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2019-09-10 23:35李伟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李伟

摘 要:融媒体时代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日趋成熟,各个新闻媒介的融合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从而使大学生心理健康也面临更多新形势。思政工作者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工作中树立“融”的思维,提升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介和新媒体逐渐的融合,对媒介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也形成了大学独特的心理特征状态。如个性化的新闻推荐算法,对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进行精准推送,使得大学生每天能够接触到海量自己喜欢的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信息,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造成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思考被束缚,容易形成定时思维和感知盲区,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互联网+”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单纯借助网络的平台,更多是使用信息技术,把心理健康教育从线下搬到线上,使得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模式,得到全新的转变和发展。”1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融媒体时代网络特征,探索大學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良好思想政治素质。

一、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融媒体迅速发展,使得各大新闻客户端、社交性媒介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信息来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世界、休闲娱乐等带来便利,也形成了大学生独特的新时代网络心理特征,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无法包容网络时代出现的种种新情况”。2所以单方面依赖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甚至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网络的新优势,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等育人主体的主导作用,同时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则有助于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大学生自主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为思政工作者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提供扎实基础。

(二)解决网络心理问题的需要

2018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网络一方面能使大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社区,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自身价值,获得归属和认同感;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分辨能力差,在猎奇心理的作用下容易被极端思想左右,难以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产生心理障碍等问题。由于大学生经常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长时间沉溺于网络,忽视了线下的人际沟通,导致“数字型”人格障碍,容易滋生孤僻,焦虑等问题。

(三)培养大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需要

大学生是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人才储备,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思想政治素质,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大学生培养高尚情操,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树立优良品德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二、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不足

(一)“重治疗、轻预防”,开展工作方式单一

当前很多高校已经树立了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是利用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虽然达到了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没有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存在着“重治疗、轻预防”的问题。另一方面,各大高校注重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作用,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多面性,不仅需要课堂上的引导,还需要课堂之外的持久性教育。从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来看,各高校利用相关网站、公众号、BBS板块、微博等只是单方面的传播心理健康的知识,并没有利用网络融媒体、大数据技术和社交媒介双向互动性的优势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的咨询,或者通过学生在互联网中发表的言论发现心理问题进行前期干预,而只是简单的依靠传统课堂授课和心理谈话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心理教育的途径上略显单一。

(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性,缺乏互动性

随着网络和融媒体的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利用网络对常见心理现象、心理疾病等方面的科普和宣传,取得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受到同学们的认可,但是缺乏浏览者与心理健康教育者的深入沟通,浏览者仅仅能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常识,却没有得到心理健康教育者有针对性的、及时的回复和帮助。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他人迅速察觉,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疏导,任由其发展,将会带来导致极端行为。因此对大学生的教育不能停留在传递心理健康知识的表层,而是应通过有效互动深入的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三)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外部支持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依赖于互联网,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建设。当前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都是利用现有的社交软件,并没有专业的平台可供使用。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创建、维护和运营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支持。另一方面,无论是本校的心理健康老师还是利用互联网聘请的网络在线心理健康教师都难以满足高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随着时代发展,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教育部规定的1:4000的心理健康教师和学生配比,已经无法满足现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三、融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路径

(一)发展互动式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心理危机预防

目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且易于记录和保存。而融媒体时代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通过高频度的、平等的、隐秘的、及时的双向互动与心理咨询教师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者也能够根据新时代时间碎片化的特征,通过制作发布心理短片等形式,与大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融媒体时代的微视频等细小的传播模块可以充实大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

(二)依托融媒体,构建学生自主发展和互助平台

利用融媒体平台优势,打造大学生心理健康自主发展和互助平台,开展网络团体辅导、心理专题网络论坛等,利用网络的匿名性,促使学生更多的袒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并通过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达到学生自主发展、自助与互助的目的。搭建学生自主发展和互助平台,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足的缺陷,提升高校网络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通過网络平台可以打破时空、地域的限制,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获得心理成长,提升对食物、对自身、对社会的深刻认识。

(三)培养多技能专业队伍,提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融媒体时代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心理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还需要懂得音视频制作,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学生干部骨干也可以积极参与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队伍中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其他工作人员分别负责信息的采集、分析,选题的策划,文案的撰写,音视频的制作和媒体平台的维护更新,使得整支队伍做到协调统一,全面发展。

(四)在工作中树立“融”的思维,完善管理服务体系

融媒体时代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要有“融”的思维:一方面是各大高校需要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进行融合;一方面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新媒体技术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系统化的收集观测和研判,建立起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咨询方面的数据库;一方面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要有系统的知识讲授,还应有频繁的互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并且符合新时代网络视频便捷观看和下载的特点;一方面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服务上,学校党委、学生处、教务处、新闻中心、宿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委等部门应该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郅利聪.新时期“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J].智库时代,2018(29):246-247.

[2]黄洪梅.融媒体时代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1):150-151.

[3]梁健惠.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当代教

[4]肖羽. 广州市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体系构建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育理论与实践,2016,8(05):152-154.

注释:

[1]郅利聪.新时期“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J].智库时代,2018(29):246-247.

[2]肖羽.广州市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体系构建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育理论与实践,2016,8(05):152-154.

猜你喜欢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