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

2019-09-10 07:16张小明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李鸿章家国情怀

张小明

摘 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再看李鸿章,我们会发现他所竭尽全力推行的洋务运动充满着其本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途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一面。从他个人的箴言笃行以及中外名人的评价来看,李鸿章是一个有着传统、朴素而且非常浓烈的家国情怀意识。

关键词:家国情怀;李鸿章;洋务运动

说到李鸿章,我们会想到他在进行中日甲午战争及签订《马关条约》时,为了保全自身政治资产,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战前幻想列强调停,战时极力避战求和,贻误战机,最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又割地赔款,出卖主权等卖国求荣的罪恶行径。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坚决地服从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原则,用多元化史观深度解析,获取更加科学客观的历史知识,将历史人物归位至彼时彼地彼阶级彼处境来看待和评判。要秉持人文主义精神,更加以人为本地拓展和深化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和分析。

其实,我们对李鸿章的认识,只是教材里简单明了的已经定了型的李鸿章,而不是全景式的李鸿章。本文欲通过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重新领略一位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救国图存的波澜一生。

说李鸿章是乱世枭雄,因为他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权倾朝野。说他是治世能臣,是因为他主导了地主阶级先进分子为救亡图存振兴华夏而“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虽未能真正使国家富强,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但却开辟了中国社会近代化征程的山门。从此,在落后的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踏上了民族再兴的漫长探索和抗争旅途。据此,李鸿章功不可没。

心学大师王阳明曾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换个角度理解就是意识决定行为的意思。一个人思想意识如何,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如何,历史人物亦如此,李鸿章的意识和行为亦如此。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学风,要求读书人要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于国家社会的治理之中,又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意识,李鸿章的洋务之举难道不能体现出他内心深处深刻地家国情怀吗?!

李鸿章自嘲“破屋裱糊匠”,在風雨飘摇的晚清,他曾殚精竭虑,希望含悲饮忿,委曲求全,为清廷赢得喘息时间,以图中兴,并师夷长技,力求自强。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他缔造了中国第一支远洋海军,创办翻译机构,译介西方政治和科技书籍,修铁路,开矿山,架电报,办工业,造军火,并主持公派大批留学生赴美求学,其中知名的有詹天佑、严复、段祺瑞、唐绍仪等,为中国近代化做好人才储备,并在客观上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客观刺激作用。尽管这些不是李鸿章一个人所为,但他却起到了主要领导作用。这些行为就是李鸿章实实在在的家国情怀意识所引起的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吧!我们不难看出李鸿章是爱当时那个国家的,尽管当时那个政府是腐朽不堪的,但他依然是中华民族,没有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会因为政府衰败而不爱民族和家园。

李鸿章的家国情怀思想意识,在他的许多言辞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李鸿章曾说过:“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利”;“书生坐谈误国,可为口叹!且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主耶!”;“机器创造一事,为今御侮之资,自强为本”。在访美期间他又说过:“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你们的《格力法》不但不给予他们(华人)与其他国家移民同等的权利,还拒绝保障他们合法的权益,因此我不希望经过以这种方式对待我同胞的地方,......”;“华人比爱尔兰人和美国其他劳动阶级都更勤俭,所以其他族裔的老公仇视华人”;“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有我们自己控制”;

以上这些李鸿章的言辞也充分体现出他的心里是有我们国家主权的,有我们国家子民的,有我们民族尊严的,更有我们强国梦想的。

当然,在李鸿章手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几十个,很多人认为他是卖国贼,但是在那个弱国无外交的年代,李鸿章的很多行为都是迫不得已,当然李鸿章也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利益,比如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日本曾向清政府索赔三亿白银,李鸿章断然拒绝了日本的请求,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而李鸿章的意外遇刺让此事得到了转机,李鸿章受伤后直言:“这一枪让清政府少赔一个亿,也算值了”。最终《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两亿白银,可以说李鸿章冒着生命危险为清政府挽回了一个亿的损失。

时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评价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其中明显承认李鸿章向通过学习西方想使祖国富强的家国意识和行为。

时任美国国务卿科士达在其1913年出版的《李鸿章传》中评价李鸿章:“……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也承认了李鸿章为国家所做的贡献。

李鸿章在《绝命诗》句中写道:“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熄,请君莫作等闲看。” 可以说李鸿章是死不瞑目的,李鸿章是有满腔报国热血的,但是大清国三百年来日渐衰弱,百姓生活越来越困顿,即使自己操劳一生,车马不离,也是独木难支,现如今,外敌未灭,只有大家同心协力,共御外敌,才能保得大清太平,切莫冷眼旁观。在临死之前,李鸿章仍然想着抵御外敌,真的令人感动不已。

正如梁启超先生在《李鸿章传》中所叹:“吾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可见李鸿章是一个有才学,有抱负,有家国情怀的人,只是在那个封建落后摇摇欲坠的晚清时代,在那个各方列强虎视眈眈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还没有完全褪去封建思想的李鸿章能够做到如此有为,实属不易。他那些种种被人指责的诟病,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充当了当时腐朽懦弱的清政府和自私无能的慈禧太后御赐的“挡箭牌”“替罪羊”,是历史选择了他,他扮演了历史丑角。

千秋功罪付史评,对于历史,我们无意重新评论,也无权贸然改写,我们只想还原大时代背景下的关键人物,还原一个既权倾朝野,又忧国忧民,然不能真正富国强兵,最后只得万般无奈的历史老人另一面的人生图景而已。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李鸿章家国情怀
李鸿章的尴尬
李鸿章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李鸿章的崛起
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浅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