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蓉
摘 要:在孩子成长及各类知识及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部分。包括在音乐教育方面,家庭对于孩子的音乐启蒙、兴趣引导、学习途径等都会对孩子音乐兴趣及潜智的激发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与孩子父母沟通,使其有意识地在日常孩子的教育培养中关注其音乐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并为其提供相应的音乐学习环境。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小学音乐教育中家庭教育的作用及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家庭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 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4-0035-01
现代社会,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孩子文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开发。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艺,家长为其报名参加声乐、器乐等不同形式的音乐培训班,希望借此提高孩子在现代社会的竞争力并将孩子的音乐教育完全依靠培训老师。却认识不到家庭教育对孩子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孩子音乐教育中走入一定误区。
1.音乐教育理念趋向于功利化和技能化
人们喜爱音乐,是因为它具有多种艺术功能:一是音乐的审美功能,它可以有效净化人们的心灵、并促进其艺术审美素养的提升;二是音乐的超现实功能,可对人们集体劳动的动作产生良好的协调作用,有助于消除疲劳,使人们感受劳动的快乐;三是音乐的教育功能,有助于促进人类大脑及心理健康,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同时音乐有助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使儿童逐步形成丰富的审美情感。目前的音乐教育中,大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音乐技能的提升及各类音乐比赛的成绩,这种功利化的思想使家长忽略了音乐的功能及其对孩子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音乐对孩子健康情感的构建,及智能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激发孩子的音乐潜能及其创造力。
(1)音乐教育忽略了其自身的组成要素
在对音乐的演绎中可以感知声音所具有音色、高低、强弱等物理属性,这些属性对于学习音乐的孩子而言不容易理解,但需要在学习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用心感知和体验。但由于不少教师缺乏创新,更多地采用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要求孩子们单调地跟着教师所弹奏的每一个音,进行反复的记忆和训练模仿。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不足在于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系统的音乐知识、音乐审美的教育,也无法充分感知音乐的魅力。他们需要在每天单调重复地记忆教师所弹出的每个音的音色及强弱高低,以应付参加的音乐考级。使原本应当轻松愉快的学习变得刻板和枯燥,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其音乐潜能的激发。
(2)音乐教育忽略了孩子的需求,模式单一
目前虽然不少家庭都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投资,但在教育理念上却需要更新,因为他们意识不到作为家长,也要在孩子音乐教育过程中发挥好家长的作用。家长的作用,并不是要求他们也要懂得音乐的专业知识,而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孩子一起欣赏美妙的音乐,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所以,家长要承担起对孩子音乐启蒙教育,要多陪伴孩子的音乐学习,满足其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多鼓励他们,也可给孩子讲一些音乐家及音乐相关的小故事,丰富孩子的音乐学习体验。而不能将孩子音乐学习完全交给音乐培训教师或学校的音乐教师。孩子渴望和家人互动学习,在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会激发起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快乐并激发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小学音乐教育中家庭教育策略
(1)设计家庭音乐氛围调动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音乐,要从基础乐理知识开始,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这一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可交由教师来承担。父母可以在家庭中营造出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包括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同时欣赏其中的音乐,引导孩子在聆听中感受音乐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节奏、强弱、快慢等,培养孩子对音乐旋律及所蕴含的情感的敏感度。或在与孩子游戏、散步时引导他仔细体会步行的节奏,或到户外感受下雨时的滴嗒声、海水以及小鸟的鸣叫声等,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这种存在于孩子每一天生活中的音乐熏陶会与教师音乐技巧的教学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孩子的音乐学习。在饭后领孩子散步时,可以用快走或者慢走的方法讓孩子认识不同的节奏,可以带领孩子一起走,感受节奏的快慢的不同。使孩子在生活中时时悉心感知音乐的存在及所呈现的不同韵律。
(2)设计选取有益和适宜的内容展开音乐教育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音乐兴趣的培养中,需要用心的设计,寻找充满艺术美、内容健康、简洁明快并有着积极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这种适宜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如,陪孩子去欣赏音乐会、音乐剧,一起和孩子欣赏适合其年龄段的音乐,如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每一首好听的音乐如《哆唻咪》、《雪绒花》等,并为其讲解与电影以及这些音乐作品相关的知识,将丰富孩子的音乐知识素养与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孩子的音乐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家长要共同承担起孩子的音乐教育,并就教育内容进行有效沟通,以做到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的音乐教育创造一个轻松、良好的环境,以不断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表演能力及音乐综合修养。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