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梅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移动学习是指使用移动电子设备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学习,移动设备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法,能够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1]。智能手机因其强大的功能及庞大的用户群,正逐渐成为移动学习理想的终端,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可满足广大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2]。健康评估是连接医学基础课与护理专业课的桥梁课程,课程内容为护理实践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差,心理发育不成熟,多为顺应型、发散型学习风格,概括能力较低,对理论掌握能力较差[3],为健康评估教学带来一定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教学效果和拓展移动学习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范围奠定基础。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2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76人,全部为女生,平均年龄(17.18±0.51)岁。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学制5年,健康评估课程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在此之前学生均已学完疾病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学基础等课程。采用掷硬币法将2个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9人,平均年龄(17.15±0.49)岁,上学期平均绩点(2.74±0.44);实验组37人,平均年龄(17.22±0.53)岁,上学期平均绩点(2.86±0.45)。纳入学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学生一般资料、上学期绩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1 制定干预方案(1)调查手机用于学习的可行性及学生对手机学习的需求:研究者查阅文献资料后自行编制“手机用于学习的可行性及学生对手机学习的需求”调查表,内容包括手机流量、经常使用手机的哪些功能、手机装有哪些App、是否有手机移动学习的经历、认为手机学习是否可行、是否愿意利用手机学习、最希望通过手机学习获得的信息、认为适合用手机进行学习的内容形式等,于干预前1个月发放。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教学方案。两组均使用刘成玉[4]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健康评估》教材,由同一教师授课,授课学时、教学进度、授课所用PPT均相同。两组理论知识均为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在实训中心模拟病房进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手机移动学习,通过微信公众号雨课堂和手机App蓝墨云班课进入课程或班课。教师建立班级微信群,选择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两个章节内容进行授课。在教学安排中,这两个章节为最后两个章节。具体实验方案如下。
根据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大纲,结合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两个章节授课学时,将内容分解为6个单元,内容包括血尿便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生化检查、正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心电图检查操作。针对6个单元制作6个手机PPT课件,编制6套手机测试题。手机课件利用清晰形象的图片、表格和教师讲解音频,阐述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搜集整理检验单和心电图,将授课内容通过检验单和心电图串联起来。测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1.2.2 实施干预 通过微信公众号雨课堂,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将手机课件分6次依次发布,整个干预过程为6周。每次授课前一周发布相关课件,通过发布通知督促学生预习,预习过程中学生有疑问可以点击“不懂”按钮并提问,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答疑。授课以面对面讲授为主,针对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疑难内容展开教学。授课后发布测试题督促学生复习,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测试完成后设置显示答案,教师也可看到每一题的正确率以及每一题各选项选择的人数、得分、总用时等数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及时查看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情况,通过微信群与学生互动答疑,对正确率较低的测试题及选择人数较多的错误选项重点解答,对预习和复习时间较短的学生下次上课时询问原因并督促学习。学期末利用蓝墨云班课发布期末复习题(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两章内容),供学生复习、讨论。
1.2.3 评价方法 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内容进行理论小测验,对两组心电图实践操作进行考核,学期结束后对两组进行期末理论考试。实验组期末考试结束后填写手机移动学习评价调查表,该调查表由研究者制定,内容包括手机移动学习是否会带来方便、对课程学习是否有帮助、手机辅助学习的主要优势和主要障碍、是否能提高学习成绩等。
1.2.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两组考核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调查显示,所有学生均使用智能手机,大多数学生每月都有充足的手机流量,100%的学生手机安装了微信等社交App,94.7%的学生认为手机移动学习可行,90.8%的学生愿意利用手机学习,学生最希望通过手机获得的信息主要为考试复习资料(82.9%),认为适合手机学习进行的内容为文本(42.1%)、音频视频(27.6%)和图片(21.1%,见表1)。
干预前两组上学期平均绩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章节理论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心电图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实验组(P<0.05,见表2)。
约64.9%的学生认为手机移动学习带来很大方便,91.9%的学生认为手机移动学习对课程学习有帮助,62.2%的学生认为手机移动学习可提高学习成绩。学生认为手机移动学习的主要优势依次为不受时空限制、可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最大的障碍依次为手机内存不足、屏幕太小和学习资源有限(见表3)。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成绩比较
表3 实验组对手机移动学习效果的评价[n(%)]
近年的调查研究[5]发现,学生主要上网工具是手机(占92.8%)。李杨柳等[6]的研究显示,98.4%的学生所使用的手机为智能手机,其中92.5%的学生手机App安装个数不少于6个。本研究前期调查也发现,所有学生均使用智能手机,大部分学生认为手机移动学习可行,并愿意利用手机学习,表明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应用于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教学中具有主观和客观基础,是切实可行的。本组学生认为适合手机学习的内容为文本、音频视频,与郭小琪[7]的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中,通过手机发布的学习资料多为文本、音频和图片,视频未采用。在心电图授课中,笔者曾尝试拍摄操作视频供学生学习参考,但担心视频会在网上传播且容量较大,部分学生在手机上无法打开,最终未在手机课件中发布。在今后的研究中,若经费、人力充足,可考虑将可能涉及隐私、不便传播的视频内容制作成动画进行发布。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实验组相关章节理论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大部分学生认为手机移动学习带来很大方便,对课程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均有帮助。李舒玲等[8]运用现代化技术将护理专业本科实习生胸外科教学内容设计成“护理教学”手机App,并应用于某医院胸外科50名实习学生中,结果显示手机App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专科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相长。也有研究将移动学习运用于高职学生[9]、实习期学生[10]教学中,结论相似。本研究结果说明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是适应现代信息化时代要求的一种有效学习形式,不仅适用于本科、高职和实习期学生,在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教学中也同样适用。但本研究中手机辅助教学对实践技能的提高并无显著效果,与以往研究[11-12]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每种教学方法应结合授课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本组研究对象主要为未成年人,其所用手机配置不是很高,而视频文件较大,学生手机内存普遍不足,加之本研究中心电图检查实践教学内容不适宜通过视频进行授课,因此未发布操作视频,也未要求学生上传操作练习视频,只发布操作流程和相关知识点,可能导致手机移动学习效果不明显。
国外一项系统评价[13]也发现,与传统学习相比,基于网络的学习在提高护士或护理专业学生知识水平、技能和满意度方面并没有显著优势。网络学习仅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教育者应在认真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背景基础上决定是开展媒体或网络教学还是混合教学。
本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愿意利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认为手机移动学习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不受时空限制。但是移动学习会受网络技术支持、无线信号强度及传输速度等的限制。本研究在实施前,曾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手机打开雨课堂测试同步授课和在线考试的效果,但受限于学校网络技术和学生手机内存,有部分学生打不开页面,为此干预方案设计为课前和课后发布课件、测试,测试时间设置稍长,避免集中操作造成网络拥堵。因此,实施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学校的网络速度、学生手机内存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小班化教学(小于30人)效果较好。此外,目前国内利用蓝墨云班课[9,12]、教学App[14-15]、微信[16]等进行手机移动学习的研究广泛开展,均报道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本研究除运用雨课堂外,也利用微信群与学生互动,利用蓝墨云班课进行复习和总结,但因为蓝墨云班课需要下载安装App,占用内存,本组学生参与度不高,主要以雨课堂和微信群作为平台进行教学。基于此,笔者建议作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综合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各种平台的特点以及经费和人力,选择合适的平台开展手机移动学习。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不受时空限制,应用于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可拓展至健康评估所有授课内容,深入探讨其在护理教学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