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晨,詹星雅,孙晶晶,周嗣全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校园管理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1],从一开始充满信心地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到日后渐渐力不从心,除了工作本身带来的诸多烦恼外,更多的是学生工作体制不健全、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缺乏科学指导以及领导力培养不系统,学生干部工作效率低下、积极性不高。高校学生干部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如何促进其健康发展一直是学者专家关注的问题。因此各种理论研究便应运而生,从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现状、研究影响高校学生干部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到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向、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的革新以及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的提升等,这些优秀的理论成果都为开展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指导。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稳定性以及传承性,因此,笔者从领导力视角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做如下分析。
以徐州医科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份,问卷有效率79.0%。其中,男生41人,占51.9%,女生38人,占48.1%;大一22人(27.8%),大二37人(46.8%),大三及以上20人(25.4%)。
运用文献搜集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进行调查。其中,问卷调查采用自编高校学生干部任职情况调查表,包括两个维度,即高校学生干部离职情况以及高校学生干部竞选情况。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s回归分析。
表1 班干部离职的单因素分析(n)
调查发现,41.8%的学生曾担任过班干部,但是目前不再担任班干部,可以看出,班干部离职情况较常见。
表1显示,性格、与班级同学关系、是否愿意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班级氛围、班级凝聚力、对班干部工作能力满意度、对班干部工作内容了解程度、当班干部是否累对班干部离职无明显影响(P>0.05),当班干部对学习的影响与班干部离职相关(P<0.05)。
结合访谈结果我们了解到,非核心干部的离职率较高。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班干部设置过于冗杂、分工不明且职能存在较大差异。非核心干部工作内容少,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也较少,导致其在岗时间越长,角色定位越淡化,个别人认为发挥不了自身价值或学不到什么东西便失去了工作兴趣。
大学是学生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学生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大部分人担任学生干部通常是为了增长见识、锻炼能力。但随着身心的发展以及周围环境的改变,工作目标也会随之变化,加之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往往过于理想化,当现实与预期有所偏差,便会放弃,殊不知能力的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核心干部压力大、任务重,有时会面临学习与工作难以兼顾的问题。将当班干部对学习的影响程度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曾担任班干部、现在不担任班干部为因变量(否=0,是=1),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班干部离职情况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2结果显示,当班干部对学习的影响程度对班干部离职有显著性影响(P<0.05),调查对象认为当班干部对学习的影响程度越高,班干部离职可能性越大。
高校学生干部体系分工不明确导致大量工作落在核心干部肩上,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而成绩是衡量干部素质的指标之一,当学生干部既要完成干部职责,又要完成学习任务时,角色冲突便愈发明显。自身素质的发展与干部的职责落实并不是两条平行线,当两者发生冲突,压力也就随之而来。
以上情况表明,当前学生干部不易被班级氛围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而选择是否继续承担干部工作,却容易因干部工作和自身发展冲突而放弃,体现在部分学生干部领导力和领导思维严重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班干部工作的认识影响其竞选积极性,且存在差异;对班干部工作能力满意度、班干部工作内容了解程度、当班干部对学习的影响程度、当班干部是否累影响班干部竞选积极性(P<0.05)。将以上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班干部换届时是否出现部分职位无人竞选为因变量,进行分析(见表4)。
表3 班干部竞选情况的单因素分析(n)
由表4可知,对班干部工作能力满意度的系数为-1.477(P<0.05),意味着,在不调整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对班干部工作能力满意度越高,竞选越积极;做班干部工作累不累这一变量的系数为0.949(P<0.05),意味着,在不调整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调查对象认为当班干部越累,竞选越不积极。
结合访谈结果我们发现,学生在班干部竞选积极性方面受他人示范效应、当下情绪状况等因素影响,对现任班干部工作的满意度反映现任干部的工作绩效,满意度越低则示范效应越差,而他人的示范效应能影响个人自我效能感,进而导致学生对自身能否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出现波动,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选择与努力动机等。若能增强普通学生和学生干部群体的自我效能感,则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动机,端正工作态度。
约翰·麦克斯韦尔在关于领导力的研究中,将领导力分为5个层次,即职位—认同—生产—立人—巅峰,是对领导力的最好概括[2]。
结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干部为职位型,职位型领导人所有的影响力均来自其头衔,往往难以坚持工作。部分干部进阶为认同型,他们人际关系较好,对下级干部以及班集体产生较好影响,此时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均渐入佳境。少数干部能发展为生产型,通过自身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为班级做出贡献,由此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极少数干部能发展为立人型,大多数学生干部的目标是完成自身工作,并不会考虑培养接班者,甚至在离职时不能很好地完成交接工作,这为新任干部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困难,同时也影响了班干部竞选积极性。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周期较短,因此在进行干部培养时,应将重点放在前4个层次,使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懂得如何获得下级干部以及班级认可,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为集体争取荣誉和利益,在换届或者离职前交接好工作,为集体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表4 班干部竞选情况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干部领导力发展层次,建立高校学生干部发展档案,适时为高校学生干部迈上新一层次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干部队伍结构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各职位分工不明确,干部竞选考评机制不健全,未建立长效稳定的奖励激励机制等。科学的干部队伍架构是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提升的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合并部分职位,以书面形式分工,非核心干部应有一长期负责的项目,随时调整干部职能,使其工作强度保持动态平衡。近30%的学生在决定是否参加班干部竞选时受学生组织或社团已有职位影响,部分原因在于院级以上学生组织有较清晰的职位层级,分工明确,有晋升空间,对领导力的锻炼相较于班干部更加明显。因此,对班干部的领导思维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要让班干部在相对稳定的职位上实现个人素质提升,达到领导力的5个层次。同时应加强学生会与班级的联系,细化分工,出台相关制度,为各级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提供参考、答疑解惑。
关于人才考评机制,习总书记曾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四要”,即要采取特殊政策,要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要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要探索网信领域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特殊的政策、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这四点构成一个科学的考评体系,同时可将领导力纳入评价指标。完善的考评与奖励机制是保证公平的重要条件。要做到考评细则公开透明,关注学生干部的工作绩效及思想品德,将成绩作为参考,从校、院、班、自我4个层面进行多元化考核[3]。辅导员应当关注学生干部成绩波动情况,学生组织也应当建立督促机制,定期了解学生干部成绩。同时,给予其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干部在工作上有所收获,对未来的工作有所向往,有所期待,这种长效激励机制,也能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达到“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的效果。
基于科学合理的学生干部队伍结构与职能分工,鼓励学生干部创新工作内容,这是培养生产型干部的关键。
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培养是最重要的一环,但受多种因素限制,干部培养模式稍显单一,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与实践有效结合,且部分工作内容枯燥,缺乏创新性,学生既被消磨了热情又得不到锻炼。应当鼓励学生干部发挥能动性,主动创造有价值的工作[4]。学生干部工作的创新性同样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此教育管理者除了鼓励创新外还应当重视成功、宽容失败,让每个学生干部都有挖掘自身潜力的机会与信心;重视班风建设,良好的班风能为学生干部工作助力,也能使更多学生敢于为班级服务。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建立在沟通之上,学生干部应当多与同学沟通,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客观对待他人评价,努力完善自我,通过不断进步带动集体进步,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校园氛围。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党中央对全国高校提出的要求。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进一步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此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责任心与奉献精神是学生干部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为同学和学校服务是高校学生干部的责任和义务,但受社会因素及一些思想的影响,高校学生干部中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和功利化的现象,服务意识不强。提高高校学生干部品质有助于其从生产型干部向立人型干部转变。我党优秀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干部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团队合作,培养服务意识、先锋模范意识,增强爱国主义信念等。
大学生处于探索人生道路的阶段,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学生工作需要满足个人发展需求,要培养学生干部职业素养,增强其责任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学生干部也是角色冲突的高发群体,压力不同于普通学生,学校应当重点关注学生干部的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状况,形成长期稳定的反馈机制,加强心理疏导,适时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
通过加强学生干部对自身能力的肯定能使其保持不断精进的持久动力。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一个人以往的成败经验、他人的示范效应、社会劝说、心理状况和生理唤起能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产生综合影响。笔者认为,教育管理者可以引导学生干部将工作内容阶段化,逐步完成,增加学生干部的成功经验,多鼓励,宽容失败,增强学生干部自我效能感,鼓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对工作进行创新,并通过自身行动来影响更多学生。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结合调查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关注干部领导力发展层次,适时助力,同时搭建科学的团队架构,完善考评机制,但最重要的还是高校学生干部健康心理和优秀品质的培养,只有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目标,才能使其成长为优秀的学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