旨的有效抓手。教学活动的设计或教学资源的选取,一般都是以本课主旨为中轴展开的,教学设计的各个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围绕主题而来的。然而在一些课中,有些教学主题在教材中几乎没有解释性的文字。如《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文,我在教学中补充了几段史料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学生根据地图信息及对史料的研读,分析出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化解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如《新航路的开辟》一文,其教学难点是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教材上对此描述不多,历史教学讲求的是证据,学生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才能深刻体会航海家们冒着生命危险去远航的历史,我们通过渴求黄金、香料需求、商路受阻三组史料,帮助学生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由此可见,史料是化解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简单地记住一个答案或一个权威性的结论。如《新文化运动》一文,在学习了全部内容后,我们设置了一个问题: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怎么看?通过进一步设问: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缺陷?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市航华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姜乃强

猜你喜欢
航路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反辐射无人机航路规划问题研究
下篇走向觉醒的文化与精神
觉醒与解放
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关于航路扫海测量碍航物探测能力要求的分析与研究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无人机任务规划系统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